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邂逅茶乡
文/赖光炯
久居别处,忙于生计很少回去老家,过着”乐不思蜀”的 生活。每个人都有家乡情结,日常生活中一直爱喝家乡亲朋寄来的茶叶,对它产生了一种如获至宝的依赖。
革命老区赣南五指峰是一个我们祖辈蛰居的小地方,近年来相继被评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省级地质公园,地处罗宵山脉南麓。五百多年来,五指峰人在这修桥铺路,种茶栽树,演绎着大山深处的农耕传奇。解放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陈毅等足迹遍布过这里,乡民为中国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作出了巨大贡献。这里自古就出产贡茶,史料记载,上洞贡茶产于上犹五指峰,曾长期被列为明朝贡品,至今境内保留有成群的干年野生古茶树,如今成了远近闻名的茶乡。
驾车由赣州市出发,经上犹县城,再沿公路西行七十公里,就到了五指峰乡。
初春时节,小约几人,开车行进五指峰。欢快的山歌声不断飘来,勃发的生机也扑面而来。五指峰山乡披上浓稠的色调,宛如一幅婉约恬静的乡愁画卷,徐徐展开……由县城出发的公路,拐进了大山,穿越崇山峻岭。十年未回了,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小小的山乡集市现在也耸立一片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一派现代繁华的景象。
傍晚时昏,我特地回到五指峰茶山上看风景,耳边传来小鸟叽叽喳喳的喧闹声,山脚下村姑采撷春茶的吆喝声。极目远眺,好一副美丽的茶园水墨画……
住在黄竹头(地名)老屋场的兄长已另起了三层楼高的高档新厦,破旧的老屋场已成了故居,童年生活就在那里度过的。乡邻们朴质单纯而友好,大家相互融洽地生活在一。上世纪七十年代的五指峰,交通极为不便,整个山乡一片荒凉贫瘠。大集体的日子,高山地带只能种一季水稻,村民温饱没法解决,只得上山挖野菜充饥……
父老乡亲一串串悲欢故事,最难忘;种种辛酸的回忆,更是一番滋味萦绕在我心头…… 后来,改革开放了,农村面貌发生了变化。自那时起,乡民在自留地里栽下了一株株茶树,学栽茶学做茶。劳作之余,泡上一杯澄碧清亮,香气浓郁的茶,享受着那一刻美好的幸福时光,这时乡民的皱纹也舒展开了,燃起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晃几十年过去了, 这次回来,我要去拜访小学同学,五指峰做茶叶最专业,时间最长的扶总。
我们决定去走访扶总创办的犹江五指茶业有限公司。走在山间公路上,青山绿水间蜿蜒前行,眼前青山翠绿,碧水潺潺,习习春风拂面而来,清新怡人。云雾之下,高山之中,层层梯带种满茶树,犹如激情飞杨的“五线谱",似乎在招手欢迎前来探访的客人。
穿过茶叶基地,走进公司,几名员工正在包装新制的茶叶。扶总热情地邀我们品尝新制的红茶。
说起为何与茶“结缘”,老同学向我娓娓道来种茶创业的经历。很早以前,他种植了几十亩茶叶,那时主要以卖鲜叶为主,收入不高。2009年,当得知乡政府决定大力发展茶叶、油茶“两茶一苗”的农业主导产业后,扶总欣喜万分,立马扩大种植面积,建立了五指峰云雾茶场。十多年过去,如今的他成了目前全乡,也是全县唯一最大规模种植生产红茶的茶叶专业户。他不忘初心,带领越来越多的群众踏上茶叶致富路。
几家人富不算富,群众共同致富才算富。为此,乡政府领导树典型,抓实干,走家串户,积极宣传发展茶叶产业的优惠政策。在沿海打工的乡民,也陆陆续续返乡创业,政府每年举办评茶会、展示会等活动,扩大茶乡影响力和知名度,着力打造乡村振兴“一杯茶”的名片。
提起乡村,就不得不说起城市化。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中,有些乡村逐渐没落,而有些乡村依托自身优势,走上了“经济+旅游”的道路,党中央提出的振兴乡村的政策成了赣南老区五指峰的人希望与期盼。
我们来到街镇集市上,一排排卖茶农户的店铺,吸引了各地慕名采购茶叶的顾客。现在,城里人经常呼朋引伴,来五指峰小住几日,避暑纳凉尝茶。五指峰乡民正以崭新的风貌,笑迎八方宾客,恭请四海宾朋。
有空来茶乡吧,这一片乡村热土欢迎您。
你来了,我会带你去爬山,茶树造就了这里的天地灵气。一起看那些枝繁叶茂的千年贡品老茶树,一起欣赏“头戴帽脚穿靴腰围裙”的茶山景致,呼吸山上高浓度的负离子,体会一下天.然氧吧的感觉。
或者下山带你去街边农家乐茶馆,叫老板上一壶茶,茶是这里的茶,水是在山涧流下来的山泉水,这样泡出来的茶才最酽而有味。静静的坐着,不用说话,品茶,外面的阳光照进来,很暖。离开的时候,你带上一两斤这里的茶叶,将这片大地的馈赠品带回家与亲朋分享。
你来了,我带你攀登形似手掌的海拔达一千六百多米的五指峰主峰。这是上天赐予五指峰人天然的礼物,就让山上奔流不息的山泉水洗去身上的尘土,也洗去内心的烦杂。五指峰山顶那一片云海,自有一片天地,仿佛与外界无关,就让这美景抚慰你那永不停息的脚步和勇往无前的雄心。
有空,带你看竹海,看梯田,看大革命时期红军留下的标语,感悟新时代的大变革……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让我们共同期待秀美,宜居的五指峰茶乡以新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杜鹃花开时季到了,你想闻一树茶香,听一路鸟鸣, 尝一口老酒,慰一次乡愁吗?走,这就去我的家乡赣南五指峰!
作者简介:
赖光炯,男。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人,客居广东东莞,现为东莞塘厦镇小脚丫文化艺术中心辅导老师,在各地报刊发表文章十几万字。
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征稿
投稿邮箱:
furongguowenhui@163.com
投稿作品必须原创首发,拒绝一稿多投,所有原创作品都将受到原创保护。
截稿日期:2023年3月30日
《品诗》公众号:readpoems520
所有的来稿,我们都会认真审阅,入选作品会择优在《品诗》公众号上发表,并有机会入选《芙蓉国文汇》一书。没有选中的稿件,我们也会及时回复,不要气馁,欢迎再次投稿。
征稿要求:
题材和体裁不限,一切以作品说话,发掘新人,鼓励创新。请投稿之前仔细核对错字和标点符号,否则一概不予入选。
投稿格式:
邮件标题:第七届“芙蓉杯”全国文学大赛+姓名+作品名。邮件内附上作品、姓名、电话、通讯地址、邮箱、100字以内的个人简介。
诗歌5首以内,总行150以内,组诗100行以内(旧体诗词5首以内)。
散文2篇以内
微小说3000字以内
可以任投一种体裁或多种
奖项评定:
小说、散文、诗歌奖分设一、二、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另设人气奖1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