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木工活的日子
作者:陈平安
1974年,我高中毕业后在家待业,3月底去峰峰矿务局五矿总务科木工房报到上临时班,工部领导安排我跟吝师傅学木工活。
(一)
木工房位于五矿厂内老井门岗向北300米。院子很大,有存放各种木料的人字架大棚,操作间里有大电锯、小电锯、各种台式电钻、大中小电刨平台、大小型开槽电刨子、大型带锯等。每个师傅都有自己的工作台案,厚厚的木板平台,下面是几开门的小方柜子,里边放着手用木工工具及个人用品。墙上挂着大小拐尺和大小手锯。院子西则有木料专用烘烤间、干燥间,另一则是油漆间、家俱组合间、成品库房、原材料库房等。院中央有一个较大的消防水池,墙上挂满了消防水袋和各种消防用具、灭火器等。
木工房的主要任务,就是为矿上生产和后勤单位加工制作各种木制的设备、井下风门、办公楼内桌椅、文件橱柜,职工食堂的大小案板、笼屉、碗架等,职工宿舍门窗、衣柜等。
我和吝师傅的工作室在电锯房,还有几位师傅,主要工作内容,就是将大圆木冲锯成各种规格的方木料和板材。同时还负责木料的烘烤、干燥,加工门窗、井下风门、盖房用的梁架木板等大型木料加工任务。虽然木工房各种电器设备齐全,加工制作速度快,但师傅们尽量不让我使用电动机器。一是我年龄小怕受到伤害,之前木工房曾多次发生过因操作不当,被电锯电刨碰伤刮伤,甚至将手指割断的意外事故。二是教我多用手工工具干活,学点木工手艺,将来有用处。
(二)
开始学木工手艺,首先要学木料识别。如油松、白松、水曲柳、杨木、桐木、柳木、檀木、硬杂木等,从树皮的辩认到木料花纹的识别,木质的软硬度,木茬的顺逆走向,以及不同材质的木料加工用途等等。还有不同树种的生长环境,适应气侯条件,这些基础知识都要掌握,在木料加工过程中大有用处。如水曲柳、油松材质坚硬,木纹清晰,细腻均匀,美观大方,适合加工家俱的主要骨架、立腿、桌面、橱柜前脸板材,门框、门板等。桐木、白松、杨木材质较软,木纹较粗,适合加工橱柜、箱子的左右侧邦及后面装板,重量轻,不易变型,刨出的平面光滑细腻。师傅领着我在木料大棚里一边转,一边指着各种木材进行详细的讲解,我边看边默默地记在心里。
其次是自制配件安装木工工具。手用木工工具金属件都是购买或让铁匠加工,配制木头把柄或壳。最基本的几大件有:斧子(斧头单刃,斧根平头可当锤子用),锯(有大锯、中锯、手锯、弓型钢絲锯等),刨子(大号、中号、小号、开槽刨、花纹线条刨),凿(1分、2分、3分、4分、5分、6分),拐尺(大号、中号、小号),墨斗、羊角锤子,锛(大号、中号、小号)。还有长板橙(刨平面,凿榫眼,锯木料当平台用),钳子.、改锥,木尺,盒尺,玻璃刀,三角钢锉,木锉,铅笔,磨石等。
配件安装,斧子把、锤子把要用硬质本棍修刮成椭圆形,打磨光滑安装固牢。各种型号的锯,用软硬适度的木料,按照锯条的长短,尺寸大小,制作成“工″字型锯弓架子,一头安装锯条,一头安装带松紧扣的铁絲拉线,锯木头时拧紧拉线,不用时放松拉线。刨子,一般大号刨壳长约60厘米,中号刨壳长约40厘米,小号刨壳长约20厘米规格,选用硬杂木加工成7ⅹ8厘米的长方料,在刨壳三分之一处凿扣出内斜面约45度角的刨刃槽,扣刨刃槽是个精细活,特别是刨刃出口处,开口下凿要格外小心,既准又稳,稍不注意就会造成刨壳报废,前功尽弃。再选合适木料加工长约28厘米的刨子把柄,组合安装而成。凿,根椐不同型号凿的裤眼大小深浅度,选用较硬而且有韧性的木料刮成圆椎型木棒嵌入裤眼固牢。锛,选用软硬适度的木料,根据锛头的大小尺寸,加工成“T″型手把,将长方型的一头嵌入锛裤内固牢。在师傅的精心指导下,选了几款经常使用的木工工具配制安装。
接着,开始打磨工具。这是有一定技术含量的手工活,做木工活必须先学会打磨工具。师傅拿来几个新的和已生锈的刨刃、凿,锯,让我全部磨出锋利的刀刃,并告诉我操作要领。按照师傅的嘱咐,我开始比划着去打磨,刚开始磨刨刃一会手抬高了,一会又低了,磨了半天还没有磨到刃尖上。用钢锉锉磨锯齿深一刀浅一刀,锉磨出的锯齿高低不平。师傅看了,一边纠正我的动作,一边作示范。言传身教,并告诉我,一个好木工要想干出漂亮活,必须有一套顺手锋利的家伙什。打磨工具看似很简单,磨出的刀刃好使不好使,功夫都在手上,时间长了,你就知道了。小子,慢慢练吧。之后,几乎每天都要练习打磨工具,逐渐有了手感,偶尔还帮师傅磨磨刨刃,干活打个下手。
