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岁月如歌)系列作品二十五)
元旦旧事(叙事散文)
文:叶景林(诗词歌赋)
诵:李秀波
元旦到了,天降瑞雪,家家户户忙里忙外,风风火火,虽离过年尚早,但人们似乎己等不及了,在农村另有一番繁忙景象。男人们抢着往家办年货:鞭炮啦、年画啦、灯笼啦,一条大鲤鱼是必不可少的,讲究得是年年有馀。劈得柴禾堆成小山似的,图得是岁岁发财。妇女们烙牛舌饼、包年豆包、做豆腐,正应了那句老话:“出家和尚不贪财,越多越好”。但最快乐的莫过于杀年猪,那股喜庆气氛当用一个热闹耒形容。有一年我也杀过年猪,说起来已是三十多年前的事了……

那时我住在一个工农杂居的矿山,我在机关工作,爱人在子弟学校教书。那年春天,天下着毛毛细雨,在下班回家的路上,看见一辆蚂蚱子(四轮车)上有人卖猪,笼子里只剩下一只猪崽,样子很猥琐,个头很小,大约五、六斤重左右,两头尖尖的,在风雨中瑟瑟发抖。卖猪人说:就剩这一个了,谁要买给10元钱就拿走吧。出于好奇,觉得挺好玩的,就买下抱回家里。我在小园里用玉米秸秆夹了一个猪圈,用木板做了一个小床,铺上干草,用草席搭了棚子,就算是给猪安家了。爱人说:养猪沒有粮食喂咋办啊!我说先买些玉米磨了喂吧,我上山开地,秋天打下粮食就好办了。我是个能吃苦的人,上山开地不刨完爱人喊吃饭也不回去。我特意定了一份养猪杂志,每天仔细研究养猪方法。猪上火不爱吃食,我就买上清丸捣碎了拌在猪食给猪吃。渐渐地猪的腰身伸展了,摇头晃脑的,较先前活泼了许多。不管刮风下雨,我和爱人到大地里采苋子菜、灰灰菜、蚂蚱菜、三角菜等熬了喂猪,并根据养猪杂志上提供的配料方法,上山采槐花、松针、软枣叶、杏树叶、葛条叶发酵后一起给猪吃,稀哩咣当的,喂的粮食很少。邻居们觉得不可思议,猪是瘦了点,但腰身长,像能长大猪的样子。一次上镇里赶集回来,看到路边丢弃一堆鱼,便挑回家里用大铁锅熬了搅拌在猪食大缸里,舀一瓢倒在槽子里,猪便呱唧呱唧地猛吃,由于我经常给猪喂小苏达,猪的食量也大了起来。吃饱了就在栅栏上蹭痒痒,惬意的哼着小曲,一条短粗胖的小尾巴甩得啪啪响,显出一副很悠闲的样子。我总是把猪舍打扫的干干净净,让猪生活的很舒适。天热了还用清水给猪洗澡,用梳子给猪梳毛,猪便乖巧的躺着一动也不动。我和它说话,它便扇动着一双蒲扇般的大耳仿佛能听懂似的。眼睛眨巴眨巴的,样子很亲近。半年后,毛管发亮,长势极快,膘也上来了,胖得走起路来趔趔趄趄的。肚皮拖到地上,懒得很,吃饱了便打呼噜睡觉,醒了便嗷嗷叫要吃的。真是一天一个样。秋天粮食下来了,逐渐加了料,每天晚上还喂一小瓢黄豆。乖乖的,不得了,长得像熊瞎子似的,如同二年牛犊子一般大小。左邻右舍都来取经,问是喂什么长得这样膘肥体壮的,我如实的告诉他们,他们还懵懵懂懂的不相信。大家在一起议论纷纷,并说:咱们一年到头喂粮食给猪吃,反倒没有他家的猪长得快,真是神了。杀倒的时候一上秤,有四百多斤。脊梁上的膘有巴掌厚。光猪油就扒了几十斤。

我把朋友和帮忙的请来吃猪肉,酸菜猪肉血肠炖了一大锅。溜肥肠、炒肝尖、煸肺子、炸里脊应有尽有。一时间,锅碗瓢盆齐奏交响曲,柴米油盐共放扑鼻香。男男女女二、三十人,男人个个喝成红脸关公,女人人人吃得滿嘴流油,像唱大戏似的。大家还说:等你儿子结婚,还杀大猪,我们都来帮忙。事情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但至今使我难忘。老妻还时常唠叨要回农村养猪,可是毕竟年龄大了,已经心有意而力不足了。每逢元旦来临的时候,旧时的情景就浮现在眼前……
二零二二年冬作于丹东凤城
(原创首发)
简介;叶景林,(诗词歌赋)嗜书如命,一个追求唯美浪漫的人。
诵者简介:李秀波,热爱生活,喜欢读书,诵读,旅游,热爱运动。愿我的声音能走进你的心里,给你带来温暖和快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