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夭”时节话“桃夭”
文/张淑敏
蜗居后面的小花园中,杂植着柏树、柳树、杏树、桃树、石榴和无花果树,虽然到了冬天,只有柏树坚守着生命的绿色,但一到春天,得了候信的树们可就当仁不让的葳蕤起来。首当其冲的是柳树,神奇的春风轻轻地吹拂了几天,柳树就跟着了魔法似得把嫩黄涂满芽眼,让小园立时清醒起来。紧步其后的是杏树,顾不得等候绿叶的烘托,自顾自笑得一脸灿烂。再接着就是桃树。桃树从南到北栽了三棵,由于前面有高楼挡着,太阳光不能同时照到三棵树上,每天总是先北后南的依次享受阳光的照拂,于是开花的顺序也就先北后南的铺展开来。所以当最北边的那棵桃树繁华已尽红瘦绿肥时,中间那棵开的正盛,而最南边那棵却正在努力的鼓着花苞。这一现象有点像白居易笔下的“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意味,我也就有了更长的欣赏桃花的时间。
桃花真美啊!虽然开在早春的杏花,梨花和桃花都妩媚动人争奇斗艳,但杏花有些像病后初癒的西子,脸上少了血色的滋润,有些弱不禁风的爱怜;梨花白的丰满细腻确实可人,可是冷不丁的在街上遇到这样一张脸会不会吓人一跳!只有桃花白里透红,像极了青春少女容光焕发的脸,美得叫人心颤!魏.阮籍的“天天桃李花,灼灼有辉光”,宋.陈师道的《菩萨蛮》:“玉腕枕香腮,桃花脸上开”,都把桃花恰如其分的喻为少女的脸。据说这些诗都是诗人们从《诗经.周南.桃夭》里化出,真正开以桃花喻美人先河的正是这首《桃夭》呢!
《国风·周南·桃夭》: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这首诗以桃起兴,意在赞美要出嫁的姑娘,祈愿她出嫁后,会给婆家带来上下和顺,幸福吉祥的兴旺景象。一咏三叹的把桃的花,果,叶描写的淋漓尽致。惜字如金的古代,一个“夭”字就足够让人浮想联翩了,而作者却嫌一个“夭”不足以表情达意,不停地吟着“桃之夭夭”,一株生机盎然风光无限的桃树,就从读者的心里成长起来:春风轻拂中,桃树枝头鼓出了小拳头似的花苞,不久就绽开了娇艳的花朵,仿佛是少女透着红润的脸庞,含笑在和煦的春风里。花渐渐落去,碧绿的叶子大起来,饱满的披着绒毛的小桃长出来,长啊长啊,桃子大了,长啊长啊,桃子熟了,繁枝茂叶间透着红润甜美。我的心,便也跟着“桃之夭夭”回旋复沓的旋律,慢慢的膨胀,饱满,温润起来。
何止是我呢!据说一千多年后,唐朝的书生崔护来到长安赴考,闲暇时漫步到城郊一个叫南庄的地方。这时正是桃花盛开的清明前后,枝柯蓊郁的“桃之夭夭”使崔护如入仙境,与送水的少女邂逅,突然就分不清哪是艳若人面的桃花,哪是羞煞桃花的人面,留下了人面桃花的美好传说。故事的结局虽然尚算圆满,但我不忍咀嚼那痛心疾首的爱的过程,只愿意记住崔护那首著名的《题都城南庄》的诗句:“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何其美呀!如同清澈的泉水,贯通千年的时光,一段《桃夭》为媒的佳话从此定格。
但是,在吟赏《桃夭》无限美妙的遐想中,我总觉着古人在写这首诗时,是用“桃之夭夭”给新娘穿了件美丽的衣裳,真正耐人寻味的是后面的“宜其室家”,“宜其家室”,“宜其家人”,赞美姑娘不但有艳若桃花的外貌,还有“宜室”“宜家”的品德,这才是《桃夭》的肯綮之处。
“宜”,字典里说是合适,应当,当然的意思,要做到“宜”,就应该“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勤勉,“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的贤惠,敬奉尊长恕人恕己的明理,崇尚节俭宽严有度的治家,有此美德岂能不宜?娶妇之家岂能不旺?一个“宜”字掷地有声,立即升华了《桃夭》的内涵!这也可能是直到现在,某些地域的人家在举办婚礼的时候,要歌《桃夭》三章的理由吧?由此我们知道,在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下的古代,每个人都要依靠家庭战胜困难,争取幸福生活。《礼记.大学》引到《桃夭》这首诗时说:“宜其家人,而后可以教国人。”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贤良的女人,在家庭里可以起到上承宗庙,下启子孙的作用,“宜家”是为了“宜国”,家安则国安,国之大事啊!
徜徉在三棵桃树间,品味着二千五百年前古人简单朴实的 《桃夭》,我似乎看到了先人们睿智的脸,外在美和心灵美的合二为一,才是我们追求的真善美的最高境界。“桃李无言,下自成蹊”,如果桃树没有甘美香甜的果实,光有“桃之夭夭”的光鲜亮丽,那么无论桃怎样“夭夭”,树下也是难以成蹊的。
作者简介:
张淑敏,女,网名半卷书屋,山东威海荣成市人。系荣成市作家协会会员、威海市作家协会会员、威海市诗词楹联学会会员、老船诗社理事。作品散见于《中华诗词》、《诗刊》及各大报刊二百多篇。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