文学与人生
文/姜超
文学是什么?到底什么是文学?她能给予我们什么?为什么一旦痴情于她就与你长厢厮守,甚至为她付出一生代价。我苦苦追问,她则笑而不语,不知何故?她成了我人生重要的组成部分。
有人说:“人之一生很短,宛若夏日夜空中的流星,仅在刹那间一闪而过便无影无踪;”
有人说:人之一生悠悠漫长。无论生命周期长短,与一个人自身价值不等同。宁可像雄狮那样在扑腾跳跃中少过几年,亦不愿像缩头乌龟苟过几年。”
人来到这个世上,哪有事事顺心,总要际遇想到的和始料未及的事儿,听人说如果你想做一名诗人或作家不经历长夜痛哭,不经历苦难者,哪有骇世惊天的佳作传承,一首撕心噬骨的诗篇或一部巨著,都是生活之苦煎熬出来的。
写一首诗容易,写好一首诗艰难,能写一首诗或者一部作品传承可要耗你毕生之心血,更多人都难以抵达此境地。可见学文学之苦累。爱上她与孤独朝思暮守,形影相伴。一般人根本无法长年累月坚守,一生付出,一生去追逐海市蜃楼之梦幻。然而在任何国家,任何一个年代里都出现这类的“傻子”,人类精神文明的火🔥 种就是他们一代代传承下来,别看蝴蝶扇动翅膀显得多么的微不足道,倘若就有那么一只蝴蝶因抖动羽翼也能引起“蝴蝶效应”引起一阵微风,大风,飓风……,就能改变一个人,几个人,一群人甚至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甚至于全人类。一本《圣经》足以佐证,它让数以亿计人们拥有了信仰,成了一种精神上寄托。我国古代著名儒家思想代表孔子《论语》可谓是中外驰名,让后世人所仰止。
提及四大名著,唐诗宋词以及许多名家煌煌巨著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人生苦短,选择一种崇高且伟大事业去追求,别将大把大把时间耗费在无聊至极的琐碎之事上,走不寻常之路,活出自己与众不同的人生。努力是我,其它都交给时间与命运,一切顺其其然。如果过于介意它,你就越得不到,就越觉得心里烦恼,就像诡异的幽灵抑或是一个影子,你追它,它嗤笑。你止步,它站着,无法抓到。用豁达的心态去面对则不会感受到心乏体累,郁郁寡欢了。
我爱上了文学这一门艺术,虽然说没有给我人生带来更多令人羡慕的财富,三十余载酷暑寒冬,一路走来,三十余载默默地付出,遭遇过别人的讥讽,亲人的曲解,领导的打压……未取得多大业绩,从没有后悔过,怨恨过。生命吻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庆幸当初选择,痴迷于文学,与书结缘,读史书,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历史演变过程,从每一个朝代的兴衰昭示一条哲理:水可载舟,水可载舟,水亦覆舟。借用伟人一箴言: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读中外名人传记,知道他们在功成名就之前与普通人相似都要历经人生磨难,在九死一生中宛若浴火凤凰,涅槃重生。世上所有诞生出的伟大人物,哪有几个人一路顺风顺水,不际遇跌宕起伏的命运变幻。

读中外名著让我感受到人世间的一切美好与险恶,追问人性到底本善本恶,还是善与恶的结合体。
读哲学大师们的书,与他们一起探究人,人性及真理学说,让我懂得了思考,“怀疑一切”,再不盲目听信任何人言辞,凡事用理性分析,去推理,去验证,从而不沉湎于别人自圆其说之中,进退自如。
读游记,哪怕宅在家中,如羽思绪一样蜕变只轻捷的云雀振翅从窗口飞出,飞向迢遥万里去饱赏向往的境地,去异国他乡洞察那里的风土人情,生活习俗。观赏尼亚加拉玉霞琼雪大瀑布;去攀登巴黎巍峨高大的埃菲尔铁塔;去领略布莱德河大峡谷的诡奇;喝一喝伏尔加河水润一润喉咙;尝一尝各具特色的风味佳肴;走一走徐志摩笔下的那一座富有诗意的康桥;听一听阿克萨达姆神庙里袅娜出的梵音声……用手中之笔翔实记录,将内心灼热情怀抒发,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去思索看得见的,抑或是看不到的归属灵魂世界里的东西。
文学给了我太多太多恩赐,有承受不住之感,她开阔了我的视野,狭窄胸襟可纳灵山秀水,让我活在烟熏火燎的世界里,灵魂深处有一方圣洁之地,真愿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愿与她陪伴我走完余下的岁月。此时我想起杨绛先生一段话:外面世界再多么的繁华,人到最后真正所拥有的是内心的恬淡及与世无争的安祥,其它与己无关。读后茅塞顿开,一个人在静静岁月里守望一份信仰,爱我所爱之事,就能活出一种精致的人生。
我爱文学,文学爱我。它就是我人生中不离不弃的灵魂知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