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沁园春】元旦随笔 程 光 一馬驰南,百里繁华,四面翠屏。喜寿春经岁,佳年丹节;春申犹叩,驷驾高擎。岸柳成行,渔舟向晓,禅院虔诚听梵声。斜阳暮,待淝陵高处,唱晚冬兴。 三年抗疫峥嵘,忆往昔長怀念众生。毒霾侵华夏,群魔乱舞;更兼夺志,且妄生狞。酒圣无伦,诗豪失智,惟独淮池洗觉醒。谯楼望,正新年浩气,拂绰心清。 最高楼.释怀 徐长华 书窗下,帘卷自寻悠,寒日闭门修。心中抛却千般怨,听风听雨洒亭楼。举轻樽、寻雅趣,弃闲愁。 日月复,露垂诗挽袖。意不尽,几回邀月酎。怜落叶,跨澄流,举杯醉吟西江月,迎风唱和最高楼。向高天、迷远渚,兴长留。 临江仙·与阳为伍 胡焕亮 风劲云浓天渐暗,老妻床榻呻吟。发烧出冷自难禁,百般宽慰,久咳竟嗟喑。 我幸皮囊还结实,腰酸背痛虚淋。古稀怎奈祸灾临,同胞亿万,遭受病魔侵。 浣溪沙·寒冬 王金波 冰雪未回雁影残。柳头霜重瘦阑干。谁依阶下独无言? 客子途穷蒙目马,长亭梅放闭门拴。一声凄叹用心瞒。 【中吕·十二月带过尧民歌】 喜迎新年首雪 潘家凯 青山莽莽,淮水汤汤。 驰风啸啸,白絮茫茫。乾坤朗朗,天地苍苍。凌寒争艳腊梅香,亮节高风翠竹昂。根深叶茂世隆昌,五谷丰登福绵长。年年、平安送吉祥,幸福从天降。  
写在腊八节 田珍(陕西) 透过窗户的玻璃向外望去 光线混沌,空气稀薄 好在街道有了渐多的鸣笛跟人声 躺平起不来,没有胃口 脑海里却一遍遍回想 家家户户熬腊八的场景 忽然就想在这个日子 喝一碗兴隆寺分发的粥 把各种食材熬制的烟火味 暖暖地融进胃里 原本自己动手也就碎碎个事 现在连想想都觉得奢侈  
迎新春 苏林生 爆竹声声喜气融,华灯灿灿耀星空。 迎新歌舞三千里,祝岁芳花一万重。 北国纷纷飘瑞雪,南疆浩浩荡东风。 天涯送暖阳春酒,锦绣江山别样红。 依陈开廉诗友《冬日抒情》韵 魏传良 北窗寄傲笑颜舒,有酒盈樽乐也无? 墨稼耕耘诗句爽,笔端豪放唾成珠。 幼骢驰骋志怀远,老骥奋蹄排险途。 南极星輝杓斗灿,清心寡欲若冰壶。 中国空间站(新韵) 庄來喜 十四神舟驻半年,喜迎十五聚开颜。 乘员拥抱船舱笑,工作交接战友欢。 六俊会宫惊世界,九州圆梦建家园。 航空探索凭科技,艳丽国旗荡宇寰。 七律•望 春 纪建淮 寒风瑟瑟鼓琴弦,冷雨潇潇荡紫烟。 虎困羊群灾病横,兔临云殿健康牵。 天高华夏同心战,地远江河戮力搴。 辞旧迎新尘雾扫,春长晓日绿还田。 怀念毛主席 孙守英 四六周年记忆新,音容笑貌倍精神。 九州大地风雷起,时代乾坤草木春。 豪气援朝征胜利,雄才建国解迷津。 莺飞燕舞歌今世,青史留名颂伟人。 送 友(通韵) 陈良传 别情自古万般沉,浅笑如昨滴水恩。 月照雪明浑似晓,风吹烟暗欲生云。 三千犹少多魂梦,四秩难逢老酒樽。 相送桥头离影去, 鸡鸣可到杏花村。 冬 至 孙登先 数九生寒倍感凉,朔风凛凛莽苍苍。 人居室内虫声渺,雪压田中麦子昂。 行路莫嫌时日短,盼春始晓白天长。 休言冬令冰封地,玉树银装兆吉祥。 庆“双节” 杨东市 一岁欢欣日子红,琼花漫舞兆年丰。 良辰美景心同庆,国运长安壮志雄。  冬 至 程海潮 昼短风寒少太阳,盼来冬至日光长。 群防瘟疫新城静,还望明年喜气洋。 (新城:淮河新城) 忆旧居 贾尚银 曾住矿区棚户房,雪飞三九不寒凉。 父言古事觉时短,母看新炉烤芋香。 糯米淘来拿外冻,肉丸炸好请邻尝。 烟花放后守年夜,电视机前亮曙光。 云 (二首) 王庆玲 如烟如雾影无踪,似海翻腾景未同。 任尔天风多凛冽,可游南国可游东。 二 时舒时卷变芙蓉,万马奔腾飞巨龙。 散在碧宵悬国画,蜃楼海市出奇峰。 绝句绝句两首 李富华 居家防疫 小区处处静无声,抗疫居家少外行。 亮剑毒魔消退日,凯歌高唱鹊争鸣。 腊八吟 寒冬腊月百花残,谷物杂粮滋味鲜。 亮剑清除邪疫害,阖家欢乐庆新年。 岁末随笔 李文庆 一元复始又相催,那畔潸然久未回。 何补空囊皆涕笑,还惊浅梦独徘徊。 残冬弦拨青灯守,新岁诗吟白发陪。 醉里繁华难入眼,迎风且数雪中梅。 县 道 王殿方 道路修通已数年,初成见识筑商奸。 风烟不计谁人好,任我逍遥作短篇。 乡 行 张雨生 常梦回乡漫野行,芬芳泥土溢清明。 少年岁月藏心底,今日桑榆非晚情。 村貌换颜凝特色,田园包产转殊型。 三农政策民欢喜,空气新鲜胜过城。 杂 感 彭 亮 抗疫三秋战果煌,核酸绿码护民康。 时移世易皆无奈,阳错阴差弱弱茫。 

