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昆仑第一村
——阿尔塔什之旅
文/冯成
阿尔塔什村位于叶尔羌河绿洲平原,是新疆莎车县霍什拉甫乡的一个村,其田园风光美不胜收,堪比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当年马可波罗沿此线路进入中国,唐代玄奘取经后延此线路东归故里。一直很期待去看看阿尔塔什的秀美风光,想撩起昆仑第一村的神秘面纱,可是好多次,都没去成。终于在巴旦姆花开的时候,去了一趟阿尔塔什,让人终身难忘。
一路上,我们翻山涉水,一路颠簸,路不好但风景很壮美。路边的山很独特、浑然天成,鬼斧神工,在雨水、风蚀等自然的作用下,变成了一座座神奇的天然雕塑,有横空出世也有半遮半掩,有一气呵成的大手笔也有精雕细琢的工艺品。最特别的一处,就像雕塑艺术大师在石壁上精心雕刻了绝世作品,形象生动、美轮美奂、叫人惊叹。像叶尔羌姑娘随着木卡姆音乐在翩翩起舞,又像梁祝化成的蝴蝶在这无忧无虑快乐的飞舞玩耍着,仔细一看,又像毕加索笔下的美术作品。这些神奇的山神采各异,有的像吐鲁番的火焰山,有的像桂林的石林。与其跑那么多地方看单一的景色,不如来这,让你领略一日游百山的美景。
在我们又驶过一条干涸的河床后,我们的眼前出现了一座红色的土山,我们盘山而上,在山顶一块平坦的地方,停下了车,下了车,透过山与山之间的缝隙,我们就看到了壮阔的叶尔羌河和一片绿色,我们迫不及待的向前跑去,直奔着叶尔羌河和那片绿色而去。在一个转弯之后,阿尔塔什就完全展现在了我们眼前,壮观、神奇,“九曲叶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五彩的山被叶尔羌河环绕着,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弯,水流的缓了,河边上的那一片绿色,这里的山上没有植物,所以群山的这一片绿色就特别养眼,让人觉得眼前一亮,再加上清澈的叶尔羌河缓缓流过,土房子里的青烟袅袅升起,杏花点点,真是举世无双,人间仙境啊!就是世外桃源!在山上,我们看到了一块用红布盖起来的大玉石,今天,这里举行昆仑第一村揭幕仪式,随着鞭炮声声,莎车县领导拉开了红布,一块上面写着刚劲有力的"昆仑第一村"的维汉文书法的大墨玉呈现在了我们面前,这块玉石放在这里真是点睛之笔,锦上添花啊!在山顶上,我们照了好多照片后,观看了昆仑第一村的远景后,都迫不及待想走进看看阿尔塔什的神秘之处。在惊险的盘山路上,在大家伙吓得尖叫声中,我们下了山,驶向了这本属于画上的美景。
这里的人们过着平和、安静、祥和的生活,日出而出,日落而归,种上几亩地,养几只牲畜,喂几只鸡鸭,喝着天然的矿泉水,吃着没有污染的食物,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悠闲的让人羡慕,幸福的让人妒忌,他们过得可真是神仙的生活啊!他们的神情也像是修炼了千万年之后的神仙一样,凡人生活到这种境界,真是成仙了。这里的人都很健康,很少生病,长寿的老人特别多。看到我们,村民都和我们热情的打招呼,邀请我们去他们家里做客。在人群中,我看到了一位老大妈,老大妈看我们就像看自己久违的亲人一样,我对老大妈说,可以给你拍照照片吗?通过朋友的翻译,老大妈明白了我的意思,十分激动,拍了拍身上的土,拉了拉已经破了的衣裳。照完相后,老大妈拉着我们说起了话,我们得知,老大妈已经81岁了,身体非常硬朗,没有一丝驼背,只是脸上的皱纹和头上的白发,让人觉得上了年纪。老人告诉我们,她这一辈子,没有离开过乡里,乡里只去过两次,一次是结婚前,和爸爸去乡巴扎上买了结婚的东西,再就是好几年前去乡里办理了身份证。现在年龄大了,最大的心愿就是想去莎车县城看看,听村里去过的人说,莎车县城高楼林立,商铺满街,处处都像巴扎一样热闹。看着老人期盼的眼睛,我的心里酸酸的。这里的人,房子、麦田、树木、花草都已经和昆仑山、叶尔羌河融为了一起,缺了谁,都会让人觉得遗憾。因为还要去看阿尔塔什水库伟大工程,我们离开了这些“神仙”们,我们向他们挥手,他们也站在路口向我们挥手,久久都没有离去。
