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剪梅-2023年元旦除旧迎新(两则)
文/冯志清(上海)
今天00时00分00秒,上海黄浦江外滩著名的百年海关巨钟,敲响了2023年1月1日元旦第一声钟声!神州大地,14亿中华儿女由此豪迈地送别2022年!迎来2023年!
此时此刻,好友从上海黄浦江畔两岸林立的璀璨高楼下,从拥有近800年历史的老城厢——豫园商城传来两张现场照片:2022年岁末/2023年年初,
豫园商场,再现“送寅迎卯”、“人山人海”!因新冠疫情久违的“烟火气”,又来啦!“一叶知秋”。上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大门户与“龙头”。此时此刻,上海呈现的“浓浓烟火气”,在举国上下“除旧迎新”的气氛中具有典型的象征意义——2022年,中华民族历经世界百年不遇大变局、历经千年不遇外来疫情大肆虐,伟大的14亿中国人民冷对艰险、携手团结、众志诚城、从容应对、攻坚克难!终以胜利者“万木雕零见红梅”的豪迈与柔情,成功送别2022年!成功跨入2023年!
此时此刻,笔者耳边响起此前2022年12月31日20时,我党和国家最高领袖在全媒体直播《2023,新年贺词》:“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铿锵之声!
此时此刻,14亿中华儿女深情回顾非凡的2022年历程;感受党和国家暖暖关怀、殷殷嘱托,必将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征程上一往无前、顽强拼搏,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力推向前进。
此时此刻,14亿中华儿女深情回首非凡的2022年历程,在世纪疫情与百年变局的交织叠加之下,我们经历了艰难险阻,经受了巨大考验,更从奋斗中磨砺意志、笃定信心。正如最高领袖在新年贺词中真挚的话语:“我们战胜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每个人都不容易。”
这一年,我们奋进的航向无比坚定。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党中央总揽全局、从容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伟大成就。特别是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踏上新征程,14亿多中国人民满怀信心从新起点出发。
这一年,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人惊艳世界。冬奥圣火在北京点燃,一场冰雪盛宴激发了全民冰雪运动热情,为奥林匹克运动镌刻下历史性的辉煌一笔。神舟十三号、十四号、十五号接力腾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中国航天一步一个脚印,向星辰大海进发。第三艘航母“福建舰”下水、国产大型客机C919进入验证飞行、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华龙一号”投运……大国重器纷纷亮相,彰显中国人民自信自强的力量。
这一年,奋进拼搏的中国人誉满世界。特别是面对传播力超强的奥密克戎变异株,我们坚忍不拔、守望相助,再次彰显了伟大抗疫精神。从第九版防控方案到“二十条”,从“新十条”到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并实施“乙类乙管”,我们因时而动、顺势而为,不断优化疫情防控政策,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终于迎来了曙光。
如今,14亿中华儿女豪情满怀地站在2023年新征程上,中国前进的步伐更加豪迈!这铿锵之音,是我们祖国母亲的心脏在脉动,是每个中国人的热血在沸腾!在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中,正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以大无畏的勇气豪情接续奋斗,创造了今天的中国。面向明天,我们要保持这样的拼搏精神,以奋斗创造奇迹,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气神爬坡过坎、攻坚克难;要高举团结的旗帜,凝聚奋进的力量,同舟共济、众志成城,以奋发有为的担当实现新业绩;要发挥青年力量,展现时代担当,激励广大有志青年不负芳华、开拓进取,以青春的奋斗托举中国梦,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
笔者坚信: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在这个中华民族百年不遇大有可为的新时代,让14亿中华儿女必将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笃定信心、大步向前!让14亿中华儿女每一步都更坚实,踏碎冰雪,掀起满地的春风;让14亿中华儿女每一步都更有力,踏平坎坷,创出一片新的天地。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一步步照进现实,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值此,笔者连赋两则《一剪梅》为评为纪。
其一,寅去卯来迎元旦
万物霜天枯叶惆。
皑雪枝头,
鱼鳖停游。
风中传出喘嘘声,
晨练行人,
剑舞闲悠。
但见腊梅红蕊抽。
层林含秀,
空气香留。
驱寒岁末斗阴阳,
疫绝悲歌,
春晓欢鸥。
——2022年12月31日夜时事诗评
其二,2023年元旦
迎卯辞寅天宇清。
又闻啼鸟,
又见梅婷。
群羊远去悄无声,
紫气东来,
花衬旗旌。
激荡神州豪迈情。
任凭风浪,
任凭雷霆。
铁人越野势如洪,
一往无前,
锁定前程。
——2023年1月1日元旦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 委书 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上海诗社行政社长、新上海诗社副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