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是中国建筑学开山鼻祖的人物。他们是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毕生致力于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保护,作出了杰出贡献。
他们因学习成绩优异,被选去美国上学,学习建筑,1929年,学成回国。梁思成在东北大学创建了建筑系并任系主任。抗战前,他在北平中‘国营造学社工作,待遇优厚,月薪四百银元。林徽因也可以轻松地找到‘高薪的工作,但她毅然投身于收入少的古建筑研究,宁愿过清贫朴素的生活。 “七.七”事变后,梁思成一家逃离北平,先后移居长沙、重庆乡下,过着难以安定的生活,林徽因还不幸身患肺病。朋友邀请他们出国避难,被他们谢绝了。国难当头,他们要同祖国共患难。他们第二次到美国深造后,很多朋友劝他们不要回国,留在美国工作。美国有好几个学校和机构请他们去工作,都被他们拒绝了,坚持于1947年底回到祖国。
梁思成、林徽因毕生致力于中国古建筑的研究,默默耕耘,作出杰出的贡献。 他们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创建了中国的第一个建筑系。 从1932到1940年,他们带着一双儿女和助手,冒着战火,自带行李铺盖卷,背着测量仪器,行走在颠簸难行的道路,不顾随时可能丧命的危险,前后花了9年时间,走遍了中国的15个省、200多个县,寻找、考察了2700多处古建筑,测绘了大量古建筑手稿,全面深入地介绍和记录了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史和技术特点。很多古建筑因此得到了世界的认识,得到了保护。如河北的赵州大石桥、武义的延福寺、山西的应县木塔、五台山的佛光寺等等。佛光寺的发现,推翻了日本学者关于中国不存在唐代木构建筑的说法。这座被遗忘了千年的罕世瑰宝震惊了世界,成为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他们的测绘图线条流畅,成百上千的构件一丝不苟‘,中英文注解,备注详实,和实物一一对应,好像是高清扫描仪扫描而成。在林徽因的协助下,梁思成抱病写出了《中国建筑史》,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保护、延续中华文化。
寻找、考察古建筑,他们只能在古庙,或虱子成堆的路边小店投宿,在有些地方还要提防土匪。在这种环境下,他们克服重重障碍,拉开皮尺,一点一点丈量着建筑的大小构建。其中最惊险的一次,当属测绘应县木塔。应县木塔建成于辽代,非常雄浑,木塔外观是五层,内部加上暗层其实有九层,有67米多高,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 梁思成和助手莫宗江两个人花了整整两个星期的时间,将木塔从下到上,一层一层都测量了,最后的难题是塔顶和十几米高的塔刹。
据莫宗江回忆,他们两人从塔刹基座一个维修用的小门走到屋顶上。本来塔刹的顶上有八根铁链拴着屋顶的八个屋角,防止大风把塔刹吹走,由于年久失修,这些铁链都垂了下来。梁思成握着冰冷的铁链双足悬空往上爬,助手也咬着牙往上爬,就这样把塔刹测量下来。在没有任何安保的情况下,只要手一松,就会粉身碎骨。事后回想起来让人冷汗直流。
梁思成他们前后花了9年时间,辗转15省200余县,考察过的建筑物超过两千个,全面深入地记录了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史和技术特点。 林徽因饱受肺病折磨,因为舟车劳顿,累得卧床不起。梁思成不到50岁就得了颈椎骨硬化症,早年遭遇车祸,脊柱弯曲,需要常年穿一个铁马甲来支撑,画图的时候,肩膀不能动,为了减轻颈部的负担,只能把下巴放在一个长颈的花瓶上。尽管身体很差,但他们一直坚持工作。他们夫妇为了建筑事业付出了所有,透支了所有精力,但他们却从不后悔。。 在重庆时,梁思成曾应国民党政府蒋介石之请,整理古迹遗址名单、在地图上标明位置,做了一个目录。周恩来同志看到过。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全国时,为了保护祖国的珍贵文物,特意请教梁思成。梁思成绘制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目录收入了中国22个省的400多处,重要古建筑包括雕塑、石窟、寺庙、道观、桥梁等珍贵的文物,按照一二三四等级划分。这个目录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避免战火造成破坏。解放军进攻城市时,带着这份目录攻城。1948年深冬,准备进攻北平前,解放军代表和傅作义谈判的同时,解放军的代表请梁思成在军用地图上标出北平城的重要的古建筑,以备万一和谈破裂,在需要攻打北平城时,炮火尽量避开这些古建筑。梁思成在军用地图上标出重要的古建筑,划出禁止炮击的地区,圈点出他认为必须特别加以保护的地点。北平最终获得和平解放,北平得以未遭到破坏。梁思成保护文化遗产的佳话也受到赞扬。
1950年2月,梁思成和陈占祥,向政府提出了新北京城的规划方案---《关于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位置的建议》,主张保护北京古建筑和城墙,保护旧北京城,建议在西郊建新北京,不在旧城建高层建筑。建议没有被采纳后,他多次上书,挽救了北海的团城。 梁思成夫妇全心全意投入新中国的建设,深得周恩来总理器重。北平解放后,彭真兼任首都规划委员会主任,请梁思成担任副主任,林徽因任委员。他们积极参加首都北京的城市规划工作。 梁思成担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建筑人材。他负责中南海改建,组织和参与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参加了北京十大建筑的设计工作。林徽因在摘除一个肾、肺病咳血的情况下,带病参与设计国徽,是国徽的主要设计者;参与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负责设计了纪念碑底座的浮雕纹饰;在清华大学成立了景泰蓝抢救小组,抢救濒临绝根的景泰蓝工艺。
1950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将八宝山的护国寺改建为公墓,并遵照周恩来总理的意见,将公墓定名为“八宝山革命公墓”,作为革命烈士的安葬之处。八宝山革命公墓的主体建筑格局由林徽因设计。公墓苍松翠柏,庄严肃穆。 北京城墙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城墙,环城长达四十公里,元朝就开工,明初建成,比明末建的八达岭还早。梁思成林徽因主张保护古建筑,反对拆北京城墙。为此,他们与与时任北京市副市长的吴晗发生激烈的争论。们们为守护古城奔走呼号、泣血痛哭,却被最高领导人批判说:“北京拆牌楼,城门打洞也哭鼻子。这是政治问题。”他们无力保护北京城墙。但梁思成没有屈服,他对北京市长彭真说:五十年后,历史将证明我是对的。伟大的古迹被毁灭,林徽因无限悲痛,加重了病情,最后拒绝吃药救治,于1955年溘然长逝。
最高领导指示,要同时开展对二胡(即胡风和胡适)二梁(即梁漱溟和梁思成)的批判。自1955年始,在全国范围内陆续展开了对“以梁思成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唯美主义的复古主义建筑思想”批判。 梁思成在“文革”中遭受迫害。“文革”开始后,梁思成被打成与彭真一伙的“反党分子、混进党内的大右派、反动学术权威”受到批斗。他被用绳子牵着,敲锣打鼓,游行示众:被停发工资,肆意抄家,多年收藏的艺术珍品、图书资料被洗劫一空。最后,被赶出清华大学,住到没有水暖供应的小平房,下放到江西农场劳动改造。 梁思成没有屈服,咬牙坚持。在遭受长期的折磨、摧残下,心力衰竭,于1972年满含悲痛,离开人世。 梁思成林徽因是中国优秀文化的继承者,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