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在宜阳县三乡乡汉山山顶向南望,过洛河就是宜阳县的张坞乡。在张坞乡的西南部,有三个山峰,离严过村最近的为小富山,主峰为女几山,临七峪河的为七峪山。
女几山,峰峦叠嶂,五光七色,苍翠欲滴。山的北侧有盆地,形似葫芦,俗名葫芦峪。中间有一溪水名瓜叶河,古传为女娥潭。潭的南面是陡峭石崖,碧岩坡滑,光滑如肌,俗名溜马坡。

山顶建有王母祠,下有青阳洞。山形结构俊秀奇特,山中流水清澈见底。晋张轨曾在女几山隐居。张轨出身孝廉门弟,全家以读书好学为世人称颂。在开发河西、效忠晋室,恢复晋朝经济,使西北凉州,成为河西地区的经济中心。为随后的前凉政权打下了基础。唐岑参、李群玉、李贺都有写女几山的诗歌名词,女几山的“女几化石”还是宜阳古八景之一。
女几山的传说有很多。相传,在唐以前,说女几是在张坞街卖酒的妇女。因她心灵手巧、心地善良,将自家地里生产的五谷杂粮,经过蒸晒发酵,调以山泉之水,制成香味四溢的美酒来卖。一天,汉钟离和吕洞宾路过张坞,被这里的酒香吸引,痛饮女几家的美酒,并用酒葫芦灌了两葫芦带上。为了试女几是否爱财,说身上无钱,只有闲书五卷做质押,待后拿钱来换,放下书就离开了。女几拾书一看,此书上尽写长生不老的秘方,便深读细研,苦练后成了仙。

还有一种传说是南朝人刘义庆撰写的“幽明录”载:晋永嘉(公元311年)之乱时,郡县无定主,强弱相暴。宜阳县有女子,姓彭,名娥,父母为贼所害,时娥负器出,吸于溪,闻贼至,走还。正见坞壁已破,不胜其哀,与贼相格,贼缚娥驱出溪边,将杀之。溪际有大山,石壁高数十丈,娥仰天大呼曰:“皇天宁有神不?我为何罪?而当如此!”因奔走向山,山遂隐合,泯然如初,贼皆压死山里,头出山外。娥遂隐不复出,娥所舍吸器化为石,形似鸡,士人因号曰:石鸡山,其水为:“女娥潭”。

这事发生于晋永嘉五年(公元311年),也是历史学家说的永嘉之乱。当时,战乱已涉及到了宜阳,女彭娥到河边去背水,回来发现父母兄弟被害,家也被贼兵破坏。万般悲痛,仇恨相加。便与贼兵厮杀起来,因寡不敌众,被贼兵所俘。贼兵将她拉到河边处死,女彭娥面对悬崖高呼“皇天难道没睁眼,没有神灵吗,我彭娥犯了何罪,将我处死”。喊后就一头撞向石崖, 突然轰的一声响,石崖裂开一条大缝。里面有山、有水、有路、彭娥就趁机奔了进去。贼也往里去抓人,山已复合,把他们全夹在山石中,身在内,头朝外。彭娥再未回来,她吸水的器具,变为女几山化石。山中的流水,在这打漩,形成一个深潭,名女娥潭。
在明代,人们为了怀念彭娥,在元过村西200米的洛河土地上,建了女几祠。女几祠三间,石条砌台基,青砖为墙,单檐歇山顶筒瓦铺小瓦,女几祠里面塑有彭娥像。门外有石狮一对,现都已不复存在。
在女几山上建古庙很多,正应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的说法。有云盖寺、花山寺、玉皇庙、祖师庙,还有观世音菩萨庙、贞女庙、兰香女神庙等。

因为各种原因,现在大部分古建筑都已不存在了。只在古人的记述中,还可看到女几山美丽、可爱和丰硕的描述。

作者简介:程卫东,男,1947年生,洛宁县大原村人,县政府烟办原副主任,2008年退休,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国学研究会会员,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顾问,洛阳市姓氏研究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