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疫情对人的警示
1:太极观为生活处事之道,可松可驰,曲直自如可立于不败之地。病毒面前不能太刚强、硬碰硬,能避则避,禁足居家不聚集,退避三舍,做好防护是应对病毒的好方法。
2、消费观念发生了改变。由多少年来被利益集团灌输的超前消费,高消费,比拼消费,浪费性的虚荣消费变为理性消费,勒紧裤腰带消费。
3、天上不会一直掉馅饼,有时会掉砖头瓦块。生活的危机感,压迫感重塑。
4、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并不是天不怕地不怕,小小的病毒就能致人于死地。个头越小,能量越大,眼睛看不到未必不存在、不致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由此防微杜渐,微观观念深入人心。
5、东游西逛的旅游者再不管好自己的脚,国外的病毒还会带回来祸害国人,由旅游暴富时代向禁足潜藏时代过渡成为趋势。
6、农村成了疾病的天然屏障。农村特别是有山有水、环境优美,医疗条件不错的山区农村成为香馍馍。中国城乡互动出现几次浪潮:第一次是六零年闹饥荒,市民吃不饱,山区农村可以开些荒地种农作物,饥饿导致大批城市人员流向农村。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一批学生在“跳出虎口,为了户口”的观念下流向城市吃商品粮。零零后在大搞城市建设背景下,丈母娘推动的房价疯涨虚荣心趋势,又有一大批拖家带口的年轻人奔向城市。这波疫情后,有眼光的城镇人员会回转农村,农村将会火起来。
7、疫情后应该反思:为什么中招后有人轻,有人重?身体弱,抵抗力弱感染的不一定重,婴儿,老年人也未必重。这里面除去专家学者所说的抵抗力不同,免疫力不同,病毒不同,防护程度不同等等冠冕堂皇的原因,冥冥之中难道没有其它一些看不到,想不明白又不愿承认的原因存在么?
8、天无道则不运,地无道则不载,人无道则不立,万物无道则不生。人无德,天灾人祸;地无德万无凋落;天无德天崩地裂。加强人类道德修养,提倡全球共荣大同世界观,重视人与自然和谐,是杠杠硬道理。
9、疫情延伸出来的人际关系暴露无遗。战胜疫情不仅是靠多喝水,多休息,连花清瘟,布洛芬,更重要的是亲情,友情,爱情的信任、关爱和患难与共的坚定信念,忠贞不渝的情怀。
10、不要遇事都听专家说,专家也有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也有唯利是图的小人,更有想不明白问题,要多学习久经考验、盛行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学,自己的身体自己最了解,为啥非的问问医生我怎么啦?
~壬寅年腊月初十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