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路》唯美诗社
诗人黑冰作品《芦花扬过故乡的烟》赏析
作者:李云刚
黑冰老师作品向来温婉抒情,娴熟运用中国古代赋比兴手法,和融入现代意识流,蒙太奇,素描等修辞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这首《芦花扬过故乡的烟》作为看图写诗的经典作品,以多层次的空间感,深厚的美学功底。任意识汩汩流淌,物换星移,随心所欲中,灵动地表达出作者的乡愁情结。
一帧帧故乡灵妙的水墨画卷精彩纷呈地奉献给读者,让诗歌的意象和具象升华到了,情感,物象,景象水乳交融的至爱境界。
——原作——
芦花扬过故乡的烟
文/黑冰
晨星隐去,芦竹在往事里摇曳
追光敲醒疲惫的风
白露沾了叶尖,字词在苇丛跳跃
穗帐盈眸的季节,我坐在一首诗上
采烟,凝霜,垂钓月光

斑斓穿过流年的隙
拍上泛黄的泥墙,土屋檐
及稔熟摇晃的乡音
童年撬开尘封的记忆,折起岁月的痕
我用一根稗草,拴紧村头山坡
我应该在坡上吹笛,沐斜阳
我念的人儿,应该在浓浓的晚霞暮光中
轻舞红裳,翩若惊鸿

而今夕,如雨翻飞的是
漫天琼羽,和着窗台寂寂的忧伤
枕树上炊烟,梦回门楣低矮的故乡
我把一厢心事,塞入十年蒙灰的瓦缝
我在瓦缝漏下的日晕中
修补那一段芦花飘飞的时光
絮扬胜雪,安暖了静谧的冬天
你的恬静笑靥,淌过寒烟涤过的旷野
我在来时的路上,拾捡少年伶仃
指尖的落寞,溅了瑟瑟青石
辗转重温过半生宿里
那遥遥水畔,芒草根清清的凉薄

