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汉川地形图
——湖北汉川市最早的地图宋代《舆地图》
文‖吴雷
汉川市历史文化悠久,据唐代魏征《隋書.卷三十一》“甑山梁置梁安郡,西魏改曰魏安郡置江州寻改郡曰汊川。后周置甑山县。”记载湖北汉川市最早建县于南北朝北周时期。因时值汉川县治所在地在今马鞍乡甑山,故以地名命名为甑山县。
考元代脱脱著《宋史.卷八十八 志第四十一》汉川、太平兴国二年,自德安来隶。绍兴五年废,七年复。正式定名汉川为宋朝太平兴国二年、即公元977年。
汉川建县时间很早,2017年入围湖北省“千年古县”。但因时代变迁,汉川又地处泽国,历史资料和县域地图难以保存下来。
偶然的机会中发现目前记载汉川最早的地图,是一幅宋代的《舆地图》。 
《舆地图》为一幅拓本,现存日本京都栗棘庵。由左、右两幅拼合,图纵207厘米,横196厘米。图上没有注明制图人和制图时间。根据图上行政区名建置的最晚时间是南宋度宗咸淳元年(1265年),推测此图为度宗初年(1265年-1274年)绘制。原图已佚,拓片是由日本僧人佛照禅师于祥兴二年(1279年)带至日本。此图正上方刻“舆地图”三字、左上方刻“诸路州府解额”(即科举人数),图中府、州、军的名称及数量大体与左上方刻记一致。图的范围以宋代政区为主,东及日本,西到葱岭(今帕米尔),南涉印度及印度尼西亚一些岛屿,北达蒙古高原。山脉用写景法表示,并绘有森林。河流用单曲线表示。湖泊用水波纹表示。地名均括以方框。在许多州、县间绘有道路。西南地区绘有少数民族分布情况。北和东北两处,有数百字的注记,主要说明其历史与地理情况。
汉川标记于图中部位,背靠汉江。水路循江紧依复州(今天门)和汉口,旱路与孝感接壤,是一处不折不扣的兵家必争之地。 地图是国家和地区版图最主要的表现形式,反映行政区域内主权范围。西周时期著名军事家周公旦在其编著的《周礼·地官·土训》说到:“掌道地图,以诏地事。”足以证明地图在很早以前就具有严肃的政治性、严密的科学性和严格的法定性。
宋代汉川地图的出现,不光标志着汉川在当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也更加彰显出其人文历史的悠久。随着旅游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紧靠武汉城市圈的地理优势,汉川这座千年古县也必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四海宾朋的到来!
【责任编辑 胡采云】


作者简介:
吴雷,男,七零后;始终以一颗求知的心致力于荆楚文化的探索和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