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印象
诗/秋源
题记:弹指一挥间,自1998年在南京财经大学求学伊始,整整20年了,自豪于那段游学经历的我,常常在酒桌上、饭局中提起南京,常常有人问我,金陵究竟是个怎样的所在?我却常哑然,或干脆以“历史名城,六朝古都”一言以蔽之,然则失笑连连。但心里总想,确实,也得不枉那四年金陵生活,该把记忆的闸门打开,认真整理一番了。
雾失楼台话金陵
我对南京的最初印象是从那些绚丽的古典诗词里读出来的:“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这几首诗道出了金陵古城的魅力,足以让人对南京痴迷。
历史人文特质洋溢的南京,出出荡漾着水的清灵,水的秀丽,水的浑厚。不用说浩瀚的长江绕城而过,燕子矶的峭拔,八卦洲的奇诡,单说玄武湖、莫愁湖这些碧波微兴、绿意盎然的公园就给人以不同的审美享受。记得刚到南京,第一个去看的,就是玄武湖,游至黄昏,意犹未尽,漫步于湖堤,看浑圆的落日在薄暮霭霭中沉入湖面,看远方的紫金山麓迷蒙的山岚烟雾,再看看笼罩在烟水之气中的小洲,我竟有些恍惚,不知身处何处,这是历史的迷宫还是现实的景色?是优美的文学意境还是人生的旅途?低迷的烟水之气徘徊绕转,我也渐渐地融入了烟水般的幻景……
金陵风云多变幻,钟山风雨起苍黄。从三国到民国,先后有十个朝代在此建都,而每个朝代都在这金粉之地留下了血火、泪痕……正是这烟云般的历史增厚了南京风物的文化气韵,形成了特别的历史与风物复合的人文景观。最能体现这种特色的应是秦淮河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让秦淮几乎成了南京的代名词,还有繁华的夫子庙、庄穆的明故宫、中华门城墙,匆匆的浏览也许并不能真正领略到这古典与现代风格交融的新南京,但在人们心目中,早就有一个烟云般的历史与风物复合的所在,它们是永不消逝的乌衣巷、朱雀桥、秦淮河、玄武湖……
钟灵毓秀石头城
我不钟情于石子,却独爱石头城——南京——金陵,这块流过六朝金粉的神奇土地。这里有李商隐的诗,李香君的画,孙逸仙的魂……
太多太多的神奇聚集于这方圣土,没有人会怀疑它的辉煌与盛极一时。东吴大帝定都南京,初建虎踞龙盘之形;宋齐梁陈尾东晋之后,终成六朝古都之势。想当年,孙仲谋盘踞江东一角,鼎足之势何其雄健;想当年,南朝四百八十寺,庙宇烟火白日熏天;想当年,秦淮河畔歌舞升平,古乐袅袅,香飘万里……
作为古都,北京领先于南京,但论气质与涵养,北京就逊色多了。威武的皇城固然盛气凌人,但面对江南水乡的玲珑小巧,却只能自愧不如。故宫虽闻名,但森严而压抑,煦园虽小,却充满灵性,脉脉含情。南京不是北京的大红大紫,而是将灵秀雪藏心中,朴素中带着明丽,带着灵动。
云海烟雨,钟山神秀。说起南京,就不能不提起钟山。钟山之名,不知是出于“钟灵毓秀”,还是另有所指。但有一点,钟山的胸怀是其他名山大川所无法比拟的。她包容万物,却不迁就万物,敢爱敢恨是她的性格,能柔能刚是她的气概。封建皇帝的陵寝,她留下了,追求民主共和的先驱的遗骨,她留下了,国民革命者们的阵亡纪念地,她也留下了,但汉奸的坟墓却不能在秀丽的梅花山上占领半寸土地。是的,梅花山还给了孙仲谋,孝经宝鼎留给了孙中山,万松深处,灵谷塔与无数梁殿静静矗立,还有藏经楼飘荡书卷气,音乐台飞扬鼓乐声。昨日的历史在钟山定格,逝去的岁月在钟山重现。如果没有钟山,那金陵就失去了脊梁。
毛主席的七律《解放南京》至今耳熟能详,细细想来,似觉“沧桑”一句已经时过境迁。今日,南京城高楼如林,桥梁如带,早已沧桑巨变,但钟山的气质与美丽却是永恒不变的,她偎依着南京城,默默守卫着自己的这片净土……
夜色下,一轮明月映在秦淮河中,温柔而多情。小舢板两侧歌声四起,六朝风采重现眼前。晚霞中,金陵十二钗的动人故事浮现两岸,烈风下,南朝石刻辟邪的长嘶摄人心魄。繁华着,悲壮着,南京这座古城正是在历史中寻找青春,又用青春去创造历史。
夫子庙的烟火还在烧着,南京城的这做古都的香火还在燃着。玄武湖的水,静海寺的钟声见证了南京城的过去,今天、明天,我们将见证南京城的未来,到那时,一个繁荣富庶、蓬勃兴旺、底蕴十足、胜迹如林的南京城,将会显得更加风雅和充满神韵!
作者简介:
高书峰,笔名:秋源,山东乐陵人,1998年南京财经大学读书期间,开始发表处女作,有文字散见于《南京财经大学报》、《演讲与口才》、《扬子晚报》副刊、《青年文摘》、《南京晨报》副刊、《时花文学》、《西狐文学》、《墨香识书》、《溵川文学》、《乡土文学选刊》、《北国新文学》等纸媒及平台。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