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朱女俊,女,现居美国纽约市。在美纽约ADJ翁氏集团担任护理工作,曾多次荣获最佳护理员、最美护工人物等殊荣。
她虽然小学没有毕业,但天资聪颖,平时喜欢追求文学创作,题材丰富多彩。
有协助收养孤儿的故事、有被赶出家门脱离父子关系的流浪儿故事、 她七八年被评为佛山地区台山县实现四个现代化建设新长征突击手奖。九五年协助收养本村的孤儿在家吃住八年。台山电视台北峰山下摄制组录制了电视新闻,《他有一个温馨的家》参加珠江台专题报道,台山台荣获二等奖。时任台山县县委书记方庭旺给朱女俊女士来信评价她:在特困中为他人抚孤精神可嘉,值得全县人民学习。足见其事迹感人。
她在九九年民主选举中任广海靖安村委会妇女主任。同年参加江门市作家协会举她的文章在侨刊发表,乐善好施,自强不息,性格开朗,品德高尚,永不言老。她虽身居国外,却心系家乡的情怀确实难得可贵,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姑姑当上了军嫂
朱女俊(纽约)
一九六二年我七岁,那年亲眼见到了第一批来广东台山县广海公社开发烽火角海滩,围海造田的某军区6979部队。部队初来乍到没有营房住,只能借住在我们村里的闲置房。我们村里分成两个生产队,村头叫东队,村尾叫西队。东队长朱福荣,西队长朱观瑞。乐家大队长朱益生,民兵大队长朱展龙都是我们东荣村的人。部队的到来不够房子住,两位村长发动村民把闲置房贡献出来让解放军叔叔住。
我家房子一座一连三间过,东边房是堂姑姑家住,中间大厅房是我家住。西边房空着就住上了部队放影队。我家背后的第三间房子,是朱胜利叔叔家的,房子曾经做过牛栏堆放着稻草,洗干净后腾出来住了部队几位未婚的领导,其中有一位营长叫谭金寿。
警卫连住在村东的五层碉楼里,黄团长住在我家对面的房子。村里公社化时的大饭堂和厨房都给了部队当文化室,乡亲们热情地协助部队用大毛竹和稻草,在村里的空地搭建海南墙茅草屋。用黃泥、石灰、水、稻草混合涂抹在墙上。当年的大队长朱益生、民兵营长朱展龙、村长朱观瑞,朱福荣、乡亲朱胜利,朱均明,朱均国,姑姑朱瑶芳及她的同龄姐妹朱惠慈,朱美笑等是当年拥军模范的带头人。
大队长朱益生和两位村长组织村里男女劳动力,协助部队开山修路,把建筑材料运到山上盖茅草兵房和马房。家家户户把收藏好的稻草和沙杆竹子,粉丹竹贡献出来。不够竹子用,男女劳动力就步行到十几公里远的黄花洞砍黄竹仔,义务帮助部队用竹片夾着稻草用来盖房子。当年,我们这些小屁孩也在帮手给大人递竹片和稻草,在拥军工作中,我们小屁孩觉得也能为建设兵房出了点力心里就感到很开心。
有一天,我和同龄的十来个小伙伴们,正在禾场捉迷藏及跳橡皮筋。禾场里堆放着有黄泥、和已经锯断了五寸长的稻草、及石灰水,混合踩烂均匀用来批墙。我和阿兰,阿媚、阿彩把绳子拉开。阿彩和阿容正在唱着《一盏红灯红又红,刘胡兰姐姐是英雄,过去是个苦孩子,现在是个女英雄》的歌来跳绳。我们几个小屁孩玩得正开心的时候,村长朱观瑞就大声地叫我,阿俊!你们几个小孩停下来先别跳了,为解放军叔叔做好事。你们几个小女孩用脚在这堆黃泥、石灰稻草堆里踩烂均匀用来批墙吧。我和几个同伴挽起裤脚,在黄泥堆里用力地踩来踩去直踩到均匀能批墙用。我们小屁孩皮肉滑嫩,双脚被石灰水腌得刺痛,皮肤有了血红痕迹难受极了,但大人不发话又不敢离开。
