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优雅金灿灿的武康路沉思
文/林元跃
行车在徐家汇天钥路附近,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繁华兴盛之景。各种商场、酒店、天桥、超市、拥挤的人流、绿化带、公交车,一栋栋高楼、广告牌匾等构成了眼前的世界。一座天桥横跨在一条大马路的中央,桥上人来人往。一头连接着上海第六百货,一头连接着夏末初秋的黄晓明版的《新上海滩》,镜头中的许文强变得更加精致、硬朗,更加的男人味了。特别是那招牌式的黑色风衣和雪茄,用帅和酷来形容一点不为过,更加让强哥彰显魅力。发哥版的文强笑的有些许滑头,但是又觉得很温暖很温和,晓明版的文强笑的有些悲哀和无奈,在那场和程程一起雪中漫步的戏中则笑的很纯真,画面也很唯美。
此时,透过窗口看着这座百年建筑,仿佛走近黄兴由美国回国后曾经的居住;第一届内阁总理唐昭仪也曾居住于此,还有郑洞国、周作人、宋庆龄等耳熟能详的名人,还有意大利大使馆、密丹公寓、开普敦公寓、北平研究院旧址等等。
心中感慨万千。如果武康路会说话,那么,巴金,应该是她最熟悉、最热爱的居民之一吧。从1955年巴金全家迁居至此,到2005年初秋巴金逝世,有整整50年的时间,武康路113号,有另外一个亲切美好的称呼:巴金的家。如今,主人虽已远游,但来访的客人们发自内心的尊重,没有改变。进门左侧的墙上,是画家黄永玉特意为故居开放而做的巴金画像。子侄辈的黄永玉说过,“我喜欢巴先生那张古典的与众相不同的脸孔”,他形容这张脸孔“积压众生苦难”,“沉思,从容,满是鞭痕”。 故居除了无处不在的藏书,还有随处可见的书桌。卧室有,书房有,巴金生前最爱的“太阳间”有一张用缝纫机改成的书桌,以及轮椅上横着一块用来写字的木板。这些书桌和出自这些书桌上的文字,见证了一位世纪老人后半生的悲欢。自1978年底,巴金以抱病之躯和惊人的毅力,用7年零9个月的时间,一字一句写完了150篇的 《随想录》。他说,“是大多数人的痛苦和我自己的痛苦使我拿起笔不停地写下去”。
幽静深厚沉思的武康路就是中国半部现代文学史-。在巴金故居的留言簿上,依旧有读者一笔一划地写下感言。当年巴金关于真和爱、关于理想的论述,曾带给这名读者怎样深远的影响:“灯亮着,我放心地大步向前。灯亮着,我不会感到孤独。”梅表姐、觉新、觉民,以及“寻找理想的孩子”们,都长大了。武康路也在见证更快更大更新的变迁。
如果路会说话,它也许愿意更直白地告诉我们:岁月淘金,惟有真、爱、美才能持久,哗众取宠、投机取巧只会一时。关于这点,不必有怀疑。如果路会说话,它也许愿意引用巴金简单朴素的主张:“爱真理,忠实地生活,这是至上的生活态度。”关于这点,不必再困惑。
我的旅行始终遵循着我的内心穿越时空的历史感。行走在武康路上,如果你愿意多看看、多想想,你都不难听到、感应到这样的声音。 正是这样的“沉思,从容,满是鞭痕”,成就了文学史上的巴金:一位以“爱和美”的文字影响过一代又一代青年、坚持“把心交给读者”的作家,一个以“说真话”的宣言让无数人扪心自问的思想者;一面旗帜,一盏明灯。
沿着武康路两侧梧桐树下慢慢行走,感觉自己像是找到了自己的家但秋天同时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到处都是一片金灿灿,可唯有枫叶与众不同。这是一个可以让它尽情释放,独领风骚的季节,就像那彼岸的曼珠沙华一样,红的似火,火的娇艳。
如果梧桐树会说话,落叶的时节已经过去,满地落叶的景色我们已经错过,只能捡起一片久违了的法国梧桐树叶,小时候家乡的行道树也是法国梧桐,只是到了今天巴金也被誉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的良心”!巴金故居门口的梧桐树上被游客刻上了“巴金”二字武康路安静而优雅,犹如一位历经沧桑的上海绅士
易中天在《读城记》中曾说上海是滩,上海滩很开阔。开阔得有非凡的气派。的确,上海不但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第三大城市。尤其在物资贫乏年代,上海就成了我们心目中拥有一切的地方,或者说,是中国最“像”城市的城市。自小品出现吴方言而流行上海又成了幽默的地带。总之曾在很长一个时期,上海就是股市、就是许文强周润发,就是言情片、就是时尚与潮流。在武康路113号,巴金写下了《团圆》(后被改编成电影《英雄儿女》)等反映抗美援朝的小说,《倾吐不尽的感情》、《赞歌集》等多本散文集,还翻译了《往事与随想》等文学名著,尤其是《随想录》也完成于此。众多中外作家及各界名人曾出入武康路巴金寓所,关于这座房子及其发生的故事也留下了很多回忆文字,这里成为一个留下中国文学不同时期记忆的见证场所,也是几代读者寄托对巴金和那一代人情感的精神空间。1950年代,巴金在这里接待了学者萨特、波伏瓦,还有朋友沈从文、曹禺、柯灵、唐弢等。
一座真正的作家故居,门厅口挂着一幅竖着头发的巴老肖像画,作者就是黄永玉。当黄永玉受邀为巴金故居作一幅巴老肖像时,黄永玉的第一个想法就是要画竖着头发的巴老。尽管有;络绎不绝的参观者。静得没有嘈杂。崇敬、仰慕,思考和憧憬萦绕的氛围里,我分明听见几代人在对话——他写的和翻译的书,几乎使读过的人得益于此;“这座小楼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存在。”巴金先生通晓多种文字,一位百岁老人活到老、学到老、写到老,在经历了政治风浪后,花甲古稀之年不顾年迈多病,怀着满腔热忱写下鸿篇巨制,令人叹服!多少人临走时小心翼翼地将印有巴金先生素描像的书签夹进书中,难忘书签上的字:“讲真话,把心交给读者。”我犹自看到巴老坐在轮椅上远远地看着绽放出孩童般率真的微笑在故居,凝结着巴老奉献精神的物品和充满道德文章的手稿将呈现在广大读者面前,在现今物欲横流的思潮中,先生犹如一片净土、一泓清泉,一棵巨树滋润着读者的心灵,净化着人们的灵魂,巴老的生命之花将在读者心中盛开,使人仰望,使人缅怀,余秋雨说到古今中外长寿的作家时,认为巴金却是终点。因此,所有的古今中外作家都转过身来,一起都注视着这个中国老人。许多年过去了,武康路和巴金故居依然会熠熠生辉。只可惜这样的故居博物馆在巴金的成都没能保留和建起来。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