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 马学忠
本人作为少数民族之一的回族人,读多了本民族亲友熟人的名字,尤其是山区亲友熟人的名字,莫名生出许多惆怅来,一是这些亲友熟人每到机关团体办事时,因这些名字不好读、不好书写,没少给自己惹麻烦;二是有些人已经事业有成,在社会上很有影响力,但在对外介绍时,本民族外的其他同胞甚至听不懂,老遇到“他的名字啥思意啊”这样的疑问;三是本民族中的多数同胞即便起了学名(俗称本地“官名”),但好多名字或华而不实或意义牵强附会。
有心于此,本着“人的交往,甚至婚姻,都是在寻找自己缺失的部分”的立场出发,本着“多干一些使命性的事”的理念,顾不了自己的稚嫩,顾不了自己的粗糙,冒昧撰写本篇短文,以摘录的资料略谈一下名字里的学问,以供这些亲友朋友参考,亦期盼高人撰写这方面专业性很强的文章,引导基层普通民众起名。
部分名人名字的来由
一

柳鸣九(1934—2022),湖南长沙人,法国文学学者、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学部委员,柳鸣九先生著译等身,学术成果丰硕,是法语学界公认的权威学者、领军人物,以卓有学术胆识著称,对人文知识界有较大的影响。
柳鸣九的名字来自于他出生时的体重。1934年农历二月初四,在南京做厨师的柳家诞生了一个“九斤子”,在父母的拜托下,隔壁老先生据此以“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之意,为他取名柳鸣九。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出自《诗经·小雅·鹤鸣》,皋(gāo):沼泽地。鹤在低处鸣叫,声音也能上彻于天空。比喻隐居贤者的名声,也会被上层统治者知晓。
在回忆录中,柳鸣九先生曾笑称:“此名甚为张扬,大有‘个人英雄主义’气味”,认为自己颇有点好名的个性,与此名字不无关系。
“鸣九”是父母和先生对柳鸣九的精神寄托,而柳鸣九也不辜负期望,终成一代有重大影响力的知名学者。
二
罗荣桓元帅的父亲将罗荣桓送到罗炳文处读书,校长罗炳文曾经进过洋学堂,是一个思想比较开明的新派人物,受人敬仰。罗父为此特意请他给罗荣桓重新起个名字。校长略作沉吟,顺手取一张纸,写了“荣桓”二字,解释说:《诗》云:“桓桓于征”。“桓桓”者,威武也。我看令郎年纪虽小但长得十分魁梧,现在国家正是多事之秋。令郎将来讲习武事,建功军旅也未可知。
三

一天,彭德怀对妻子说:“你知道我为什么要改名叫彭德怀吗?‘君子怀德,小人怀土’,我不想升官发财,置田买地,我要做一个有道德的、多为人民办好事的人,所以我改名为彭德怀。”
彭德怀名字出自《论语》“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君子为了道德仁义可以志在四方,而不把自己仅仅局限在故土之上,修养不够的人却只顾留恋乡土而不知推行道义;君子敬畏国家的法律政令,避免因为违背道德仁义而身遭刑戮,造成对父母的不孝,对亲人的伤害,修养不够的人却只考虑是否有利可图。
四
聂荣臻元帅的名字出自《随身宝》:“百福骈臻得双全。”
聂荣臻元帅出生后,其外祖父对其父聂仕先说:“凭空想,一时想不出(好名字),翻书吧,从书上选一个有福气的名字。” 聂仕先夫妻俩都读过几年私塾,当晚,聂仕先把家里的那本《杂志三字经》拿出来,寻找起儿子的名字来。左斟酌,右推敲,夫妇俩把书都翻完了,也没有找出个理想的名字来。 第二天,聂仕先来到岳父家里,继续翻书。一会儿,他取出一本《随身宝》坐在椅子上翻阅起来,翻到最后一页,聂仕先脸上露出了笑容,起身走到岳父身边,指着书上的文字,把自己的意思向岳父讲明,岳父沉吟了一会儿微笑着点头表示赞同。聂仕先匆匆回到家里,径直走到妻子唐氏的房里,指着书的最后一句说:“‘百福骈臻得双全’,这句话吉利。按家谱排列我儿是‘荣’字辈,就给他取名‘荣臻’,字‘福骈’,你看要得不?”唐氏高兴地点头同意,想了一下,接着说:“我看娃儿的小名也照这书上取吧,就叫他‘双全’。”聂仕先也点头答应。聂帅“荣臻”这个名字用了一生,没有改过。
百福是虚指,只很多种福气,而并不是指正好一百种。
百福骈臻指的是各种各样的福气、好兆头一起来了。
骈臻:表示聚集之意。
一字多义取其美

1963年,甘肃兰州一户人家降生了一个女娃娃,父母给她取名叫做李修平。而这个名字的寓意,“修”字是希望李修平能加强自身的素养,专心致力于学术工作,“平”字是希望李修平将来的事业能平步青云。
这里的“平”,即平步青云,并非平平淡淡,并非平澹无奇。
平步青云:步:迈步,青云:指高空,比喻官位很高。比喻一下子升到了很高的地位。
李修平不辜负父母的期望,通过多年努力,终成《新闻联播》的首席女主播,取得了26年里零口误的骄人成绩,那亲民的风格得到观众的盛赞。
综上,名字里大多有很好的寓意,饱含着父母对子女的殷殷期盼和美好寄托,名字里满含着家国情怀(例:建华、建国、建民、泽民),暗藏着个人的志趣爱好(例:中国著名作家沈从文),故而名字里有很大的学问,需要我们借鉴,作为父母第一要务就是给子女起一个好名字。
2023年1月4日星期三

作者简介:马学忠,网名,西海天马,青海省海东市人,法律研究生。曾任教师,情钟于史学,文学,哲学,国学,现为自由作家,善长诗歌,散文创作。
编辑:刘建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