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趣
文/王忠
一些经常在一起的朋友批评我,说我没有什么爱好,不合群!想想也是,无论是下乡活动还是到省里参加中考、会考命题,反正是到任何一个地方,我都是不打麻将不玩牌,不会抽烟不好酒;嗓子虽然尚可,从不主动唱歌;跳舞几乎不下场,除非女同志邀请,驳不开面子,走上几步。对任何人都没有什么娱乐性贡献,在人家看来,也实在是无趣!
的确,我不太合时宜,绝大多数人趋之若骛的大众爱好我偏不好,简直是自绝于人民!不可救药!
听到一个笑话,说有一个人到佛祖那里求佛祖保佑他长生不老。佛祖问那个人:你爱好抽烟吗?他说不。佛祖问他:你爱好喝酒吗?他也说不。佛祖又问他:你好女人么?他的回答还是否定的。佛祖很奇怪:你什么也不爱好,活那么长时间干什么?
这是在酒桌上听来的,一开始我甚至以为讲这笑话的人在善意的讽劝我,但从后来的情况看,是我多心了。
不过,细细盘算起来,其实我也是有些爱好的,比如写作,甚至写有百多万字的作品,而且一有时间还在孜孜不倦地爬着格子;比如,听听民族音乐古典音乐,往往徘徊在笙管笛箫琴瑟琵琶钢琴小号黑管萨克斯的天籁之音中,或沉迷在京剧越剧黄梅戏等优美的唱腔中而忘乎所以,乐此不疲;闲时也会给身边的人画点速写素描,甚而挥毫泼墨,画点小写意,倒也能自得其乐!只是这些爱好只能娱己,难以娱人罢了。
读书其实也是我最大的爱好。因为自己的拙嘴笨腮,不习惯张嘴向人家借书报,只好将自己所心仪的书报们买回家来。前日闲暇时间统计自己所购得的图书,文学作品、文学评论、文学工具书、哲学、历史、政治、地理、地方史志类图书等等竟然已经有2054册了,自己觉得也算不少了。
其实购书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乐趣。我们这个小县城里,每到年底年初,就有一个嘴里总是吐沫横飞不知所云穿戴脏兮兮的男人,冒了严冬的寒冷推出他收购来的旧书摆上长长的一溜。每当他摆出摊子来,我都无数次的光顾,在或摆放整齐的书箱里或凌乱地堆放得像小山的书堆里寻找着自己心仪的目标。我的书柜里默默躺着的两千余册图书中,至少有一二百本是从他那里淘来的。最让我感到惬意的事,是淘到自己的成套书中所缺少的某一册或几册书。如果幸运,还会淘到相同年代相同版本的!比如人民文学出版社前后出了近三十年才出齐的五卷本《悲惨世界》(第一、二部分别出版于1958年5月和1959年5 月,第三、四部则分别出版于1980年9月、12月,到了1983年,第五部,也就是最后一部才出版,一套书出了二十六年,也真是马拉松式出书法了。)我在很久以前在新邱书店买到前四部书,然而,第五部书我却寻找了近十年而不得,直到2008年10月才从这个书摊上买到。这五部书第一、二、三部是大三十二开本,第四、五部是小三十二开,终于凑齐的时候,望着书柜里大大小小的一套五本书,长出了一口气之余,倒也觉得有趣。
当然,在他的书摊上,我还淘到不少或寄托着我童年的记忆,或曾经拥有而被一些不很地道的书友借而不还而心里总是遗憾着,或曾经很心仪但却无处买到的书。时间长了,对那书摊有了感情,每到年底他该出摊却看不到他的时候,心里总是空落落的,虽然我对他总是为这样一个旧书摊赋上振兴地方经济的大意义,且喋喋不休于此感觉很不以为然。
本地公办书店或私人开的书店、租书社我是经常光顾的。而因了出差或学习或看老朋友,到了外省市,经过的大小书店我也绝不会放过,如果赶上正在开书市,那更是要光顾且徘徊上一天半天的,不捞上他十几几十本书誓不罢休,而且总是能够如愿以偿。
书买了不少,当然不是为了摆样子充门面,在金钱至上的今天,书也已经没有多少充门面的功能了。我也确乎没有用买闲书来充门面的余钱,买书是为了读的。
读书也确实是令人想望的事情。我总是固执地以为,读书固然可以励志可以广学可以怡情,同时亦可以息心火去浮躁平阴阳,可以疗救一些病症,实在是百事不如读书。所以,即使让我为此而变得再迂一些,我也不会放弃它。如吃饭一样,因为饭是不能不吃的,而且也是很惬意的事情。我不大会做菜,但焖饭尚可,自己在家时,焖了饭,若找不见什么熟菜、咸菜,就在饭里撒些酱油、辣椒油,吃起来也很有些味道。
在平房里住着的时候,读书需要挤时间抢时间,因为那个时候孩子还在襁褓中,要在下班后给孩子热奶、熬粥或给自己煎药的间隙读上一小会儿书。孩子大点了,又淘得要命,稍不留神就会爬到房顶上门楼顶上去,还要在时刻担心着他的安全中挤时间看书。住上一室一厅的蜗居的时候,大清早晨起来,伴着一股潮润的米饭香从脚边地上的电饭锅里漾上来,坐在桌边读书,确也有一种惬意在我心头洇开来。
现在自己有了书房,坐到书桌前台灯下,读着自己心仪的书,偶尔抬起头来,看一看摆放得满满一墙的书,也总会有一种知足与些许的得意漾在心头。
购书、读书,沉湎于书海中是一种乐趣。在品味着读书之趣与生活况味中,我醉心于我的宿命:生命本该如此罢!
作者简介:
王忠,1968年出生,就职于阜蒙县教师进修学校。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 阜新市作家协会会员,诗歌学会副秘书长,玛拉沁夫文学研究会秘书长,楹联学会秘书长等。著有长篇小说《冰动》,诗文集《过瘾集》,诗集《挂在门楣上的艾蒿》,中短篇小说、散文随笔、杂文、文学评论以及诗词作品散见于中国作家网、辽宁作家网、榕树下文学网站,《辽宁散文》、《新蕾》等杂志,以及省内外报纸副刊。散文《秋日絮语》荣获1992年度全国散文大奖赛优秀作品奖。擅于多种文体的创作,但更偏好小说、散文的创作。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