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散文/我的2022
文/龚飞
时光信使,如期而至
2022已近尾声
当下你整理的是一份
怎样的心情?
这一年,变化猝不及防
回头看
恰恰是凛冬检验你的坚韧
坎坷陪伴你成长
这一年,未知无处不在
往前走
当终点既至,你会发现
每一步,都是必不可少的安排
这一年,不安如影随形
时间会告诉你
此刻那些单薄的比较无足轻重
一朵花的盛开,需要远见和等待
这一年开心的事情是受邀参与《泸州史话大家谈》一书的组稿、撰稿和编辑工作。《泸州史话大家谈》一书分为政协版和自费版,分别由泸州市政协官方出版和“泸州史话大家谈”群友自费出版,两本书互为补充,分别收稿40多篇。《泸州史话大家谈》所记叙的史料大多是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当事人、见证人和知情人亲身经历、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的第一手资料。作者多为老泸州人,写的多是他们自己最熟知的历史,有的就是那段历史的当事人、见证者。“泸州史话大家谈”微信群漫话泸州风土人情,漫谈泸州掌故。其成员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市、区县政协文史研究员,有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的老同志,也有自由职业者、在职公务员,其中不乏在文学、艺术、科学、教育领域有较深造诣的本土书法家、美术工作者、诗人、教育工作者。热爱家乡、热爱本土文史是他们共有的情怀,弘扬泸州文化和历史是他们共同的执念。大家深入里巷、田间采访考察,并形诸文字、书画、摄影在群内交流、分享,并计划内部结册编书保存。本书共分成《泸州旧事》《人物春秋》《田野采访》《趣味杂谈》《图说历史》五大版块在群内征稿。这一提议得到了政协泸州市委员会文化文史和学习委的支持。一个持有对地方历史爱好的微信群,出版一本“存史、育人、资政”的地情书,这在泸州无疑是一个创举。
这一年喜悦的事情是加入了中国散文学会。在停顿多年之后,我从年初开始恢复创作,先后有散文、随笔、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发表到《中国作家网》《四川工人日报》《天府散文(作家)》《长江先锋文学》《都市头条》《泸州警察》等报刊网络平台,到年底发表的文章已有230多篇次。在我8月份加入中国散文学会以后,父亲告诫我:“你现在已加入了中国散文学会,是散文家了,要多读名家的散文经典作品,要不断提升写作技巧和能力,要紧跟时代,写出贴近现实、贴近基层、贴近生活的好作品,这样才无愧于散文家的称号。”而我作为一个普通的作家,就应该听党话、跟党走,繁荣创作、服务人民,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这一年让我悲痛的事情是我的父亲和岳母的先后离世。都说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关爱我的亲人的突然离去,让我感觉到“来日方长”“后会有期”这些话显得是那样的苍白无力,转眼之间就是阴阳相隔。由此,我深刻领悟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的含义。父亲、岳母默默地走了,走得那样急促,没有给我们留下只言片语,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哀思和永远的怀念。作为儿子、女婿,我没有好好地尽孝,为父亲、岳母生前做得太少太少。忙碌和疏忽都不能成为理由,我心里深深地自责,我唯有将他们的音容笑貌和教诲牢记在心,好好活着,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用最孤独的时光塑造最坚强的自己,让他们在天堂里得到安息。
这一年我经历痛苦的事情是生病住院。自6月份开始,腰疼、咳嗽、头痛、发烧等病痛折磨我一个多月,在8月份和9月份先后入院治疗两次,让我如同经历炼狱一般的难受。如今病痛虽然过去了,但体重却下降了近20斤,还没有恢复元气。疼痛也让我更加珍惜身边人我的妻子。生病以来,妻子无微不至的关心、侍候、护理着我,没有半句怨言,禁不住让我感叹:有妻如此,夫复何求。生病让我有所感悟:经历了寒冬,才懂得春天的温暖;遇上了病痛,才明白生命的宝贵;人生真的不容易,我要好好珍惜每一天。反反复复的疫情也让我明白,钱财再好,好不过生命,名利再大,大不过健康,人间的饭,吃一碗少一碗,人间的面,见一面少一面,人生本身就是一场减法,所以来日并不方长,珍惜每一天,珍惜眼前人。
古人曰:大疫不过三年。目前,虽然疫情还在肆意猖狂,但只要我们按照党和政府的要求,做好自我防范,做到口罩不离开口,少聚集,多通风,勤洗手,做好自己的事,不添乱,不添堵。熬过了今冬,明春就是净土蓝天。我祈愿:疫情清零,人民群众都幸福安康,以崭新的姿态喜迎2023年美好的春天!
作于2022年12月30日晚

作者介绍: 龚飞,男,四川泸州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笔名公明、于荷。高级政工师、记者。1963年2月生于泸县金龙乡(今龙马潭区金龙镇)。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泸州市作家协会会员、市散文学会常务理事,泸州市江阳区政协文史研究员。四川省首届“书香之家”推荐活动入选家庭。曾担任长江液压件厂暨长液公司《长液报》责任主编,四川日报报业集团《信周刊》编辑、记者,泸州市总工会《泸州工运》副主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