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已经过去,崭新的2023年已经到来。天文科普专家介绍,这个农历癸卯兔年,因“闰二月”缘故,全年共有384天,从2023年1月22日开始,至2024年2月9日结束,这个兔年还有两个立春,即“一年两头春”,也称“双春年”。
不经意间,小寒迎面而来。节令,像一个又一个的词牌,日子被串成诗行,清风明月吟诵,在岁月里流浪,被风吹作浪漫的长短句。

心好似被温润的一笔,写成一行,又一行,写成一首诗,一阕词,光阴润色,又被岁月装订成一本诗词雅集。地上的雪,是往事开成的梅花,带着一身月色,以暗香抵达我的书页里,远方和一首诗,正在拨亮炉火。
地处铜川市王益区河滨路面粉厂世界最大跨度砖混窑洞 ——经过世界记录2020年认证的地方,一进院子就能醒目地看到大飞臭桂鱼的广告招牌,湘菜是一种味道,也是一种性格。

作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的湘菜--重油、重盐、重辣、腌制腊味,身为湖南人,湘菜是重头戏,从小爱到大,湘菜代表菜品有剁椒鱼头、辣椒炒肉、湘西外婆菜,最喜爱的是湘菜的辣味,还有烟熏的腊肉,肥而不腻,好吃不塞牙。
而鱼与我们人类的渊源很长,鱼不仅为人类提供了富含蛋白质的食物,还深深融入了人类的文化。中国很多的吉祥画像或古摆设,都与“鱼”有关,因为取“鱼”与“余”同音。

年年有余,便是莲叶与鱼在同一个图案中出现,是中国人常见的挂像、红包封的图案,鱼象征着富贵。“如鱼得水”用来描述工作和生活和谐美满、幸福、自在。
大飞臭桂鱼是把徽菜--重油味、重盐经典的腌鲜臭鳜鱼拿来,融进湘菜的辣且让其具有独特风味的香,一口下去,你品吒它的味道是那样的独特,回味留香,徜徉在唇齿之间,这就是激州的名某——臭鳜鱼。

臭桂鱼又名臭鳜鱼,是安徽省徽州地区的一道传统名菜,也是徽州菜的代表之一,该菜品源于安徽省徽州地区(徽州即现黄山市一带);初次见到的人大多不敢下筷。
其实食客不用担心,这绝对不是菜变味而发出的异味,而是这道菜独有的风味,当你吃一口后,你会惊讶地发现它的味道如此鲜美,它就是徽州的名菜-臭鳜鱼。

相传在200多年前,沿江一带的鱼贩每年入冬时将长江名贵水产--鳜鱼用木桶装运至徽州山区出售(当时有"桶鱼"之称),途中为防止鲜鱼变质,采用一层鱼洒一层淡盐水的办法,经常上下翻动。如此七八天抵达徽州各地时,鱼鳃仍是红色,鳞不脱,质未变,只是表皮散发出一种似臭非臭的特殊气味,但是洗净后经热油稍煎,细火烹调后,非但无臭味,反而鲜香无比,成为脍炙人口的佳肴延续下来,至今盛誉不衰。如今烹制此菜不再使用桶鱼。而是用新鲜的徽州自产桃花鳜(每年桃花盛开、春讯发水之时,此鱼长得最为肥嫩)用盐或浓鲜的肉卤腌制,再用传统的烹调方法烧制,故又称"腌鲜鳜"。

徽州歙县和绩溪是做这道菜最好的地方之一, 现如今绩溪又推出了 臭桂鱼的新做法 如"干锅臭鳜鱼"、"汉堡臭鳜鱼"、"酱香臭鳜鱼"、"窖香鳜鱼"等多种烹调方法。
桂鱼的另外一个名字是鳌花鱼,它是“三花五罗”中最贵的一个鱼种,其肉质细嫩肥厚且鲜美,因此成为了鱼种之上品。而臭桂鱼是桂鱼的一种做法,虽然烹饪前臭桂鱼比较臭,但是臭桂鱼烹饪后味道鲜美且营养价值也非常之高。

臭桂鱼富含蛋白质。蛋白质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其实保证人体新陈代谢的重要营养物质,因此食用桂鱼,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保证人们日常生活所需要的能量。
臭桂鱼中含有脂肪。脂肪是提供人体能量的来源,因此食用桂鱼,可以保证人们日常生活所消耗的能量,不会变得手脚无力。
臭桂鱼含有少量维生素、钙、钾、镁、硒等营养元素。因此,食用桂鱼,可以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

臭桂鱼所含有的营养物质具有补虚的功效。因为桂鱼极易消化,对儿童、老人及体弱、脾胃消化功能不佳的人来说,吃臭桂鱼既能补虚,又不必担心消化困难。
臭桂鱼具有控制体重的功效。因为臭桂鱼肉的热量不高,而且富含抗氧化成分,对于贪恋美味、想美容又怕肥胖的女士是极佳的选择。另外吃臭桂鱼有“痨虫”的作用,也就是说有利于肺结核病人的康复。

在2023年双春年的第一天,大飞臭桂鱼已经开始试营业。鱼我所欲也,臭桂鱼亦我所欲也,二者在这里可兼得。空闲之时,带上家人,约上朋友,前来小聚,一品鱼,二品佛文化,三可小住,有唐廷伺候。
立于小院,仰望星空,发现红尘中的我们终究贪恋,一杯茶的暖,一盏酒的醇,一架蔷薇的香,一院月色的影,一家团圆的欢喜,一片灯火的心安。

我们终究痴迷,一程雪的白,一笔墨的香,一尺鸿雁的消息,一寸光阴的留白,一点乡心的情怯,一场旧梦的皈依。
在五彩斑斓的光柱下,愿你爱自己,也爱这个世界;愿你爱诗酒琴茶,也爱柴米油盐;愿你爱旧日河山,也爱今天的时光。
汪曾祺道:“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愿你所遇皆温柔,所念皆慈悲。愿你喜欢这大飞臭桂鱼,还留恋这小院春秋。

楚丰华
2023.1.5
6:39
作者楚丰华原名楚凤琴.祖籍河南许昌人士,67年出生于铜川焦坪,大学学历,供职于市铝箔厂,现已退休居住在老区。,作者自幼喜欢耕读于文字,曾有文稿在多家报刊、网络平台发表。希望在更多的文苑结识更多的文友,以便相互交流、提高,把更好的作品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