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耕的读史札记:
睿智的哲人是黑暗中的点灯人
——读《黑暗时代的良知》
躬 耕

古今中外的哲人,不仅忠诚,还很睿智,不得不令人对这些人类的君子和智慧的脑袋敬仰。二十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就是其中的一位。
在纳粹统治的至暗时期,雅斯贝尔斯因妻子是犹太人遭到了迫害。由于雅斯贝尔斯对妻子不离不弃,纳粹的血腥恐怖没有能够把他同妻子分开。后来,雅斯贝尔斯和妻子一同逃到了瑞士,却被纳粹发现并扣留了。纳粹同意雅斯贝尔斯出境,但条件是留下他的妻子。雅斯贝尔斯拒绝了纳粹,他情愿陪妻子留下来。
当一批又一批的犹太人被送到集中营关押或被杀害时,雅斯贝尔斯和妻子过着胆颤心惊的生活,他想到了自杀。他的身上和床头一直放着准备自杀的毒药。他直言如果妻子被杀害,他活下来不如猪狗,他也要随妻子死去。雅斯贝尔斯对爱情的忠贞和对人性良善的坚守,始终如一,表明了他的知行合一的高尚品德,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雅斯贝尔斯在瑞士过着胆颤心惊、如履薄冰的生活,但他没有等死,而是坚持写书。他坚信纳粹必定灭亡。
有一位年轻人问雅斯贝尔斯:你为什么还在写书呢?它不仅不能出版,而且有一天你所有的原稿都会被烧掉。
雅斯贝尔斯回答道:“如果有一天人们起来推翻暴政,我不愿两手空空地站在那里。”
这是雅斯贝尔斯的执着和睿智。他对常识的笃信,他的远见卓识,使他坚信反人类的纳粹暴政是不会持久的,是必然会灭亡的。他满怀信心地等待这一天的到来,就象泰戈尔所说:“不要着急,最好的东西总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泰戈尔也是称得上一位睿智的哲人。
“在纳粹执政时期,雅斯贝尔斯始终保持了一种不屈服、不合作的态度。”即使在最恐怖的时期,他也坚定无比。
在希特勒纳粹残暴统治时期,德国绝大多数知识分子都选择了与这一人类历史上最野蛮的政治体制合作,为其效忠,充当帮凶。“就这样,大量才华横溢、曾经璀璨夺目的诗人、学者,匍伏在纳粹的脚下,毫无原则地为权势者大唱赞歌。”
而雅斯贝尔斯却如一座巍峨的高山,傲然挺立,任凭狂风暴雨、霜雪严寒,永不屈服,卓尔不群。
二战结束后,雅斯贝尔斯对德国人尤其是知识分子在纳粹统治时期的“附逆”行为进行了深刻地反思,1946年,雅思贝尔斯发表了《德国人的罪责》一书,以其非凡的理论勇气和担当精神指出,每个德国人都是有罪的,无论他是否具体参与过纳粹政权的罪行。
在《德国人的罪责》一书中,雅斯贝尔斯写道:
“纳粹统治下的德国是一座监牢。(德国人)让自己被关入这座监牢,犯有政治罪过。牢门一旦关闭,从内部打破监牢便不再可能。”
然后,雅斯贝尔斯进一步追问,我们是怎么一步一步走到再也无法破门而出的地步?
人们常常漠视发生在身边的恶,一个常见的理由是“我无能为力”,于是选择了“同流合污”。
雅斯贝尔斯承认这一点,任何道德法则都不能要求人们去壮烈赴死,“在极度危险的灾难情况下,苟且偷生本是人之常情。”
但是,雅斯贝尔斯指出,因无能为力而不行动或“同流合污”是不可原谅的,因为你“总是会有一些行动的余地”,这种行动或许微不足道,但仍然“多少有一些效果”。
纳粹于1930年毁宪专制,1934年血腥清洗,1938年排犹,直到发动战争……
德国之所以一步步堕入深渊,并不是没有人发现纳粹的罪恶,而是大家在纳粹邪恶昭彰的时候选择了苟活,然后一步一步地走到了“人不象人”的地步。
雅斯贝尔斯一针见血地指出:“你以为的苟且,其实是罪恶的帮凶。”
雅斯贝尔斯同时认为,纳粹的作为不仅是德国人的耻辱,而且是整个人类的耻辱。纳粹的作为让人们痛苦地看到,人性可以黑暗到什么程度。
在《德国人的罪责》一书中,雅斯贝尔斯反复警告人们:现代国家中并不存在世外桃源。“世界”不是一个地域概念,而是一个共同人类的概念。我们应该以“人”的视角去看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中发生的人性灾难,都是对全人类的侵犯和损害。漠视这些灾难,全人类都是有罪的。
雅斯贝尔斯认为,反思和战胜一个国家中发生的人性灾难,不仅有助于这个国家的人民劫后重生,而且更有助于整个人类不断共同提高普遍的人性。
针对二战这一人类的大浩劫,特别是针对纳粹犹太人大屠杀,雅斯贝尔斯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警世之言:“已经发生的事件就像一种警告,遗忘已经发生的事件也是一种罪责。人们应当经常回忆这种罪责。发生这种事件曾经是可能的,而且这种事件有可能随时发生。”
读着雅斯贝尔斯的箴言,我就想到了列宁曾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中华民族对自己曾犯下的错误和罪过,到底有多少遗忘了?有多少反省并吸取教训了?比如,像“文革”这样的浩劫,许多人似乎已经忘记了,有的人还对之有怀念之情,有的人还在有样学样地“模仿”,有的人还盼望着再来一次,令人十分忧虑!
还有,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无疑是二十一世纪人类的一大悲剧。然而,在这个地球上,有不少人却对之认识很不正确。对一个很简单的谁发动了这场战争的问题还在争论不休,推卸责任,不免让人对现在有些人的是非观和善恶观感到很失望。在二十世纪,人们对希特勒和日本军国主义这些发动战争的法西斯,深恶痛绝,一致谴责,没有人去怀疑和争论他们是否是侵略和犯罪的,因为这是常识,这是公理,这是善恶的试金石。奇怪了,到了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却有人相信发动战争者的谎言和借口,相信“狼吃小羊”的流氓歪理,昧着良心为侵略者辩护,不禁使人困惑这人类到底是怎么了?还有没有公理?口口声声说在嘴边的仁义道德还值几个钱呀?
实际上,人类的正义、公理和善恶还是有的,还是存在的。这个世界也不乏那些睿智的哲人——黑暗中的点等人,他们的精神还存留在人间并发挥着指路明灯的作用。人类哲人的智慧已经凝聚在维护人类秩序的政治文明之中。你看那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不是白纸黑字,还赫然存在吗?那一百四十多个国家对俄罗斯的侵略的谴责,以及国际法院对之的判决,不是说明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还是主持正义的吗?

因此说,古今中外的忠诚和睿智的哲人,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他们的品德和智慧是永远不灭的。
阿伦特说,“像我们这样长期习惯了黑暗的眼睛,几乎无法告知人们,那些光到底是蜡烛的光芒还是炽烈的阳光。”
“有良知的知识分子,就是在黑暗时代给人们带来光亮的点灯人。他们毫无保留地暴露一切罪恶,又睿智地预言即将到来的恐怖,叫醒酣睡中的人们。
黑暗的力量虽然强大,但他不会使人类完全绝望,因为这个世界上还拥有一些点灯人。有了他们的努力,再漫长的黑夜也无法阻挡黎明的到来。”
2022.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