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其骨 美人其衣
序《桑恒昌诗句集锦》
宋遂良
桑恒昌先生是我们这个时代一位杰出的诗人,而我们这个时代出一个诗人是不容易的。很多诗人饱经忧患,遍体癍痕,倒在历史的伤口上。
桑恒昌先生写了六十年诗了,虽然有过风浪,但还是平安的。他冷淡了那些应时的号召,躲开了那些非文学的任务,沉浸在诗心中,龟缩在文字里。
桑先生说:“诗是从心里疼出来,在心上生长的文字”。这个意思在元好问那里也说过:“诗家圣处,不在文字,不离文字”(陶然集序)。所谓不在文字,就是要在诗意,而得诗意后,就要不离文字,经营文字,这就是表达,就是匠心。桑恒昌是深得其奥妙的。他有一首诗〈又是中秋〉:
“不是所有的泪,
都流得出来。”
我被这两行诗击中,久久吟哦,抚慰我的痛苦,振作我的精神。我以为这就是诗,诗意,诗味。它经得起咀嚼,回味,联想。
桑恒昌先生“不离文字”。他的文字,独树一帜,是现代诗,但又不完全像新诗。它没有一般新诗那么披头散发拖泥带水,它有时像散曲,小令,对联,格言,有古风,有哲理。它有时还带有浓厚的民间色彩,乡土气息。它也有点像日本的俳句。截屏大自然的风光与诗人的玄思梦幻,营造出某种超然物外的禅意。这种经营使桑先生的诗简洁,凝炼,明快,精致,唯美,如刀劈斧斫,披肝沥胆,雄奇悲壮。猛然一击,长叹一声。他写黄河的诗,大多如此。他说,“写一首好诗/作压寨夫人”。又美又妙。他说,“我只能用滿头白发/为陨落的一切/披麻戴孝”。又痛又伤又中国味。
桑恒昌的诗有多种韵致。他的怀亲诗热如烈火,痛如决绝。有反复而无缠绵,有伤痛而无绝望。多次吟诵不疲劳,反复咀嚼不肤浅,有恒温,有内蕴。他说,“每当写到母亲/我的笔/总是跪着行走”。他说,“自己的心是根/对方的心是果”。这些人人心中可能有,人人笔下无的感受,被他用素洁的文字表达了。
桑恒昌诗的另一个大特点就是接地气,暖人心,深入群众。济南和山东每年都有多次桑恒昌诗歌朗诵会、欣赏会召开,听者颂者唱者云集,尽情尽兴,如过年过节一般欢愉。这种活动大多是民间的,自发的。这是其他诗人享受不到的待遇。每当这种朗诵会到高潮处,观众便要簇拥着桑诗人上台亲自朗诵几首。此时恒昌兄红光满面,极想好好表现,可惜他的鲁北方言变不了普通话,是一大遗憾。但受山东老乡的欢迎。
我与恒昌相交40年,因为同在空军服役过,倍感亲近。我曾对他说过:“我历来以为你的诗英雄其骨,美人其衣,外加禅心一颗,入大化之境。”又说过“读你的诗是不能躺着读,不能不思考着读的。”
当然,由于多产丰产,桑恒昌诗歌中也偶有雕凿雷同或过犹不及之处。
这次杨宗泽先生出于热爱珍视而精选的这部桑诗集锦,满足了万千桑粉的愿望,功莫大焉!我在感动之余,要向杨宗泽先生表示敬意和谢意。

宋遂良教授简介
著名文学理论家、批评家,学者;湖南浏阳人,1949年入湖南人民革命大学学习,毕业后分配至民航学校学习报务,1952年整编入空军,任文化教员。195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中文系学习,毕业后分至山东省泰安一中任语文教师,特级教师。1983年调山东师范大学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1958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主要著作有《宋遂良文学评论选》《在文言文一一宋遂良论当代文学》,散文随笔集《足球啊,足球》《一路走来》等。曾获山东省优秀教师称号,现已离休。

桑恒昌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外诗人》融媒体主席,《南湖——庆祝建党百年诗选》编辑委员会主任。曾任:中国诗歌学会副秘书长,《黄河诗报》社长兼主编。出版诗集二十余部,被誉为“中国当代著名诗人”、“第三代诗人的代表”、“诗坛领军人物”等。《中外诗人》公众号和视频号已经举办了600多期“桑恒昌诗歌朗诵会”、“书法展”、诗电影、短视频。20220928【中外诗人“我的中国”诗词朗诵会】入选诗词微电影(视频)作者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