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律-读书明史
(十一真韵)
诗‖真诚(哲林)
草木皆春气,江山想古人。
张良临楚地,韩信弃垓尘。
乘月追贤士,登台拜将麟。
读书明史纪,成败鉴忠真。
注:①垓尘~这里指楚汉相争时,项羽大军扎营之地——垓下。
②该诗源自刘邦、项羽楚汉相争之史实,用其中几个典故而作:
(一)张良访帅;
(二)萧何三荐;
(三)萧何月下追韩信;
(四)韩信登台拜将、十面埋伏、霸王别姬、乌江自刎。
用典简释:
(一)张良访帅。
刘邦麾下的谋士张良,为辅佐刘邦伐楚兴汉,深入楚地,寻找到在项羽处不受重用,时任执戟郎官的韩信,劝说韩信,指剑访帅。并赐予宝剑和角书为凭,请韩信辞楚,拜将辅汉。韩信应允。
(二)萧何三荐。
韩信来到汉营,见到丞相萧何,未现角书。萧何经试探韩信才干,认为可以为伐楚兴汉元帅,遂向刘邦三荐韩信。但刘邦以韩信不得第之时,乞食漂母,受辱胯下为名,不予重用。韩信一怒之下,连夜身背宝剑,不辞而别。
(三)萧何月下追韩信。
汉丞相萧何知韩信不辞而别后,心急如焚,不顾腹中饥饿,道路颠簸,连夜乘月光追赶韩信,并承诺,大王再若不用,便和韩信一起走。从而演绎了一场萧何月下追韩信的经典故事。并排成京剧,呈现舞台。
(四)登台拜将,十面埋伏。
韩信向萧何呈现了张良赐予的角书宝剑,萧何方知韩信就是张良举荐而来。将角书藏于乌纱帽內,用计再次向刘邦举荐韩信,刘邦仍不允。萧何当场脱下乌纱帽,欲辞官不做。刘邦发现帽内张良的角书,就是举荐韩信为伐楚兴汉大元帅的凭证,心中大喜。按萧何的建议,建造拜将台,钦封韩信为伐楚兴汉大元帅,并登台赐印,从而成就了一段韩信登台拜将,帅军伐楚。用计十面埋伏,逼项羽走投无路,乌江别姬自刎,从而收复了项羽的部下和楚地,最终伐楚兴汉,大功告成的佳话。
2023年1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