正当我累得东张西望的时候,大老远看见了黄团长朝着禾场走来。为了显示我们小屁孩能干,我们几个小屁孩手拉手地继续唱着《一盏红灯红又红,刘胡兰姐姐是英雄,过去是个苦孩子,现在是个女英雄》,用脚来回地踩着。黄团长来到禾场,见到了乡亲们不计报酬地协助部队盖兵房。握住大队长朱益生的手说:感谢乡亲们对子弟兵的厚爱和大力支持!黄团长回过头来,看到了我们几个小女孩的脚在石灰黄泥堆里踩得脚都血红了,看在眼里疼在心里,黄团长心疼地说这是大人的工作不是小孩干的事啊!小丫头们快停下来。黄团长很心疼我们几个小女孩,用一只手帮我们把手脚洗干净,我们又继续捉迷藏和跳绳。
有一天,黄团长见到了我,拉着我小手说小丫头带我去见你爸爸妈妈。叔叔有什么事要找我爸爸妈妈?黄团长神秘地说有一位解放军叔叔看上了你姑姑了,有喜糖吃啦!真的吗?太好了!
我家的房子是巷口屋,一座房子一连三间过,东边房间是堂姑家住, 中间大厅房间是我们住,西边房间是堂叔父的,堂叔父全家十口人解放前去了马来西亚谋生。西边房间空着住上了部队放影队。来我家要经过姑姑家的门口,迈进门槛才到中间大厅我们家。黃团长住的房子的主人全家在广州和香港,在广海街置有房产,村里的房子就闲着了。我常常去黄团长的办公室拿当天的报纸回家给爸爸看。他也常常给我家送面粉和老家带来的罗卜条干。
堂姑姑出生四岁弟弟一岁那年她亲妈就病死了。我父母旧社会也养有五个儿女,都是在大饥荒那年和瘟疫夺走了几个儿女的生命。妈妈把姑姑姐弟俩视为己出去关心和爱护她们。后来,姑姑的爸爸为姑姑姐弟俩找了一个后妈,在后妈的关怀下长大。
那个年代,大人们除了帮助部队建兵房外,大多数时间都开沟挖河道兴修水利。妈妈和姑姑的后妈及村里的劳动力都去了修大隆洞水库,村里留下了老人和小孩。朱美笑姑姑负责村里幼儿园的工作,堂姑朱瑶芳家有二个大姑妈在国外,在马来西亚,加拿大。她家的生活条件好,贵气就没有去修水库,留下在村里搞后勤工作,让修水库的乡亲安心工作。姑姑当年有二十二岁了,有一米62公分高。长得温柔又漂亮,皮肤白里透红楚楚动人的。村里和姑姑同龄的几个大姐姐都没有去参加修水库,配合留守的村长朱观瑞叔叔搞好拥军工作。
住在我家背后房子的叔叔每天早上就去参加围海造田,累了一整天下班回来,换下来满身泥巴的衣服放在门口边。姑姑和几位同龄的大姐姐们朱美笑、朱惠慈、朱宝平看到叔叔围海造田工作了一天很累。便争着为叔叔们洗衣服,揣起脸盆上的衣服就往水井边去,叔叔们不好意思让姑姑她们帮洗衣服。推来推去的逗不过姑姑她们,只好脸红红的让姑姑她们把脏衣服拿去洗。叔叔们看在眼里,甜在心里,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
有一天早上我下巷,走在我前面的一个穿草绿色四个口袋干部装,头戴帽沿环绕红线的 干部军帽,长得高大威武帅气的一位兵叔叔,他上班时经过姑姑家窗口时总会停下脚步,往窗内看一眼便去上班。这样的事我见过多次了,这个事姑姑是不知道的。这一次,我是跟在叔叔的后面,见到叔叔停留在窗口片刻往里面看。 我也停下来削尖脑瓜,顶起脚尖双手爬住窗柱往里看,也看不到有什么东西。叔叔把我抱起来再往里一看,啊!原来姑姑正在梳妆枱前梳理头发,才引起了叔叔的注意。
