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人物传记随感录1197
谈迁
谈迁(1594年-1658年1月14日),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父,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西南)人。明亡后改名迁,字孺木,号观若,自称“江左遗民”。终生不仕,以佣书、作幕僚为生。谈迁博鉴群书,善诸子百家,精研历史,创作了史书《国榷》。他的作品还有《枣林杂俎》《北游录》《枣林集》。
谈迁立志编撰一部翔实可信的明史,从明天启元年(1621)开始,历时20余年,前后“六易其稿,汇至百卷”,完成一部编年体明史,共500万字,取名《国榷》。
顺治四年(1647),《国榷》手稿被窃。发愤重写,经4年努力,矢志不挠,终于完成新稿。
顺治十年(1653),携稿随人北上,在北京两年半,走访明代故臣搜集明代遗闻,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加以补充、修订。书成后,署名“江左遗民”,以寄托亡国之痛。
顺治十四年,去山西平阳祭奠先师张慎言,病逝于旅舍。
《国榷》以《明实录》为本,参阅诸家史书,考证订补,取材广博,选择谨严,为研究明史的重要著作。
他与张岱、查继佐、万斯同合称为“浙东四大史家”

读谈迁
心有所向终身不仕,博览群书才华横溢。
喜好博综子史百家,立志编纂一部明史。1
只因家贫无书资料,访书抄书日行百里。
历经万苦二十六年,书成被窃从头又起。2
注:1.指《国榷》。
2.指《国榷》成稿后准备付印时被人偷窃,万分伤心后又发奋重写,最后又历经四年,终于完成了500万字的巨著《国榷》。

作者简介:
陈宝田,笔名龙山石,男,1949年2月出生,山东肥城人,中共党员,中学教师,自幼酷爱诗词、书法,毕业于泰安师范专科学校。一生热爱文学,尤其喜欢诗歌创作,有作品见诸报端,为首届感动中国文化人物得奖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