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壮乡灵岐河,永远流淌在心中的河
文/平凡
在我的家乡羌圩乡府的东侧有一条河,我的家就住在这条河东南岸上二十里处顶崂山下的六光屯。
因此,这条河便成为我们六光人及居处在东南岸上所有壮族人来往羌圩乡府的必经之路。没建拉巴桥之前,我们祖祖辈辈无数次地淌过这条河,为生计奔波在去羌圩街、乙圩街以及更远的县城巴马、大化与回家的路上。
每年“三月三”,年轻人也不顾个人安危,三五成群的淌过这条河到河对岸去对唱山歌、听山歌、碰蛋……去演绎壮族民族风情,去寻找人生伴侣。
这条壮乡唯一的小河,对我们东南岸上的每一位壮族人来说,是那样的熟悉和亲切。
这条河,流经羌圩乡那良村拉巴屯和六洪屯,当地人即称之“拉巴河”或“六洪河”,其实,她的名字叫灵岐河,为巴马县燕洞乡河名,我们壮乡属于该河下游。其发源于巴马县所燕洞略乡那楼村,东南流经田阳县玉凤镇、田东县那拔镇,至田东县朔良镇与从巴马来的燕洞河汇合,流出巴马县百林乡和大化县羌圩乡,最终在大化县岩滩镇古龙村北面注入红水河。
在这滚滚河水流过的地方,生活在两岸的壮族人们世世代代在河里吃水洗衣,用河水浇灌出肥沃的土地,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善良朴实的羌圩壮族儿女。这条河当之无愧是我们羌圩乡壮族人民的母亲河。
灵岐河不是一条大河,但水量充沛,常年流水,随季节变化。冬春季节,她是一条静静的小河,那般的温柔贤淑;夏秋时节遇到下大暴雨,河水猛涨,咆哮奔腾,雷霆万钧,有着大河的气势。然而,洪水冲垮桥梁堤岸,毁坏庄稼房屋,甚至夺去人畜性命。同时,也给壮乡人们的出行带来困难和危险。
可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这,当然不能怪灵歧河,只是天灾在作梗。
在这条河的西北坡上坐落着一所学校——羌圩中学。我是在这所学校上学的。那时学校根本没有洗凉房,师生的洗澡处就是涌动如蛇的流经校园脚下的灵岐河。
或许如此,我听说,灵岐河已夺走了好几个年轻的生命。也不曾知道沉入河底的那些魂灵,在人们无尽祈祷中是否已抵达故乡……
这,也不是灵岐河的错,而是人祸所致也。
在我看来,一条河或一座山的存在都没有过错,此属大自然的刻意安排!也可以说是大自然的神工鬼斧。这如同一场与生俱来的爱恋,无可厚非。
灵岐河水产很丰富,什么野生的黄鳝、泥鳅、黑鲤、黑虾、河螺……让你一时难以说清。我对那些小精灵确实很熟,了如指掌。村上人常常划着竹排背上鱼网、小背蒌下河补捞……
校门有个小菜摊,灵岐河里的那些野味几乎每天早上都如时上摊。只要花几元钱,养眼舒胃的佳肴便非你莫属。无须什么烹饪技术,只要一上锅,其特有的味道、香气便随晨风飘满校园,撩得人食欲澎湃,直流口水。尤其是那河螺,因为生长在河里,它吸泥少,肉结实,长得黑不溜秋,尾部尖细,很轻巧,乍一看,挺像个小锥子,精美至极!它味美形美,煮之除了添点盐巴和辣椒外,毋须再加其它调料,原汁原味,光其鲜汤就足够你喝胀肚皮。
泥鳅则是灵岐河里最为抢手的靓货。其身形如筷子细小且滑腻,呈深褐色。食法也极为简单:油一炸,拌黄豆一焖,十分钟左右即可出锅……中医上说,这野泥鳅是男人之法宝,食之阳气十足,精力旺盛。未婚者少之为宜。而现在城里人饲养的大条大条的缸里泥鳅与之相比,无论味道还是功效可逊色多了。
灵岐河风平水静的时候,其清澈透明、灵气可爱的模样足以让你为之动情,为之欢唱。此时,尚若约你的情侣或亲朋好友,划一叶扁舟,缓行于这幽蓝似天空的河面上,品读品读“仁者乐水”的乐趣,感受清新无比的空气,观光河岸上的枫树、竹子、野花,野草,以及杂草中互相追逐的水鸟……
谁敢否认,这不是生活给予人的恩惠与身处图画中的别样情调。
对我来说,几十年前的一个秋天在这条河上的一次险些丟命的经历,始终萦绕海脑,挥之不去。
一天放晚学用餐过后,我和几个同学与往常一样提着装有衣物和毛巾的水桶,又往灵岐河畔冲凉去。
在一个拦水坝下,凭着水性娴熟,我第一个跳入水中。不知道是使劲过猛或是倒霉之事原先盘算,一个巨大的漩涡把我卷了过去……刹那间,平时练就的水技全忘了,无法施展,一种无助之感掠过脑门后,身子不断往下沉,知觉完全不知去向……水,已渐渐漫过头顶,就像身陷无底的泥潭人,最后只有两只沾满泥浆的手艰难地伸出浆面,呼唤求救……
我不知道岸上的同学是否大喊救命,猛然,一双巨大的手将我托出水面,拼命的往岸边推……
救我的是村上的一个壮族中年男子,个子矮小,长相平平,可在幼小的我面前,他显得那么高大伟岸。我驻足河畔,看着他渐去的身影,似乎他把一样东西传递给了我,一股暖流透过秋风袭上心头。
再过几年,我考上了一所师范院校,毕业时决意回灵岐河畔的母校工作,为母校的培养献上一份微薄之礼。更重要的是,要把给我第二次生命那壮族男子传递至我身上的东西传递给学生,让之归属于壮族人高洁灵魂的范畴,让之在幼小的心灵中绽放不败……
后来,我离开了家乡,离开了母校,离开了灵岐河,到山外的一个小城重复昨天壮乡的故事。
时隔多年,这条河没有因此在我心头淡去。
每每返回故里,总想到母校走走,总想去灵岐河畔溜达溜达……那中年男子一定还健在吧,一定还在灵岐河上划竹排撒网捕鱼吧。
诚然,在我心灵的最深处,那中年男子依然是那么高大那么伟岸,壮乡的灵岐河依然是那样宽阔荡漾,流淌不息,伸向远方……
平凡,本名:蓝远军,男,壮族,中学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诗文散见于《中国校园文学》、《诗潮》等国内多家报刊,部分诗作入选《中国实力诗人诗选》、《中国现代情诗宝典》。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