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我在黄河壶口听到黄河咆哮,这是我人生第一次近距离感受黄河的宏伟壮观,仿佛万马奔腾,千鼓齐鸣,震耳欲聋;又见烟尘滚滚,排山倒海,汹涌澎湃,使人肝胆破裂!瞬间被感动,以致脑海中经常浮现黄河咆哮的画面。
来到冼星海故里榄核镇,忽然听到雄壮的《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内心为之一振,再一次感受到黄河的怒吼,黄河的力量。
冼星海祖籍番禺榄核镇(现为南沙区榄核镇),在澳门、新加坡长大,后到欧洲求学,师从著名作曲家保罗·杜卡学习作曲,并考入巴黎音乐学院杜卡的高级作曲班。抗日战争时期来到革命圣地延安,先后创作了500多首革命歌曲,《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歌曲闻名世界,为鼓舞斗志,坚定信心,团结一致抗日,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在延安时期是他的创作旺盛期,黄河壶口离延安很近,他曾多次到过那里,壶口瀑布激荡人心的轰鸣声肯定影响了他的创作,《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灵感应该来自壶口瀑布。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孕育中华文化的摇篮,在革命战争中诞生的黄河精神传播到全国各地。经过岁月的洗练和沉淀,在榄核镇形成了星海文化。因为冼星海在鱼船上出生,与星星和大海为伴,母亲就给他起名星海,既有自然之子的含义,又寓意有星辰大海般宽广的胸怀和前景。星海文化的核心要义就是强烈的家国情怀,不屈不挠地传承和发扬音乐文化,以及经过革命洗礼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岁月悠悠,年复一年。虽然人民艺术家冼星海已经离开我们半个多世纪,但人民永远怀念他。榄核镇内建成了星海故里纪念馆、冼星海文化艺术创作中心、冼星海纪念铜像、星海艺术产业园等文化艺术宣传阵地,吸引了许多优秀艺术家进驻。还有一批以星海命名的单位,如星海小学、星海公园、星海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厅等。人们热情传唱星海歌曲,大力发展音乐文化,不断丰富疍民文化,创作出许多新咸水歌,颂扬疍民幸福生活。向党百年献礼的《大海的回声》《榄核红歌》《百年奋斗铸辉煌》等一批原创文艺作品引起社会强烈反响。
让我没有想到是,星海故里还是香云纱(非遗)文化发源地。这是古代丝绸之路文化的一部分。丝绸、瓷器和茶叶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主要出口商品,而以丝绸来命名古代商贸路线,可见丝绸的分量,在古代乃至现代对外贸易的重要性。在我小时候的记忆中,觉得香云纱服装极其珍贵,只有少数富有的人才穿得起。我母亲以前就有一件香云纱上衣,做工考究,款式独特,母亲只在节日的时候穿,平时就一直挂在衣柜里。几十年后我才在星海故里看到香云纱生产过程,制作的工艺如此复杂。要经过养蚕缫丝、布料织造、植物染色、设计制衣等过程,而仅是植物染色就要经过摊雾、扫色、卷绸、晒莨等环节,了解了香云纱衣服为什么珍贵。如今这里已建成云纱星韵云纱(非遗)文化馆、香云纱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香云纱研学中心、香云纱技艺体验园等,进一步发掘香云纱文化内涵,传承香云纱制作技艺。“榄核香云纱”先后获得了省服装行业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创新促进奖、2018年度时尚品牌奖。
如果冼星海还活着,一定会感到欣慰。因为他曾经为之奋斗的梦想成真,他发出的咆哮在华夏大地久久回响。榄核镇已形成了以电线电缆、食品加工、饲料生产为主导的产业集群,产业基础坚实,202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51亿元。初步形成了牛角村兰花基地、合沙香云纱创意产业园、新地农场等3个规模化农业产业园,合沙香云纱创意产业园成功创建“广州市农业公园”。2021年,榄核镇全镇23个村均达定美丽宜居村标准,累计建成20个广州市美丽乡村、8个精品特色村,子沙村获评广州市旅游文化特色村、广州市2020年最美村庄。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正在朝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迈进。
一流企业做文化,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榄核镇以文化发展思路整合香云纱文化、疍民文化、星海文化、岭南水乡文化,努力打造文化品牌,建设文化小镇。相信榄核镇的文化根基将越来越深厚,明天会更好!

本文作者:王元,男,广东省作协会员,广东省散文诗学会会员。从1988年以来,在《散文》《作品》《南方日报》《羊城晚报》《世界华文散文诗年选》《中国散文诗年选》《语文月刊》《广州日报》《文化参考报》等各类报刊杂志,发表了文学评论、散文、散文诗、影评、诗歌等大量作品。出版了个人散文集。
李娥,女,文学爱好者,曾在《南方日报》《中国农垦》等刊物发表散文,部分文章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