三个多月后,师傅开始教我下料划线。师傅就像工程师设计图纸一样,先划草图,再划结构图,再划立体图,计算各种木料的数量,尺寸的大小。同时用上以用途选木料的常识了,而且在下料之前,就要确定要挑选的木料和使用的部位。如家俱的前腿、前脸、桌面等,在选材时挑选花纹均勻,无圪节,无疤痕,无腐烂,确定木料的正反面。学用结合开始从最简单的门框、门板下料划线入手,木工划线与平常划线是有区别的,凡线上画“x"号,表示以此线为准,线中下锯。凹槽或半榫用虚线标注,开榫头和凿榫眼有专用标识。尺寸一般用减法计算,先确定总长或总高,然后减去其它材料的尺寸,标出榫头或榫眼的线条。方木料下料时先将正面刨平,找准基础线或点,以此确定另外三边的尺寸,一段一段地按结构顺序返算出每块木料的准确尺寸。要求对整体结构一清二楚,大小方料或板材的数据了如指掌,缝隙衔接絲毫不差。这样才能做到准确无误,做出的活整齐划一,美观大方。
(三)
下料划线完成后,按照线条标识,锯掉多余部分木料,一般在锯料时,都留有线边,所谓“长木匠短铁匠″就是这个道理。把线锯掉就没了准头,一旦料锯小了就得报废重来。所以锯料时手要稳,吃料要准,锯片要直,向下推锯勻速加力,回锯时微抬锯齿速度要缓,节奏一定要均匀,这样锯出的直线一般不会偏斜。刨净面是一个技术含量较高的手艺活,首先要根据刨料的薄厚,调整好刨刃头露的高低和平行度。这是考量你的眼力和手上微调的功夫,否则刨出的平面就会有波纹。刨大面积平面,先用大刨或中刨子按木茬顺向推一两遍或几遍,大面积刨平后,再用小刨子净面,刨刃微微露头,双手用力平稳,节奏轻快稳准,一边刨一边用手来回触摸平面是否存有凹凸感,直到净出的平面没有一点瑕疵为准。开榫凿眼,仍要留有一絲线边,下.凿时不易吃料太深,边凿边扣掉料渣,便于及时调整凿子的角度和吃料的深度。通榫眼当凿到一半时,返过来从另一面开凿,这样凿出的榫眼表面整齐不出毛茬。
做木工活不论锯料、刨料、开榫凿眼都是力气活,除了掌握手上技巧外,还要有一定的力量和身体素质。刚开始由于力量不足,手上没准头,工具不听使唤,经常打的手指或虎口处青一块紫一块,而且干活效率很低。为了增强体质和增加臂力,我专门找来一个30斤重的石锁,每天晚上在家锻练身体,开始用双手举,逐步锻炼左右手单手举,做俯卧撑,仰卧起坐,手掌戳沙子,握压力器等,使臂力和耐久力有了明显提高,手掌也有了点基本功。干活时就有了一定的底气,使用任何工具感觉得心应手。
从学木工知识到练基本功和实际操作,切身体会到“工匠精神"的背后,凝聚了多少工匠鲜为人知的付出和磨练,用多少心血、汗水、苦难和坚强毅力攀登着技术巅峰。
(四)
深秋时节,天气渐冷,工部领导要求派2人去矿党委大楼和职工宿舍楼修理门窗更换残缺玻璃,师傅推荐让我带上一个刚进木工房的年轻人去独立完成这项任务。一直跟着师傅干活心里很踏实,突然让我自己独立出去干活,并且还带着一个新手,心里顿时没了底。师傅鼓励我说,小陈,大胆去吧,没事,处理不了的活给师傅说,我给你兜底。有了师傅这句话,一下子减轻了多半压力。修理门窗的活不难做,不好做的活是补换窗户上残缺的玻璃。四五层高的楼房,都是木头窗户朝外开扇,窗台又窄,安装窗户扇上的玻璃,身体要探出窗外很危险。为了保证安全,一只手抓住窗户,一只手在窗外安装,一不小心玻璃就会掉下去,又怕砸到人。我先将割好的玻璃用手掌托着放进窗扇木槽内,另一只手迅速将小铁钉贴着玻璃外则按进木槽,固定好玻璃掉不下来,然后再将上下两边用小铁钉钉牢,抹上玻璃泥就算完成。换一块玻璃,从量尺寸到换好要上下好几次。不到一个月,三栋大楼的门窗、玻璃全部修理安装完毕,而且没有出一点意外事故。师傅很满意,并受到工部领导的表扬。
上世纪七十年代,几乎家家都在做大立柜、三斗桌、组合柜等家俱,我师傅每逢星期天就忙得不可开交,骑自行车带着木匠工具,在工人村跑好几家帮忙做家俱,给张家刚下完料,又到李家去粘合装板,王家的家俱还要打磨腻子。不论给谁家帮忙都不谈价钱,赶上饭点就吃顿饭,做好后,事主送点烟酒,多少给个辛苦费意思意思。后来,师傅看我能帮上手了,就带着我一块去做家俱。在这期间,又跟师傅学了不少做家俱的木工细活,以及油漆家俱的技术和窍门。
转眼间到了年底,矿区商业局招工,我就去报名应招参加工作了。8个月学木工活的经历,虽然吃了不少苦,但使我终生受益匪浅。一则学到了木工手艺;二则开窍了遇到问题的处理方法;三则懂得了“工匠精神″的道理和内涵。
人生短暂,学无止境,艺不压身,功在于精。
制作:都市头条编辑(刘海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