丹心寄水墨 腕底流烟霞 ——书画家杨先国先生之印象 文/廖 丽 现在社会是一个公众都有权力欣赏艺术的社会,艺术作品不再是文人雅士小圈子内的把玩品了,而是可以作为供民众观瞻、品味、鉴赏甚至拿出来展览的作品,便让我们这些对艺术怀揣着崇敬心情的局外者,有幸能接触到艺术作品和绘制这些作品的艺术家们了。 认识杨先国先生、准确地说应该是从他的画开始的。某天,路遇一文友,见他手执一柄新装裱好的卷轴,便随口问了句谁画的,对方立即喜形于色,杨先国。说着便打开了画卷,一幅水墨丹青,碧波、墨叶、红莲,溢出纸的生活气息,幅小精致,趣味横生,不由眼前一亮,从此,杨先国的名字记在了心上。时隔不久,在参观市博物馆举办的一次画展中,又见到了他的一幅水墨,同样是画荷,同样的“碧波、墨叶、红莲”,为了让作品更加生动鲜活,美感强烈,杨先国先生在传统画法的基础上,大胆尝试了将水墨与工笔相互融入的写作手法,这一构思巧妙的设定,使画面朦胧于色彩中,如梦如幻,在落款处,几字竖行的小楷隶书,疏落有致,虚实有方,集书法艺术与审美效果于一体,动静结合,遒劲有功底,将书和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表现方式,把握的恰到好处,无论从表达观点或美学标准上来看,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陡然上了一个台阶,只是篇幅比那柄卷轴大了尺寸,醒目在大厅的展墙上,吸引住了观赏者的眼睛。 中国画最讲究的是写意,不论是人物、山水、花鸟或走兽,都必须具备大写意与小写意两种画法,要求所画形象在“似与不似之间”、“不似之似”中栩栩如生,才是充分发挥笔墨张力和水墨神韵的最好画法。通过对杨先国先生的这两幅作品的粗略观察,画境没变,画风一致,画的虽然都是荷,但是画中之意却完全有别,这就是一个习中国画的画家的伟大所在,也是中国画贵在“意”的表现形式。此时,一种想见一见杨先国先生的愿望,油然而生。 一个偶然的机会,终于与他有了一次近距离的接触,并且得到了他的两幅作品,一幅是画,照样画的是荷,荷的天性在浓淡相宜的水云间,自由自在地舒展,不同于我见过的前两幅作品,这篇仿佛真实的景物直达眼前,突出了荷之韵味来,让人爱不释手;另一幅是字,工整的隶书,墨迹还未干,他说是专为我而准备的。在中国,虽说书画同源,二者一家,但是,习书者不一定会画,而绘画者必定会书,至今无法逾越。书法的分类很多,行草以狂妄、收放自如和磅礴大气流传于各个朝代,为众多的懂与不懂的人所喜爱收藏;杨先国先生自幼习书绘画,几十年来,所临的贴、碑、古籍典史不计其数,所书写的隶书,在字里行间的处理上,初看起来循规蹈矩,其实也不内潋,为了达到书法之变化多端的境界,他在着墨和美观上精耕细作,研磨设计,融合进自己的元素,把中国书法的两点精髓:传神和气韵,把握的恰到好处,使他的作品,无论从哪个角度上去欣赏,都感觉舒服。 因为只见过杨先国先生的三张墨荷图,所以我便错误的认为他是以专攻“荷”而见长的画家,不料,当走进了他的艺术工作室,才算大开眼界。工作室不大,却摆满了为书画而服务的“文房四宝”们,墙上、地上、桌椅上,水墨纸笔,习画重叠,一幅幅山明水秀;一张张腊梅春俏;几片兰花少许小草;白瓷壶携着茶杯摊在矮凳子上;清远寂静的月色,两行白鹭…,好一派诗情画意的景象,艺术家的风范尽收眼底。 宋代大诗人苏轼说,“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皆诗之余”。也就是说,作为画家,所绘制出来的作品,要有诗一样的美好气度和想象空间,才不辜负这个因“诗不能尽”而变化来的表现形式。杨先国先生说,作为一个书画兼修的艺术家,除要加强个人修养和知识涵养方面的累积外,以上也是他追逐的目标。 
