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互鉴 与冲突》(四十四)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世界文化大融合必须以一元文化作为中流砥柱!一元文化的根本性、恒久性、稳定性与近道性都是二元术数文化难以企及的。我们回顾2019年5月15日中国举办的亚洲文明互鉴大会,开启了当代各国共襄各民族、各地域、各宗教文明盛举的先河,世界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世界文明也因多样而精彩。亚洲是整个人类文明的摇篮,古代四大文明精彩纷呈皆用亚洲息息相关,尼罗河文明实际是西亚文明的南移。文化是文明的灵魂,思想又是文化的灵魂。从广义上讲代表东方思想的应该是儒学、佛学、道学等几类重大思想。但我个人坚定地认为,儒、佛、道三家属于无神论思想,其思想内容更倾向宇宙本体的哲学层面,其中儒家思想属于人文哲学,道家思想属于自然哲学,佛家思想属于前两者综合性哲学,儒家类似佛教的小乘天人入世思想,道家类似佛教的出世阿罗汗思想。但三者皆通达宇宙本体,故属于同一宇宙根系,都从无生有。在南亚,'印度教则属于多神论宗教,属于有神论思想,有就是存在,就属于有形的末次枝叶。从世界性学说看,凡是通达宇宙体的触摸到宇宙运动规律的学说,都是包容性文化,都是超越枝“术”文化的根”道“文化,而所有的根”道“文化应该说都属于包容性文化,不会与任何技“术“文化发生冲突。当然凡是与其它文化发生冲突的文化全都是技“术“文化,“术”文化是枝叶文化,不是根系文化,故只要有点风吹草动,枝叶文化就会相互磨擦,相切碰撞,而根系文化则不会随社会变化而变化,而其思想几乎恒久不动!既然儒、道、佛属于宇宙根系文化,三者有什么区别呢?
我简单认为,儒家文化(哲学文化)属于人文哲学,它的特点是:1、为世间树立的做人处事标准是:仁、义、礼、智、信 。2、人生观是:有为进取、建功立业 ,扬名天下,惠及兆民。 3、世界观:世界是展现才华的舞台 ,我是舞台的中心。 4、价值观:在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 5、哲学倾向:入世哲学 。
道家文化属于规律性文化(道性文化)。 1、做人标准:领悟道、修养德、法自然、守本分、淡名利 。 2、人生观:顺其自然、自我完善 ,无为而无所不为。 3、世界观:宇宙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天人合”一境界 。 4、价值观:完善自我,融入自然。 5、哲学倾向:先出世而后入世的哲学 。

佛家文化(开悟文化) 属于人文与自然的高度结合 ,小我与大我的高度结合,有形无形的高度结合,也称“一合相”文化 。 1、做人标准:诸恶莫做、众善奉行、遵守十戒、心灵安定、开启智慧,觉悟宇宙人生 。 2、人生观:慈爱众生,无私奉献,佛与众生不二 。3、世界观:相由心生,世界就在心中;一念之中便生出地狱、极乐 。 4、价值观:在无求无住中,实现功德最大化(成佛),却无又放下所有功德名利 。 5、哲学倾向:在入世中出世。
相对于东方的一元“道性”文化,西方的宗教、哲学及科学大都在“术”数文化上徘徊不前。即使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也仅仅是在宇宙现象中摸爬滚打!牛顿,这一顶尖级科学家打开了西方近代科学之门,虽然“牛顿三大定律”改变了整个人类科学界的面貌,但他仍发出了“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感叹,这说明什么?前人与他自己在认识上都是有限度的,牛顿自己的认识虽比前人多一点,但也是有限度的,这是术数的局限性。
什么是儒?儒者人之需也。从字面上讲儒就是人的需要,包括人伦世俗的欲望需要与超越世俗的精神需要。什么是道?道者万物之轨也。道就是宇宙之路,从宇宙本体上来,到宇宙现象上去,然后回归宇宙本体的过程。什么是佛?梵音本义为觉悟者,从字面上讲,佛就是人“不”,即人之觉悟过程就是自我否定过程。佛教“不二”思想本来与儒家的“无极”思想,与道家的“大道”思想,是一种思想的不同表现,儒佛道所描述的宇质本体就像一面镜子,宇宙万物就像镜子中的影映,虚幻但又真实,佛家用了一个词叫”真空妙有“,来形容这种状态非常恰当,也非常形象。《金刚经》有言: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宇宙只能如是描述,即“有”又“无”,就像人类一样,人类原本没有,它从宇宙中来,最终人类文明结束又消失于宇宙中,从宇宙万象的生灭过程看,人类即是存在的又是虚幻的。

