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中的那座小拱桥
汤 鹏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居住在博古路一带的人,不知还记不记得:文渠穿越老清江市医院南北大院之间,有一条笔直的小巷,巷子西边文渠中间有一座青砖结构的小拱桥连接东西两岸。
桥的两头是长长的堤坝,将文渠最宽阔的河面一分为二。小桥的底座是由大青石构成,拱形的桥面是清一色的青砖砌成,小桥没有名字,也无法考究是什么年代建造的,我曾经向上了年纪的老人们请教过,有的说是清朝,有的说民国,反正不是新中国成立以后。
不要小看这座无名的砖桥,那可是博古路到仁和路的唯一通道。不管春夏秋冬,桥上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桥下水流川急,鱼虾成群。放学归来,经常坐在桥下的青石板上,近看鱼虾在水底逆流而上,远观漩涡中鲤鱼打挺。
那时候家住文渠北岸的家属区,每天清晨,水面上雾气腾腾,遥望对面的小桥,在云雾中时隐时现,时不时有挑着担子的菜农从桥上走过,那桥,那人,那雾,构成了一幅仙境般的美丽画面。
一天又一天,年复一年,无数次地从桥上走过 ,我渐渐地感觉小桥老了,青石板在水流冲击下越来越暴露,桥身上的青砖一块一块地剥落。
历经下农村插队,上大学,参加工作,不知什么时候,终于有一天发现小桥消失了,一座铁栏杆的水泥桥代替了她。堤坝也不见了,宽阔的河面被日益增多的建筑侵占了,文渠变成了狭窄的臭水沟,连接文渠东西的道路变得拐弯抹角,拥挤不堪。
记忆中的那座小拱桥,水墨丹青般的文渠风景,却永远珍藏在我的脑海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