新时代的庙李庄 文/李国富 我有一段时间,没有回过家乡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桂集镇颜王社区庙李庄了,甚是想念。七月份女儿已经放暑假,爱人单位也不忙,她们娘俩要回家乡看望我岳父(我父母和岳母已故)。我向单位领导提出给我年休假,让我与家人一起回去看看。领导爽快地就答应了,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我立即在网上购买了三张从上海到淮南的火车票,我归心似箭…… 其实我的家乡很美,有山有水,交通也很便利。记得家乡庙李庄门口有一条1977年人工开挖的河流叫永幸河,这名字寓意深长,一定是希望河两岸人民永远幸福安康。河两岸绿树成荫,河水也被映绿了。河面上有一座桥,桥两头两边分别有一匹飞翔的骏马雕塑,这桥便叫驷马桥,我猜想作者的意图是寓意做人要有信用,人要“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啊!但是听说几年前桥被拆除了,令人遗憾! 按照家乡风俗习惯,应该先看望自己的至亲长辈,我和家人先到凤台县丁集乡看望岳父。在岳父家过一晚,第二天便由我爱人的侄女婿王丹开车把我送到家乡庙李庄大哥家里去。我看见驷马桥又建造好了,高兴的不得了! 堂弟中领闻讯,已经在庙李庄大哥家里等候我多时了。我一到庙李庄,与家人、家乡近邻打过招呼后,便迫不及待地要求大哥国喜,弟连富,堂弟中领一起漫步庙李庄。如今的庙李庄变化太大了,小桥流水绕房过,书画满墙趣中来!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画满国画题写有庙李的马头墙,马头墙是安徽有名的建筑风格。从这座马头墙继续往前走,不远处就是新建的文化广场,运动健身设施设备齐全,电子大屏幕静静地立在广场边。早晚都有人过来健身唱歌跳广场舞或玩耍。中央电视台2019春晚还在这里拍摄过文艺演出呢。 由于城镇化发展,过去的颜王行政村村民委员会已经变为颜王社区居民委员会,办公室就在文化广场旁边。新建的颜王社区小学(前身是向阳小学),纪念馆,医院,养老院也集中在周围。全国都在搞美丽乡村建设,庙李庄是颜王社区的中心所在地,近水楼台先得月,建设的自然比其它地方漂亮多了。 然后我们就沿着是穿庄而过的主干道漫步而行。主干道两旁墙上,都绘有国画和书法,还有绿化相伴很漂亮的。据说国画和书法是由我母校桂集中学的已经退休的美术老师吴广著,带领部分年青人完成的。我站在路边激动地张开双臂大喊:可爱的家乡庙李,我回来看你了! 大哥一边给我拍照,一边在笑,才几年不见,大哥的头发又白了很多。弟连富,堂弟中领,我也一样有了白发。兄弟们分别几年后,又在家乡庙李庄相聚是非常开心的事啊! 看完主干道,遇见几个邻居,寒暄一阵后,我们又继续进入庙李庄深处兜兜转转看看。过去瓦房都变成了楼房或花园洋房,过去的邻居间大树下面的空白处,如今处处是花草和低矮灌木,随处有供人休息的椅子,还有下棋的石桌、石凳。 过去环绕穿插在庙李庄的围沟鱼塘,如今都建造了拱形的小木桥,通行更四通八达了,也加深了江南水乡的味道。有户人家的盆景很有腔调,有家的门口的花种的不错,有家门口的枣树上挂满了青枣,把枣树枝头都压弯了! 工业也在逼近家乡。家乡附近的发电厂烟筒很高,冒出的烟雾像白云一样飘飘悠悠……家乡也从农业社会逐步开始走上工业发展,农业人口也变成了非农业人口。我希望家乡即使建设发展工业园区了,还能保留一些美丽乡村田园原貌,还能保留绿水青山。金山银山比不上绿水青山啊! 家乡庙李附近新建了养老院,养老院里面健身设施设备齐全,养老院里的凉亭有风格。