纵贯《道德经》八十一章,老子主要围绕两个字展开论述,这两个字就是“道与德”。什么是道?什么又是德?道讲“无”,德讲“有”,道为宇宙本体,德为依道而行的一切收获,所以道与德之间关系就是“有无相生”。整部《道德经》中老子也是围绕三个事物展开论述,这三个事物就是:1、宇宙本体,2宇宙现象,3、宇宙本体创生宇宙现象以及宇宙现象复归宇宙本体的循环往复的运动规律。宇宙本体与道、佛性、无极等一元本体概念完全相通。而宇宙现象则与德、相、有、存在等这些概念相关联。最佳例证《道德经》第三十九章关于“有无相生“的描述即“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其实,道家的“有无相生”,就是儒家五经之首《易经》的“阴阳相生”,也是佛典《心经》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色空相生”。有就是无,无就是有,阴极就是阳,阳极就变阴,色就是空,空就是色!这就是当代物理学上能量与物质的互变!对于纷繁芜杂的大千世界,我们一定要把握事物的主线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经过生长衰亡,最终又复归于道体之中,所以,道生万物,万物归道,本来就是《金刚经》所言的“一合相”。

孟子告诉我们,天地间充满一团浩然正之气。气散,则为天为阳为无为空,气聚则为地为阴为有为色。这团浩然之气就是宇宙能量体,也称太极,也就是道一,也就是佛性,也就是上帝,也就是宇宙本体。举个例子,道就象一个无穷大的无极山谷,山谷中充满了一团浩然太极之气,气升则为阳天为空为无,气聚则为阴地为冰为川,故道生一,一生阴阳,阴阳激荡冲合则生万物。宇宙万物是什么?皆是道的产物,既然是道的产物,必须依道而行,否则就是违道悖道而驰,而全世界的文明冲突与意识形态之争的总源头也就在这里!
几千年来全世界政治、宗教、哲学、意识形态之争,实际就是对宇宙本体的定位之争,也就是道与无道之争!所以说一个优秀的政治家首先是个哲学家,政理出自哲理之中,人类社会脱胎于宇宙大自然,人类社会的生存发展规律与宇宙自然规律本是相通的。所以只有掌握了发展规律,人类社会才有能和谐稳定,国运才会久长泰平,民族才会生生不息,社会才会有序发展,人与自然才会井然一体,和谐共荣。

世界政治最大的缺陷不是这种金字塔型权力的高度集中,不是塔顶权力容易失去监督和制约,政治活动脱离社会规律之束,脱离天道、地道、人道之束!秦朝以前的古中国为什么各朝代都国运长久,因为“以道治国,以德配天”所致,以道治人,以道治家,以道治国,符合大道才是最好的治理方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企业,一个家庭,一个自然人,一旦背道离道、失道甚至无道,也就失去正当存在的自然基础!

从世界范围内看,无论各国的政治形式多么完美,但权力高度集中会带来的权力过份滥用,包括对内压迫,对外战争,也包括决策失误,政策失误,权利寻租等等,就是失道背道!众所知道,引起美国走向衰败拐点即“911事件”实际就是美联邦中央的中东政策与当地民意民心背道而驰因而带来的阿拉伯民族的局部激烈反抗。人间之道是什么?道就是民心民意,道就是自然流露的天地本性。
自从中国实现中央集权制将法家思想纳入国家主要思想手段开始,国家政治起伏、社会动荡是封建两千余年的二大基本特征,中国的历史从秦朝开始出现了以短命王朝为主的封建时代。秦朝之后是刘邦开创的西汉王朝,王莽篡权建立新政,其后又是刘秀开创的东汉王朝,魏国又篡权,东汉灭亡后到隋朝统一,中国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四百余年动荡时期,这四百年里,从三国争雄,到五胡十六国,魏晋南北朝,直到隋朝建立,四百年几乎都处于战乱之中,隋后是近三百年得大唐盛世,然后是五十余年的五代十国时期,直到公元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建立大宋,其后是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至今七十周年。自秦之后这两千年里中国出现了近五百位皇帝,然而以道治国的明君贤王少之又少,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却已然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能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就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