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山红》
作者:张雅琴(秋水)
春来料峭时节,北国的四月枯木未荣,绿肥红瘦,春意盎然了。这时节,漫山遍野开满了映山红,清香淡雅,鲜艳欲滴,惹人喜爱。映山红素有“花中西施”之美誉,木本植物。花色鲜艳,内藏花蕊,壮若喇叭,花朵如口大,煞是好看。

人们之所以喜爱映山红,不仅仅是因为她美丽,还有一个感人的故事在里边。古时有位名叫杜鹃的女子,春日里在郊外踏青中邂逅一书生,两人情投意合,一见钟情。后来公主因拒嫁一将门子弟,被父王派人杀害。顿时鲜血染红了山丘,一场春雨过后,竟长出满山的花,如杜鹃啼血般红。人们为了纪念这位美丽忠贞的公主,又叫映山红为杜鹃花。

小时候,每到映山红花开时节,村里的姑娘媳妇,拉帮结伙,上山采映山红。遍山的花和穿着各色衣服的采花人,花笑人也笑,带回来插在室内的瓶中。花把屋子映得通红,把春天也带回家了。满屋子的香气,沁人心脾,看着花的美艳,嗅着花香,人们就如过年一样高兴和满足。

还有一个“杜鹃啼血”的故事在民间广泛流传。说的是很久以前,有位勤劳的蒙族妇女,为感召懒惰的丈夫而变成了一只杜鹃鸟。它用一声声啼叫来劝丈夫早早起来耕种,直到累得啼出血来。鲜血洒满山坡,一滴滴鲜血化成一枝枝映山红,开满山野,这位蒙古族妇女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如今,映山红还照样绽放,映山红开花的时候,小城轰动了。人们全家出动,形成了万人空巷。人们扶老携幼上山观花。那花一棵挨一棵,花枝密密地,花朵颤颤地,柔柔地,似芙蓉出水。她们挨挨挤挤,地毯一样从山底一直铺到山顶。又似瀑布一样,从山巅一直泄到山角。只要一朵花咧嘴,似乎一夜之间,四面山坡几乎同时绽放。人们欢呼雀跃,连外地人也乘坐大巴车或自驾车来小城观看杜鹃花。

观花的人数不胜数,漫山遍野,几乎人比花还要多。面对眼前盛开的花,人们惊讶,感慨,吟咏。观花的人们都很自觉,只看不采。人们感谢大自然,那是一处天造地设的美景啊!是大自然赐予人的啊!赏花人五颜六色的衣服,在花丛中,让人眼花缭乱,简直分不清哪些是花,哪些是人了。

花美,人美,诗更美。这场景乐坏了骚人墨客,这回创作素材多多。在诗人笔下,又给映山红罩上了一层文化色彩。于是,咏映山红的佳作一首连一首,一种文化氛围在小城展开。众多吟咏映山红的诗篇,弥漫在小城上空,感动了山野,更感动了赏花的人们。

现将咏花诗抄录几首供大家欣赏:
(1)
春风吹过气温寒,天女西山撒美妍。
满岭满坡娇嫩面,绵延十里展花鲜。
(2)
声声布谷催红岭,好友邀约去翠山。
漫岭芙蓉铺锦秀,相携揽胜醉如仙。
(3)
紫霞处处映山葱,根挽青峰锦秀中。
泣血惊魂西照月,寄思千里子规红。
(4)
催春杜宇几封寒,半岭霞红画不完。
血染应怜春浪漫,风摇犹喜志充填。
盆栽欲兆飞天梦,照水常明化鸟欢。
但喜生来燃圣火,韶光易逝莫消玩。

有花绽放时人们觉得美好,但当杜鹃花遭难时人们就觉得惋惜。有一年正逢映山红开得盛时,老天不作美,突遭西伯利亚强寒流袭毁,还落了雪。满山的杜鹃花不畏严寒,在雪里顽强地挺立着。山上到处是白茫茫,其中星星点点地潜着红影,但那花还是活着。诗人惋惜,疼痛,像失去了灵魂,他们创作出:

雪中衰
暮春气温转,杜鹃早早开。
遇寒风送雪,蓉面葬中哀。
雪鹃恋
白雪飞花暗恋香,红梅绽蕾雪中藏。
寒雪同出吟高韵,天地之绿绝一方。
惜杜鹃
翠岭连绵绿绽红,栈桥婉转上云层。
芙蓉出水遭风雪,匆步凋颜惋意中。

映山红,在大雪中迎风绽放,处处留芳,这不正蕴含着一种人生哲里吗?人生苦短,在生命的历程中,我们就如一朵朵小花。虽芳香有限,但只要不在乎生存环境。有理想,有追求,全力奉献于社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不枉来世一回。

作者简介:
张雅琴,笔名:秋水微澜,退休教师,1946年生于辽宁昌图,大专学历,中共党员,小学高级教师,出版文集《岁月留痕》,《文韵 秋水》,等十部。现为中国散文家、中国现代作家、内蒙古作家、呼伦贝尔作家等协会会员。
另学诗吟曲,师从师悟老师。已出版诗集6部,中华诗词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