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般阳社区千家万户人的生命和健康
高红斌
淄川区般阳社区卫生站的站长——宋守标大夫和他的一班人团队,每一天都在不停的紧张忙碌着。本来就很狭小的三小间医务室和取药房,每天都病号络绎不绝,前来就医的有老人小孩,青壮年和妇女儿童,注射打针的一小间,每一天来打针的也是人满为患,需要排着队来等待坐着打针的座椅。

宋大夫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守”就是坚守着一个行医者的医道仁心,“标”就是秉持着一个做人的标准杠杠。他每天一上班,也像是投入了一场战斗之中,无论是在上午和下午,他的诊室都被围的密不透风,时针已经指向12点钟了,病号没有诊断完,宋大夫都顾不上吃中午饭。到般阳社区卫生服务站来就医的,有远在城外几十公里之外的农村前来慕名就诊的有之,更多的还是咱般阳社区以及周边的老百姓。
我是因风寒着凉感冒看病,第一次与宋大夫和张大夫他们一班人接触,可这第一次看病的过程就给我留下了一个美好的印象。人们往往是对先去入为主的第一印象是记得比较深刻的,宋大夫给我的第一印象就好像乡村里的赤脚医生,首先是给人一种亲切感,他那与病人极接地气的沟通方式,一下子就拉近了与病患之间的关系距离,他没有那种某些在医院工作的医务人员高高在上,居高临下的工作态度,在对待病人的态度上就有一种亲切感,给人一种信任感。要不的话,就不会有那么早的上了年纪的老人很早之前就提前来到卫生服务站门口排队拿号,(为自己看病或者是给家人和孩子看病),因为没有这个专家号,是看不上病的。而且是在每一天的早晨开始,无论是冬夏酷暑,一年四季,陆续来排队的人不断,这一方面反映了在日常生活中老百姓得病的人确实多,而另一个方面也折射出了宋大夫的医疗水平之高。这深深赢得了周边老百姓的信赖。所以我发自肺腑里就很欣赏和拥戴宋大夫的行医处世风格。

窃以为就像我这一辈子以来,我也是落脚在对工作的认真上面,否则的话,在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领导也不会对千余名职工的工种粮票的发放和职工互相金的办理,以及铁路职工公用乘车证的开票工作,交付给我来负责。当然我这不值一提的区区工作,是完全不能与宋大夫相提并论了。所以我就很认可宋大夫的行医风格。大家都知道,中医讲究的是一个“望闻问切”,辨证施治,作为中华名医的一代传人,宋大夫真的是一个古之先贤孙思邈,李时珍,华佗在新时代的践行者,从迎面墙上所挂的一面面鲜红绣字的锦旗,就可以得到鲜明的例证,用“大医精诚,德艺双馨”,“医道深远,妙手回春”和“杏林仁心,济弱扶困”来形容并不为过。宋大夫在繁忙的给病人看病的同时,也从不会忘记到注射室巡诊探视一下在打针病号的身体感受情况,听诊器本是医生看病的一个工具,在某些医院可谓就是某些医务工作者的一个道具,但在宋大夫这里,他可是手中放不下的一个战斗武器。他在到注射室巡视检查病人的时候,他会针对不同的病人情况,让病人翻身转身来倾听一遍肺腑情况,尔后再有的放矢的对不同的病人适时增减调整用药,以保证病人的早日康复。他对病人体贴入微,不厌其烦,点滴周到的为病号做各方面的讲解,以宽慰病人的心,让病人早日康复。在宋大夫离开注射室后,无论是躺在床上打针的人,还是在座椅上打针的人,都无不为宋大夫这种视病人为家人,医患同心的负责精神所折服,所感动,一阵赞叹声不禁油然而起。这一切都充分体现了一个从业医务工作者的良心和爱心。

药房的拿药取药和制药工作也是非常繁忙的。随着国家对老百姓的优惠政策落地,城镇职工可以得到“家庭共济”的看病优待和方便,但大多数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对手机的操作,可以说是根本不会搞。每当在这个时候,安大夫就挺身而出,在她的繁忙工作之中,帮助老年人来操作办理手机上的“家庭共济”。可别轻看这一小块工作,遇到网络不好还真是耗时间不少,况且也不是仅对一个人要办理,面对的现实是一个千家万户的巨大的群体,所以安大夫在这一块额外的工作上,给老百姓帮忙不少,这点点滴滴虽都是小事,但这一桩桩,一件件好像看不起眼的小事情,汇成了一条爱河在般阳社区卫生院里远源不断的流淌。

每当到卫生服务站,是宋大夫和张大夫他们的敬业精神,视患者为家人,设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尤其是宋大夫看病认真的行医风格,的确是让人感动有加。就像千人千脾气,万人万模样,每一个病人的病情不同,都不可能开一个方子拿药,宋大夫根据每一个病人的不同症状,时而蹙眉思考,时而奋笔疾书。因为在他的周围都坐着一圈等待他看病的病人。这在噪杂的又是很卒促狭小的空间里,对一个人的意志又是一个多大的考验。因为这不仅仅是一个月,也不仅仅是一年,寒来暑往,周而复始,自打般阳卫生服务站建站几十年以来,宋大夫都一直是兢兢业业,默默耕耘在这片般阳热土上。宋大夫和张大夫他们这个医疗团队就是这样如此的为了般阳社区千家万户人的生命和健康,而殚精竭虑着,而默默无闻的奉献着他们的一片赤诚和爱心。我们都知道从一滴水可以反射看出太阳的光辉,从一点一滴的行医处世态度和作为上,让我看到了他的善良,他的人格魅力的高尚,这在我就医打交道的医务界他的同行中(我也是一个历经沧桑68岁的老人了),在我的眼中,宋大夫的形象,就像是一座让人可以依赖的大山和脊梁。金奖银奖都不如来自老百姓的夸奖,金杯银杯都不如来自老百姓的口碑。我对宋大夫的初步认识也是从前来看病的病友们说的而得知,由此可见,这并不是一个人的感受,能得到般阳社区和周边老百姓的一致认同和尊重,这可真是一个难能可贵的好大夫,这在当下,病患关系紧张,共建和谐社会困难的今天,宋大夫的仁义作为,犹如是春风和秋雨。

群雁高飞头雁领。正是有宋大夫这样的好带头人,他率先垂范也就会带动一班人。在注射室忙碌的金媛护士长也是一个很善良的人。她每一天都是提前第一个来卫生服务站来开门和给病人发放门诊专家号。在每天的工作中,以她熟练娴熟的打针医术给病人减除痛苦。因为来打针的病人就像赶大集一样,来了一波又一波,每天的打针和起针,也是来回忙碌不停。我在打针的这一周来,看到他们在中午的吃饭,也是抽空解决,马虎了事,因为她们都是一心扑在工作中,这每一天我看到的凡人小事都在感动着我,簇拥着我。因为我水平有限,也写不出来什么好的文字,权且我这几句老百姓的家常话,来代表我的心情,向宋大夫!向以宋大夫所带领的般阳社区卫生服务站的每一位医务工作者,表示我衷心的敬意和感谢!

思潮所致,有感而发,我写下了这篇陋文,并非是出于自私,我想也会是代表了般阳社区千家万户老百姓的心声,因为久旱逢甘霖,人心同此理。换位思考,每一个人都会有一个中肯的评价。







图书出版、文学、论文专著、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出版、印刷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家风范文库·诗词十六家》
《大家风范文库·散文十六家》
征稿进行中
13325115197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