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亲
文/周建华
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每一个人的心底都会留下一席思念之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父亲的形象不时会在脑海里浮现,他寄托着我对父亲深深的爱和思念。世界上最伟大的爱莫过于父亲,父爱如山。父亲是孩子们的脊梁、是依靠、是大山、是孩子学习的榜样。虽然父亲离我远去已四十多个年了,但父亲的为人处事,待人接物,做人的原则却影响了我的一生。
父亲是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在一次因公出差,出车祸而因公殉职的。当时我们家好象大山倒了,天也蹋了下来,父亲将离我们远去,永远回不来了。在过去的四十多年里,每当夜深人静想起父亲,就会流泪,心永远是痛的。
父亲很爱我们,不管那时家里条件多困难,他到外地出差回来总要给我们兄妹几个带点礼物,有时是几颗糖,有时是几块糕饼。现在不算什么,可在那个年代可是最好礼物。父亲岀差回来是我们兄妺最开心的事。但父亲对我们几个孩子要求都很严格,碗里的饭必须吃干净,掉在桌上的饭粒要捡起来吃掉。教育我们要节俭、勤劳、努力学习。所以我们小时候放学回家,放下书包就要去拔猪早、砍柴、浇菜。我们镇上的老人到现在还要诉说父亲生前的点滴,传诵父亲的美德。
父亲是土改时的干部,是我们镇上大社的社长,老人们评价父亲;节俭、助人、严已、勤劳。父亲是一九六五年调到当时的公社农机厂当厂长、书记的。在我的记忆里,他总是下到生产笫一线,穿一套旧的工作物,到车间顶班。那时农机厂有个翻砂车间,是最脏最苦的车间,父亲就正常在那里顶班干活。
我们从小就要干活劳动。他正常教导我们,劳动能锻炼人的意志,懂得生活的不易。那时我们放学回家,要去砍柴、拔猪草、放鸭子。到晚上才能做作业。还好那时作业少很快就能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
父亲在世时所做的几件事,对我影响很深,虽然当时还小,它却影响了我的一生。记得我八岁那年,当时每个厂都要在阳历的十二月三十一日这天过阳历年。这天厂里要杀猪办酒席,给厂里职工过年。我知道这天厂里要过年,就早早地来到离家三里地的农机厂。怕父亲赶我回家,故意在厂旁边和几个小伙伴们玩,一直到傍晩快开饭了,才到食堂帮烧饭阿姨在灶下烧火。那烧好的红烧肉真香,幽幽香气直往鼻子里钻。要知道那时一年到头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能吃到肉,还是一人一小块呢。真想尝尝香气扑鼻的肉味。我正在那里神游,父亲来到食堂,一看到我在脸就黑下来了,“华华,回去。” 我吓得躲到烧饭阿姨的身后,可怜巴巴地望着父亲。阿姨连忙帮我求情;“周书记,小孩吃不了多少,就让他在这里吃饭吧。“不行,快回家,这不是给你吃的。”在父亲威严的目光下,我只好脸上挂着泪珠一路哭着回家。由于心情不好我早早的就上床睡觉了。在我睡眼朦胧之际,听到父亲在叫我“华华,起来吃肉了。”原来父亲自已舍不得吃,把他的两块肉带了回来,我和弟弟一人一块。那油油的,冒着香气的红烧肉,到现在还寄存在我的记忆深处。
那时我们兄妹六人,母亲身体不好体弱多病,基本上靠父亲的工资生活。所以父亲很节俭,出门办事、出差都自带干粮,口袋里装二包香烟。一包是八分钱一包的经济牌,一包是二角四分一包的新安江。他自已抽经济牌香烟,新安江香烟是用来招待客人用的。他出门到杭州办事,都是住最便宜的旅馆或地下防空洞,给厂里节约。父亲的一言一行影响着我们,培养我们从小节俭的品德。
有一次我跟随父亲到杭州办事,同去的还有两位叔叔。到中午了,两位叔叔对我父亲说;“周书记,吃饭时间到了,该吃饭了。”我们一行人到解放路上一个叫大众饭店里。二位叔叔点了一盘猪头肉,一盘炒猪肝,一斤绍兴老酒。可是父亲只给我买了八分钱一碗的光面。父亲自己却从挎包里拿出霉干菜和蕃茹吃了起来。两位叔叔遨我们一起吃,父亲对他
们说;“你们吃吧,我吃这个很好。”望着父亲的蕃茹和霉干菜,再看看桌子上的猪头肉、炒猪干,我的泪珠禁不住留了下来。父亲你为我们过得太苦了,我在心里发誓,父亲,将来我一定要让你吃上红烧肉。
我知道父亲的为人,他在别人困难的时侯,总会伸出手去帮助,从不要求回报。别人求他办事尽心尽力。记得有一次厂里有个职工求父亲办事,晚上夹了一条香烟二瓶酒到我们家。当时父亲不在家,那个职工对母亲说;“这是给周书记的,他回来你和他说一声。”母亲说;“东西你拿回去,你不拿回去他回来要骂人的。”那职工也不听放下东西就走。父亲回来后,母亲对他说了烟酒的事。父亲拿上烟酒到了那职工家里,对他说;“烟酒还给你,你的事情我一定给你办好,以后不要再这样了,大家都会遇到难事,帮一下是应该的。”
父亲就是这样一个人,只要他能够为别人办好的事,他都会尽心尽力的去办。从不求回报,虽然自已过得很困难了,但只要职工有困难他都会伸手去帮助。
父亲死后,我们当时都很小。为了办丧事各家各户有送米的,有送油的、有的送大豆、蔬菜。好多人都来吊唁,父亲入敛时身上的衣服,是公社买来的一套藏青蓝卡其布做的新衣服。出殡这天有一千来人为父亲送葬,当时的小学也放假半天,参加父亲的追掉会。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现在条件好了,我们兄妹几个都有自己的房子,小汽车。生活过得富足而有惬意。可是父母都不在了。每当想起父母心里有一种酸酸的味道。父母为我们吃了太多的苦,而我们从来沒有孝敬过,只能在清明、冬至祭奠他们,寄托心中的哀思。父亲,你永远是我们的榜样。愿您在天堂过得开心、快乐。
作者简介:
周建华,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人,喜欢文学。用散文和诗歌记录生活,把自己的情感和感悟溶入到文字中,并用文字表迏出来。不图名,不图利,而是想把生活过得更精彩一点。有作品入选全国大奖赛文集,在《长江诗歌》、《芙蓉国文汇》、《淮河文艺》、《天崖诗刋》等杂志和网络平台发表作品。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