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哥“说腔”
文/李传来
40年前,山东胶东地区的荣成人,把说普通话戏称“说腔”。过去能够“说腔”的人,是在外“敲小钵儿(工作人员)”或当兵等体面的人,这些人回家探亲时,会露出普通话。农村人讥笑“说腔”的人,会臭骂一个“碜”字。这个“碜”字也是土话,是指一个人打洋腔忘了本,觉得自己了不起。其实,农村对“说腔”的人有着羡慕的意味,也透露出一种贫穷自卑感。
提起“说腔”,我哥哥全福,曾遇到哭笑不得的故事。
改革开放初期,我全福哥因吐露了一句普通话,被乡亲们笑话得无地自容,并多了个怪名“嘎了包(农村用稻草绳织成的草包)”,让我和家人跟着蒙羞。那时,我们人和、黄山公社一带的农村穷得摇铃,家家户户靠搓草绳织草包唯一的副业赚几个油盐钱。我哥全福,是个好小伙,18岁被村里推选去沈阳当了兵。福哥在部队积极上进,升了排长,一当就是五年多。福哥青春时去了大城市,在部队很快学会普通话。第四年回乡探亲,与乡亲交流尽量记着说土话,生怕露出普通话惹得说“碜”。一天,与从小要好的伙伴张生财等乡亲在村头聊天。聊了一会儿,生财说““我不聊了,要赶紧回家缝‘嘎了包’”。此时,福哥很想与他再说些笑话,故意用普通话说:“什么叫做‘嘎了包’......。”话音未落,刚走三步的张生财觉得刺耳,转过身说:“你全福不知吃了几碗高粱米,竟然说起‘腔’来了,不知什么是‘嘎了包’”,在场的乡亲哈哈大笑。自此生财给福哥起了绰号“嘎了包”,我家也成了全村的笑柄。
过了不到两年,福哥在沈阳找了个教师对象,领回家过门。那天,福哥一身戎装英俊潇洒,女朋友身材苗条文雅俊俏,全村人无不咂舌羡慕,来看媳妇的人里三层外三层。福哥对这个场面激动不已,用普通话说到:“乡亲们,我和爱人及爸爸、妈妈欢迎你们”。福哥这“爱人”、“爸爸”洋腔一出口,众人感到惊讶并窃窃私语,嫌全福像螃蟹大腿夹子一样挓挲开了。只听王大发说:“这小子嗤起来了(指自傲、发了、阔了),称媳妇是爱人,叫爹是爸爸,这洋腔多难听。”我爹妈也觉得叫爸爸不好,指责全福穷酸,因此闹得不和。沈阳媳妇嫌福哥家太土气,回去同全福告吹了。此事福哥很难过,真不想再回家了。
福哥一年后在沈阳找了媳妇,生了儿子叫明杰,不久转业到庄河县。明杰六岁那年冬天,福哥将孩子送来老家住20天。因明杰是城里人,又说普通话,村里的孩子大多愿与他一起玩。一场大雪,孩子们纷纷跑上街打雪仗。俗有“穷等”之称的石匠刘进富,有个六岁的儿子叫得金,打雪仗时被明杰等三个小伙伴按倒在地,往衣领塞雪球。冰凉的雪让得金受不了,哭喊着回家告了状。刘有富一看儿子受了委屈,火气十足地找明杰算账,喊着“洋腔羔子”欺负人,一巴掌把明杰鼻子打出了血。为此,明杰爷爷和奶奶对进富不依不饶,两家自此结怨。
福哥转业后,因普通话说的标准,成了县广播站的播音员。不久,福哥回家看父母时,当年给福哥起怪名“嘎了包”的张生财,突然登门拜访,主动承认当年的不是。接着要求福哥去他家,说道:“闺女要考省艺术学校,可普通话说得不准,请你去指导一下。”路上,生财对福哥说:“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我承包了50亩荒山发展果树,一年收入六七万元”。福哥见40年前穷的穿不起鞋的张生财,如今真是生了财,对他一笑了前怨,成了他闺女的普通话老师。
福哥的儿子明杰成了一名大学英语教授。一天福哥领着儿子回家看望爷爷奶奶,进门不久,只见当年嫌自己叫爸爸、爱人的王大发来了,恳求明杰到他家给孙子指导英语。原来,王大发的孙子在外资企业当翻译,英语有些不过关,听说明杰是英语教授,就恳求去作指导。福哥不记前嫌,领着儿子到了大发家,见过去的四间矮旧草房变成红瓦彩墙小别墅,门前停着“丰田”轿车,家里孙子英语之声盈耳,一派富裕安康景象,顿生无限感慨。
当年的“穷等”刘进富,开大理石矿30年,成了村里的首富。前年年春节,进富在美国读大学的的孙子回家住了三天。孙子走后,进富的老伴收拾房间时,发现褥子底下有一个装着一沓英文材料的大信封。老人不识英文,猜想是孙子落下的重要文件,想打电话告知,但孙子正在跨越大洋的飞机上打不通,急得团团转。此时,进富突然想起我福哥和他的儿子明杰正在家中,慌慌张张跑来我家。进门时有些不好意思的神情,说明来意连忙将信封递给明杰。明杰一看是英语毕业论文和作业用题,说是很要紧。进富问怎么办?明杰说要到邮局发快递,等你孙子到了美国再电话告知。进富一听放心了,面对我父母作揖说:“当年我不该大人掺和小孩的事,打了明杰,此事让我内疚一辈子”。父母一听心情释然,忙说:“多少年的事我们早忘了,咱们还是好乡亲”。
改革开放以来,我的家乡变得分外富饶美丽。时下的山东荣成,在政治、经济、社会大舞台上,普通话成了主流,还有英语、日语、韩语等各种洋腔,土话只是民间的交流语言。如果你现在给年轻人和小学生讲话或上课,或在企业做贸易,要是不“说腔”,还讲荣成土话,那就要惹新笑话了。
作者简介:
李传来,山东荣成市人,男,1956年6月生,威海市作家协会会员、荣成市作家协会顾问。曾全国上百种报刊发表散文、杂文、随笔、评论等上千篇,先后30余次在各地报刊有奖征文中获奖。著有《世相杂谈》、《财富诀窍》、《泓达之路》。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