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十年代,手表真的很稀罕、很珍贵。戴手表的人很少。我父亲有一块五十年代买的苏联生产的手表,应该是中苏友好时期的商品。文革前,曾拿到上海亨得利上过一次油,父亲一直使用着。小时候,我有时拿着玩。
七十年代,“上海牌”手表,19钻,价格一直是120元。价格虽贵,但很紧缺,一般买不到。要凭票,凭关系---

那时,上海手表厂又推出了“春蕾牌”手表,19钻,价格是138元。造型也比上海牌的要大气一点,深受老百姓喜爱。

北京手表厂生产的“北京牌”手表,价格大约是110左右。商标是天安门图案加上北京两字。1973年我在公园百货工作时,曾经帮同学王建平和高淮民的二哥先后买了块北京牌手表,是找周主任特批的!

大约是1972年左右,南京手表厂生产出了“钟山牌”手表,价格30元,对于我们月工资三十多元的职工来说,相对易接受。我的同学戴成依分配在劳保商店(当时在东大街的牛行街街口,全称为清江市劳保用品、钟表缝纫机、照相器材专业商店,属市百货公司)。我找他替我买的钟山表换了一个黑色表面。很时髦,给人以眼睛一亮和深不可测的感觉。

清江市曾于1975年左右成立了清江手表厂,生产“清江牌”手表,就设在西大街淮海印刷厂的一幢大楼里。清江手表厂生产时,我在部队,看过此表,价格不知多少。后来,我听说是60元。
清江牌手表其外形仿上海牌手表,三针,时间标志座为黑色双竖标。上方的商标,是汉语拼音变型为大圆的“Q”,在“Q”中含一小型的“J”,紧接着是一排清江“”的汉语拼音。手表的背面,是五角星形状的刻糟,中部为“清江”两字的汉语拼音,下面有“全钢”“防震”四个汉字。


那个计划经济的年代能有手表厂生产手表,是一件十分不简单的事情,可见,当时清江市的精密仪器工业还是比较牛的。
那时候,不论是“上海牌”、“春蕾牌” 、 “北京牌” 、“钟山牌”,其商标如果是汉字,必定都是毛主席书法的毛体。
1976年我入伍时,钟山表留在家里。1978年,父亲用奖金钱给我买了一块上海牌手表送到部队。几个月后,我把这块表让给了大妹妹,自己又加了几十元,在南京新街口百货商店买了一块日本西铁城手表,186元。这个价格,在当时是高档次的了。当天,就是1978年12月23日,新街口百货商店正广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把党的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所以印象特深刻!我在部队用眼镜绒布缝了一个小包,平时收藏好。当时部队战士不许戴手表,为此,我还同在连队蹲点的陈副团长发生过一次辩论。
这块手表我戴的时间最长,迄今仍珍藏着。
1984年,我在石化厂办公室任副主任时,厂里同日本厂商在南京金陵饭店进行技术合作谈判,日商送我们每人一块卡西欧电子表,时尚。戴了一年多。
1987年,朋友去深圳,请他买了一块日产精工牌双日历手表。1994年,我又买了一块东方双狮牌的双日历手表。我也没有免俗,在那个年代不由自主地“崇了洋品牌”…
后来,人们用手机了,都不戴手表了。但是我对手表情有独钟,时不时地戴着。主要是习惯了,看时间方便。
改革开放前,老百姓没有钱买手表,即使有了钱也买不到手表。现在,什么样的手表随便你买。
2015.6.16首发《淮安文史网》

作者简介:
胥全迎,笔名羊羊有草。中国散文网创作委员会副主席,副研究员职称,北京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课程班毕业。曾于南京军区防化团服役,曾任设区市市属国企厂长、党委书记。中国企业文化促进会特约研究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中国散文学会、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淮安市政协文化文史委特邀委员,淮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都市头条》认证编辑,《清江文学》编辑部主编。22万字的《忆清江》由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多次在中国散文网举办的文学大赛中获一等奖、金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