我回家告诉妈妈知道,妈妈说这位是谭金寿叔叔,广东茂名人,是随部队从前线回来的营长,三十多岁还未结婚。叔叔问过我姑姑年龄多大?我说姑姑二十二岁了高中毕业,他可能看上了姑姑啦!我个子长得矮小,脑袋诡精灵的。出于好奇心便到姑姑的房间去看一下,姑姑的梳妆枱正好对着窗口。叔叔上班时经过窗口,正好见到姑姑在梳妆枱前面对着镜子梳理头发。我侧着头看着姑姑在摆弄着披肩的头发,轻轻地 梳理柔软 如丝 的头发。怪不得叔叔下巷时这么注意姑姑梳理头发的动作,我对姑姑说:我每天早上都看到住在我家背后房子的一个叔叔,站在窗口看一下就去上班了。姑姑微微一笑!姑姑叔叔会带你走吗?不会的。姑姑是台山人一天吃两餐饭,叔叔老家是吃粥的不适合姑姑生活的。
谭营长看上了姑姑,姑姑还蒙在鼓里。我爸爸旧社会是个穷教师,在妈妈的协助下一个人管四个班,连南安村一个男哑巴都教会他写字和计算,十里八乡享有盛名。谭营长为了增进友谊多接触爸爸和姑姑,常常以求学的名义。从姑姑家门口迈进门槛直到中间大厅我们住处。向我爸爸请教韩信点兵法和拉家常,这样就多接触到姑姑。求学和拉常有半年多了,一 来二往和姑姑增加了友谊。
过了不久,谭营长向部队首长打结婚申请报告,黄团长爱兵如子,就在村头生产小组找了一个德高望重的军属骆瑞连四婆当媒婆。四婆的二儿子朱胜发在武汉空军任领导,四婆当媒婆是最好的人选了。姑姑与谭营长的婚事就这样定下来了,姑姑是吃饭的台山女 ,变成吃粥的随军家属茂名人。
过了一个多月,村里又来了两个陌生的北方姐姐,说是来部队完婚的。在村里住了一个月。在师部首长的安排下,三对军婚同择一个日子办喜事,黄团长亲自为三对军婚的叔叔和姑姑们筹备婚礼。村里的几个姑姑做伴娘,部队买来了红纸,伴娘们把红纸剪开一块一块,然后用筷子把红纸卷起来,然后再压缩再放开,便一块一块一层层叠加在一起, 中间放上红纸花芯,用红头绳扎起来便是一朵漂亮的大红花了。姑姑和外地来部队完婚的姐姐同一天举行婚礼,婚礼设在村里公社化时的集体饭堂里。谭营长身穿草绿色四个口袋的干部装,头戴军官帽胸前戴上了大红花显得格外威武和帅气。姑姑梳着两条马尾辫胸前戴上了大红花,穿着粉红色的裙子搭配,白里透红的肤色显得楚楚动人,姑姑太漂亮了。
警卫连张文达叔叔和战友们在文化窒里摆上桌子和长凳,村里的乡亲和警卫连的叔叔欢乐地坐在一起,参加姑姑和两个外地来的姐姐的婚礼。黄团长和大队长朱益生,生产队长朱观瑞、朱福荣,及德高望的军属骆瑞连四婆为证婚人,姑姑的后妈为主婚人。婚礼开始时给大家分糖果,有个兵叔叔用红头绳扎着一粒糖果用手提起来,在姑丈和姑姑的面前晃来晃去看谁先含到糖果。参加婚礼的叔叔和村里的乡亲拥挤在一起,场面非常之热闹。大人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我和几个小屁孩矮小看不到热闹的场面,就从大人的裤裆底下钻过去看热闹。看着叔叔用红头绳扎着的一粒糖果,在姑丈和姑姑面前晃来晃去的。姑丈和姑姑两人张开了嘴巴看谁先含上糖果,叔叔有意拖长婚礼的热闹时间让大家高兴。看见姑姑伸长脖子张开了嘴巴几次都含不到糖果感觉有点累了,站在部队文化室门外的妈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便高声呼喊我!阿俊你过来,妈妈什么事?你去叫几小伙伴钻进人群中间。双手抱着拿糖果的叔叔,用双手搔弄他的腋下叔叔就放手了,姑姑和姑丈就能含上糖果了。我听了妈妈的话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快手快脚地出奇不意地抱着拿糖果叔叔的大腿.双手搔弄他的腋下,叔叔感到酸痒痒的把拿糖果的手慢慢放下,姑丈和姑姑趁机面对面嘴对嘴含上了糖果,大家拍手称赞!婚礼在祥和的气氛中结束了。当年我这个小丫头见证了姑姑和两个外地姐姐在部队与她们心爱的兵哥哥结婚,都是在我村里公社化时期的大饭堂举行,六十年代的故事历历在目终生难忘。
