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圣家族(中篇小说连载之三)
杨浩然.偶然著
三、落时的凤凰不如鸡
七十年代末,改革的春风悄悄吹进了崮洼。看上去村里人仍安步就班地随着队长的号子出工收工,可每个人心里早打起小九九了。附近几个村已蠢蠢欲动,蹲点干部虽然明面上制止,但雷声大、雨点小。各家各户的小纸喇叭里天天播报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推广“小岗经验”,看来土地承包到户已是板上定钉,但谁也不敢挑这个头。十年文革,运动一个接一个,“枪打出头鸟”的事时有发生,人们早吓怕了,可每个人的心里却燃着一团火!
树欲静而风不止,火欲烈靠借势。八十年代初,伴随着“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全面推开,崮洼人也不安分了,地一分,队长的铁哨子就哑了,挂在老槐树上的大喇叭头子也不喊了。虽说队上还保留着山林和猪场,但看山的、养猪的社员的心思早飞到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去了。
在村里,最轻松的活是看山,一般照顾老干部和残疾人,即便是照顾,实行土地承包后,有些看山的都撂了挑子,何况猪场工人呢?在猪场干活说累不累,但一刻也不得闲,像拌食、喂猪、卫生、防疫、消毒、防暑、防寒、接生之类的锁碎活干起来没完没了。为了安抚员工,杜正龙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咱活虽多,可总比在队上推车子、挑粪轻松吧?”此话一出,再有怨气的听着在理儿,也就烟消云散了。可时过境迁,现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却再也没人听了,他们甘愿去自己的责任田里当牛做马,去收获属于自己的一切。
眼看快成光杆司令了,正龙不得不去找队长,可队长听后也没辙,他两手一摊说:“上级不让分猪,而队上的地全分了,又没多少储备,拿什么养?”
正龙摁上一袋烟,叭哒了几口道:“你把情况向上级汇报吧,我也有心无力了。”说完叼着烟袋锅往家走。
明晃晃的月光将他的影子投射在地上,被他用脚踩着,踩的影子一会儿扁,一会圆,晃晃荡荡地回到了家,他的腰明显弯了,背也驼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