车顺着叶尔羌河继续前行,山慢慢的高了,叶尔羌河就在山涧,“大家看到了那个大脚印吗?那是当年唐玄奘去印度取经回来,喝了叶尔羌河的水,顿时觉得神清气爽一迈步,竟然踩着大山,一步跨过了这座大山,唐玄奘的脚印就留在了这座山上。”果然山上有一个巨大的脚印,脚的形状,脚趾头的印记,脚后跟的圆弧,都十分清楚,离这个脚印不远的地方还有半个脚印,就像人走过后,留下的一前一后的脚印。有人都不敢相信的眼睛,我们已经完全被大自然征服了,关于这个脚印,朋友又告诉我了另一版本,说是当年,唐玄奘带着孙悟空和猪八戒等徒弟,取经回来,走到这座大山前,绕过大山,要走很长的路,翻这座山吧,这山太高了而且十分陡峭,孙悟空和猪八戒就争着要去看这座山到底有多高,两人一迈步竟都跨过了这座大山。我们看到的那个最像脚印的是孙悟空的脚印,另一个半个脚印的是猪八戒的脚印。不管哪个版本是真的,都为这神奇的神仙脚印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大脚印山下,有一座浮桥,一头架在河岸上,中间架在一块有六层楼房高的巨石上,另一头架在了河对岸上,滔滔叶尔羌河从桥下流过,大脚印、浮桥滔滔叶河,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我们继续前行,到了一处两座山距离比较近的地方,我们停了下来,这就是新疆“三峡”工程阿尔塔什水库坝底处,真是好地方,两座山比较近,叶尔羌河一边直接是高高的山,一边是较平的八层楼房高的石山,石山那边又是大山,一座钢丝绳架在河上,我们以为,坝就这么搞,工程师告诉我们,坝在河对岸大山的四分之三处,大概有三四十层楼房那么高,这个坝修筑好了,山的四分之三全部在水里了,这真是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伟大工程啊。这么伟大的工程,用现代化的机械设备到2019年才能完工。其实,叶尔羌河不像我们现在看到的迷人,叶尔羌河发起怒来,样子十分可怕,每年到了春季,或者是雨季,叶尔羌河就经常发洪水,冲毁了农民的农田、房子,使老百姓饱受洪水的带来的灾难。等到阿尔塔什水库建好了,这些灾难就不会再发生了,也不再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去抗洪了,还会在枯水期解决下游农田灌溉问题,这真是人定胜天,造福百姓的千秋功业啊!
观看完了阿尔塔什坝址后,我们继续前行,我们的下一站要看唐玄奘的晒经石。唐玄奘晒经石也是一座大山上,有一块长方形的石壁,其他地方都是沙土,就中间一块方方正正的石壁,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相传,当年唐玄奘师徒取经回来,经过叶尔羌河,因答应帮助河里的老龟询问如来佛祖,老龟还需要修练多少年才能修成正果,结果师徒四人都给忘记了,老龟一生气将师徒四人及经书全部甩入了叶尔羌河中,经书全部被河水浸湿了,就在唐玄奘发愁时,孙悟空发现了这块石壁,于是就在这块大石头上晒干了全部经书。还有一种说法是当年唐玄奘取经回来在这里碰到了一位老道,两人就在这块石头上下棋,所以这块石头又叫棋盘。看完了石壁,我们就挪不动脚步了,我们纷纷捧起叶尔羌河水喝了起来,甘甜、清凉,味道真好。有人干脆在河岸上捡起了玉石,这里鲜有人来,所以我们都特别希望能碰上一块。“快来啊,玉石”,我们都跑了过去,一块比课桌还大的青玉静静地躺在河岸上,棱角都已经没有了,天然的子料。因为太大了,我们只能为它拍上几张照片了,我找到了一块像青玉的卡瓦石,很是漂亮。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么美,让人不想走,我更不想走,只想留在这里做仙境里的神仙。我想,就是去上千百次,想看的东西依旧很多,你还想去,因为阿尔塔什太美了,人间仙境是你去了还想去的!
作者简介:
冯成,男,汉族,1983年8月出生新疆巴里坤,现为巴里坤文化馆干部,爱好文学、美术、音乐、群众文化,其文学作品先后在《中国草根文学》、《新疆日报》、《新疆教育报》、《哈密日报》、《哈密广播电视报》、《喀什日报》、《香城文化》、《莎车文艺》等报刊杂志上发表。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