姑姑结婚后,姑丈成为我们 朱氏家族的一个分子,常常过来我家坐和我爸爸聊天。因为我还小老是坐在姑丈的膝盖上,叫姑丈讲抗美援朝邱少云烈士在战场上被燃烧彈烈火烧身,为了祖国和人民不怕牺牲,不暴露目标,赢得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讲董存瑞烈士十八岁,炸堡垒,炸得堡垒圾圾碎的动人事迹。我小小的年纪就和兵哥们有兄弟姐妹之情结。
姑丈和姑姑在村里住了一段时间,后来姑姑随姑丈换防调去了云浮、遂溪、再后调去河源。七十年代未军转干部分配到茂名石油公司任领导。生育有四个女儿,个个都很优秀。疫情前姑丈和姑姑已经去世了!很遗憾没有见到姑丈和姑姑最后一面。每当回忆起这段往事,我总是思绪万千,仿佛站在烽火角的大桥上,对着那一望无垠的沧海桑田,用六十年代姑姑朱瑶芳和姑丈谭金寿的军婚恋爱故事来作见证,如今广海大湾区欣欣向荣的景象也与这一代人的贡献有点关联吧!



....................................
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第二平台
......................................
中小学生写作園地简介:
中小学生写作园地、是我艺术社培训未来作家诗人的重要园地。
我们实行一免费二修改三发表的辅导方法:为国内国外华人子弟服务。
我们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辅导方法新颖,深受国内国外华人家长和学生欢迎。
请投稿:
微信号:R6049931328 许先生

....................................
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第二平台
......................................
机构:
精武会驻文艺中心副会长:李剑昌
顾问:
许湛荣、伍蓬莱
主任:林敬照
副主任:伍国胜 梁少华
常务理事:林敬照 伍国胜 梁少华
刘质坚 陈绮娜
理事:梅如柏 周慧君 陈泉声
魏台平 甄春花
秘书长:林敬照(兼)
财务:伍国胜(兼)梁少华(兼)

主编:许湛荣
副主编:冯艺儒
执行编辑:陈绮娜
责任编辑: 甄春花

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第二平台--与您相约
投稿微信:R6049931328
领取稿费:Chen18128290208

请点击上方二维码识别关注我们。

投稿须知:
作品:原创首发+照片+自我介绍(文责自负)
音乐:来源网络(侵删)
图片:来自作者与网络(侵删)
平台赞赏费用即为稿费,其中50%归作者所有(赞赏低于十元和一周后的稿费不发放,维持平台基本运营)。凡在《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平台》发表过的优秀作品,本社将向各地报刊、杂志等纸媒推荐,并定期整理成文集出版。
敬请各位可爱的人儿点击上方蓝色字体关注: 台山精武会文化艺术中心第二平台
版面设计:陈绮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