也新建了农业科技园区、林业科普园、葡萄采摘园,绿色良田万顷,是幸福安康保障。生活的康庄大道金光闪闪,美好未来在向人们招手! 游玩好庙李庄后,我感慨万千,心情澎湃不已,即兴作诗一首: 《回家乡庙李庄所见》 三十载前别家乡, 方圆百里皆瓦房。 如今书墨花处处, 洋楼别墅满李庄。 我和大哥,弟连富,堂弟中领站在永幸河大堤上,远看新时代的庙李庄被绿色包围着,像是在国画中似的,显得非常漂亮的!  老树春深更著花 文/程海潮 他是一位离休老人,也是常来我店购物的顾客。那瘦削的身躯和那久经风霜的脸上,已被无情的岁月刻下了一道道沟痕。去年七月中旬的一天,也是炎炎夏日,他给我送来了一本厚厚的书,我将书捧在手中,封面上那(《岁月如歌》之二)就争先恐后地跳入我的眼帘,这是他第二本日记用电脑打印装订成册。我认真地端详着面前这位老人,总觉得是个有故事的人,好奇心驱使我迫不及待地对此书进行了拜读。读后,受益匪浅。 他是一个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老兵。在部队曾任班长、排长、连长以及师团司令部参谋等职,也是一名中共党员。1970年转业到地方,1990年10月经组织批准离休,享受副县级政治生活待遇。在以往的工作中,他曾多次立功受奖。2004年被评为安徽省离退休老干部先进个人。并出席省委、省政府召开的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和先进党支部代表大会,受到表彰和奖励。 "老马自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他热衷于公益事业,更爱着这个家。他有兄妹数人,平时和睦相处,经常团聚,共话家常,并帮助解决他们家庭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老伴体弱多病,照料有加。料理家务,全仗自己,而从无怨言。在他看来,家中这些锁碎都是生活中的乐趣,并将其编成诗歌写进日记。他将五个儿子含辛茹苦地抚养成人,诸儿成家后因工作原因不能留在身边尽孝,他都能充分理解,还时时对晚辈牵肠挂肚。每逢佳节小辈们都携儿带女回家探望双亲,使二老倍感晚年生活的幸福。更使他感到温暖的是党和政府对他的无微不至的关怀! 然而,在他感 受着晚年生活幸福的同时,却难忘已故的战友那音容笑貌。每当他回顾65年前的那场血与火的拼杀,成千上万的中华英雄儿女牺牲在异国他乡的战场上,不禁潸然泪下。而自己能活着回到祖国,且能走到今天,确属不易。感概万千!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着花。"他经常到中小学去讲课,讲那革命先烈浴血奋战、英勇杀敌的那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故事。让同学们牢记过去,珍惜当下,展望未来!课毕,还赋诗相赠。 他所写的文章内容都充满了正能量。正如他在日记中写到:"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是什么?是人生的追求,是要达到的彼岸。在其将要走到人生终点时,一定不要带着遗憾离开这个世界。把就要做好的事和没有做好的事,努力地去实现。我已是80多岁的老人了,出最后一本日记是我人生的心愿。" 那天,他又来购物。我将他的日记奉还。临走时,我送他到门外,望着他那已斑白的头发和远去的背影,仿佛看见他在人生风雨穿行中留下的印迹,深感这生命的坚韧和顽强,就像小苗经过风霜雨雪的磨练长成参天大树,然后又皱裂了枝干一样,人生的酸甜苦辣都隐藏在树叶的绿和干的斑驳里了。 
图片来自网络 感谢原摄影作者
编辑 璞 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