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振民
题记:6月22日下午5时,从董涛君老友处得悉李老已于4月24日逝世于西安。鸣呼,视听闭塞,得讯何迟!李老是中华梨园学创始人,任学会会长,又是陕西省志编纂委员会研究员,著名诗人。老家是山西万荣。平生对祖国传统文化传承和故土文化建设颇有贡献。其名著《梨园考论》驰誉海内外,并主编出版了《梨园诗词选》、《梨园通迅》等。诗歌与戏曲创作向获好评。经著名戏剧家墨遗萍介绍,吾尝与李老结交二十余年,颇得提携策勉之恩。曾被其吸收为中华梨园学会会员,聘为中华梨园诗社理事。诗词作品与专著《王勃诗文咀华》,亦蒙李老之力始得发表、出版,分别传之于日本、台湾。这一切实令吾永志不忘。他今辞世,吾不由悲痛十分,唏嘘哀叹,长夜难眠。次日痛定思痛,成“鹧鸪天”词四韵,实乃长歌当哭也!
(一)
凶讯迟迟今始闻,顿时咽语泪花噙。长安城上云层暗,孤岭峰头月影昏。
文海阔,艺林深,痛失研讨大贤人。伤怀最是梨园事,从此凭谁做北辰?
(二)
门下师君已廿年,春霖沐浴倍觉酣。诗词抄稿飞日本,赏鉴成书撒台湾。
行鼓励,解疑团,八十封信到身边。从今纵好常翻览,一览君书一怅然!
(三)
曾记长安探病时,先生素舍卧琼姿。听吾赞到高洁处,谢语情真意态痴。
逾五载,过八秩,人间忽唱断肠诗。何缘百世流芳者,未享天公百岁施?
(四)
不已庐中展壮怀,哲人风范启吾侪。精研后土源流事,当步梨园考论来。
浇雨露,去蒿莱,敢教旧圃长新薹。先生泉下魂不散,还请莹莹笑眼开!
注:不已庐,李老斋号,取奋斗不已之意。
2005年6月24日
编辑:张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