——赏析——
全诗共二十五行,七个小节。
第一小节。精心营造三个意象:晨星,芦竹,疲惫的风。
/晨星隐去
/芦竹在往事里摇曳
/追光敲醒疲惫的风
苇竹多生长在江河边,其茎干纤细,随着微风摇曳婆娑。苇竹具有坚贞炽热的爱,情感洁白无瑕的象征寓意,作者开篇使用“芦竹”这一意象显然是精心挑选。
诗人在潜意识中,敏捷地从图片中捕捉到了晨星,芦竹,阳光和疲惫的风,将它们串联成三个空灵感和画面感强烈的具体物象。这是多么唯美而又焦灼的诗意! 犹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般,一种鲜明的诗歌形象凸显在我们眼前。但诗人没有发声,任星星在晨光中隐去,让芦竹在往事里摇曳,任由黎明的阳光敲醒疲惫的风。
第二小节。升华主题和情感,让残冬里思乡的花絮在文字中舞蹈。
白露沾了叶尖/字词在苇丛跳跃
穗帐盈眸的季节/我坐在一首诗上
采烟/凝霜/垂钓月光/
白露在晨雾里沾满芦苇叶尖,清冷中暖洋洋的文字,组合成的优美句式在芦苇丛中曼舞。芦花一穗穗地盈满眼眶,深冬晨曦中的我,坐在一首诗里,采集烟霞和凝霜,脉脉含情地垂钓故乡的月光。
诗句起伏跌宕,情感跳跃活泼,诗歌的语言如梦境般幽冥。一帧泪奔的画面向读者徐徐展开。
第三小节。弹奏乡愁的笛音,承接第二小节的意象,用具体的物象引发出故乡的容光。
/斑斓穿过流年的隙
/拍上泛黄的泥墙,土屋檐
/及稔熟摇晃的乡音
/童年撬开尘封的记忆,折起岁月的痕/
生活是缤纷斑斓的,岁月是把杀猪刀,沧海桑田;流年已经成为过往,摇曳在时光的罅隙里。泥巴,土坯和木材垒造出的泛黄了的老屋清晰可见。兄弟姐妹,婆婆妈妈,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亲切的音客,笑呵呵的问候,轻轻地撬开了童年尘封的记忆,将流逝的光阴折叠成了一道道皱纹,深深浅浅的痕迹嵌入眼睑。
作者用简短的几行文字,把第二帧乡音,乡情组合的画面热热闹闹地浮现出动情的歌声,让读者泪水涟涟。
第四小节。通过一,二,三节的景象和物象烘托,“我”终于出现。主人翁抒情的高潮便自然而然也展开。
/我用一根稗草,拴紧村头山坡
/我应该在坡上吹笛,沐斜阳
/我念的人儿,应该在浓浓的晚霞暮光中
/轻舞红裳,翩若惊鸿/
这一节采用虚与实揉合的意识流手法,把稗草和山坡拴在一起。在深冬年关逼近的时刻,我是应该在归乡的坡头吹响苇竹制作的笛音,还是沐浴一道夕阳的霞光。我思念中的父老乡亲们啊,我们,都应该围坐在老屋的檐廊和院子的那颗柿子树下,互诉离散后团聚的喜悦和重逢的欢欣。让欢快的歌声,跟随彤红的篝火映染出的霞光暮霭,一块儿跳起春天的圆舞曲,翩若惊鸿的舞姿醉了乡愁。
作者把思乡的愁绪运用跳动的文字,展开联想。又一帧即真实,且带着绮丽梦幻色彩的家乡景象的画面再次精彩呈现。
第五小节。加大抒情的力度,让浓浓的乡愁带着忧伤的眼泪飞翔。
/而今夕,如雨翻飞的是
漫天琼羽,和着窗台寂寂的忧伤/
疫中的病体和心有余悸,只能让回不去的故乡,在念想中如冬雨翻飞,让那些在晨光里漫天舞絮的芦花,和我的归乡情丝站满窗台,合弦弹奏一曲优伤的乡愁恋歌。
作者用两条飘飞的哈达,形象逼真地表达出了心中的隐痛。
第六节。峰回路转,抒情后之,故乡的形象又再次用素描(白描)的笔法深入写意。
/枕树上炊烟,梦回门楣低矮的故乡
/我把一厢心事,塞入十年蒙灰的瓦缝
/我在瓦缝漏下的日晕中
/修补那一段芦花飘飞的时光/
炊烟和老屋低矮的门楣,把我的心事,塞进了十年未归的黛瓦缝隙。我在瓦缝漏下的光影中与芦花翩跹起舞,追忆养育我成长的乡土时光。
作者将自己的情绪和情感融合成了一束光,在灰黛瓦檐缝隙袅娜出的炊烟中奔腾。
最后一节。首尾呼应,梅开三度,雪花纷飞的暮冬,正是情归故里的春暖花开。
/絮扬胜雪,安暖了静谧的冬天
/你的恬静笑靥,淌过寒烟涤过的旷野
/我在来时的路上,拾捡少年伶仃
/指尖的落寞,溅了瑟瑟青石
/辗转重温过半生宿里
/那遥遥水畔,芒草根清清的凉薄/
归乡的脚步在心里踢踏。苇絮如雪,带着一颗火热赤诚的心在故乡的天空轻扬飞舞。花絮一般的笑声和少年的心事,永远牵挂乡景,乡情,乡音的土地。世态炎凉,虽然半生未曾归宿,但每一个游子的梦里,永远都会把根留住,让乡愁的情丝,温婉地弹奏出一泓清澈明目的故乡水墨画。
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是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诗人黑冰以图观物,把一幅简单静态下的图片应用“苇竹、晨星、稗草、土屋、瓦檐,月光、暮霞,烟雨”串联成一帧帧优美画面,彼此关照、相互掩映,烘托渲染出一种极致的“故乡的烟”,在心灵和情感中飞扬。
这种赋比兴与现代意识流,白描,蒙太奇揉合的手法,让诗歌具有唯美、跳动、诗意盎然的胜境!这就是这首作品令人回味无穷,知其妙却不知其所以妙之所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