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2022挥挥手
庞进
2022年在寒风呼啸中走去,2023年在瑞雪纷飞中走来。主持加拿大高校文学社2022年第50期的Sam(展兴)先生,为本期的作品征文取名“朝花夕拾·时间囊2022”,意在让大家将过去的一年中“对我们影响大、印象深”的信息及其“喜怒哀乐”收拾整理一番,装入这个“囊”中,以便未来的某一天开启、回味。这当然是一个好主意、好建议。
2022年,地球村人面对的最大的事情,依然是疫情。我虽然身宅天涯一隅,但也未能躲过病毒的袭击。好在打过四次疫苗,属于轻症吧,难受了几天就“过”了。于是,对疫情,我想这样祝福大家:能躲尽量躲,躲不过最好是轻症。
接下来,我着重将自己2022年写作及与写作相关的事情回顾、梳理、统计了一下。
大体上是这样的:增删、修订著作3部,撰、发论文6篇、散文随笔60多篇、诗词歌赋70多首(篇),写、发书法作品270多幅,拍、发摄影作品400多幅,受邀担任加拿大高校文学社“我与文学征文”编委和“2023高校春晚征文”编委,编审来稿14篇。
这方面,可拿来说说的话题比较多,限于篇幅,只说三个。
2022年下半年,我对从国内出版社发来的《中华龙文化》一书的排版稿,做了仔细的三校工作。这部书策划、启动于五年前,分九章三大卷,达100万字。在古今中外研究龙文化的著作中,此书具有集成、总结的意义,全面、厚重,且多有创新内容。书的作者有八位,都是龙文化研究领域及相关研究领域的翘楚。2022年年内,我还对我已撰写成稿的达50多万字的《中国龙学》、150多万字《中国龙文化史》做了第三次修订、增补。我研究龙文化已有三十六个年头,我的生命已融渗到这项研究之中。龙文化是与中华民族起源、发展、强盛、走向世界密切相关的文化,我一直觉得,我研究龙文化,是作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一分子,在为中华民族做一件特别重要的事。
对我而言,与文化研究相伴随的,是从少年时就养成的对文学创作的痴爱。在2022年创作的诗词歌赋中,《中国字赋》是我下大功夫写出的作品。我家藏有一本出版于1915年,父亲少年读书时用过的的《学生字典》,书皮上有父亲1994年写下的四句话:“随身携带五十年,从中学字三五千。汉字卓越真灿烂,中华儿女记心间。”这本字典和父亲写的话,使我多年前就萌发了应该为中国字写点什么的念头。至2022年元月,《中国字赋》初稿写出。推敲、修改,反反复复无数次,在《光明日报》于2022年4月1日16版发表后,我还有修改和补充。《光明日报》是国家级文化大报,发行量超过一百万份、光明网的读者有数亿之多,加上转载此赋的云南网、荆楚网、都市头条等地方大网的读者,保守估计,《中国字赋》至少已被几百万人阅读。如此大的阅读量,产生反响是自然的。有教学单位将其作为学生们的诵读文本,有雅好者请书法家将其书写后精致装裱悬挂于厅堂;网络上也有了“深受教益”“绝妙”“经典”“字赋第一人”等评价。对这些评价,我有清醒的认识,作诗曰:“赞乃鞭策,誉是鼓励。琼以瑶报,春风化雨。龙道阔远,奋鳞不已。”

散文随笔也是我写作的“重头戏”。几十年来,我都以“情之美抒,思之妙达”,即“用美妙精当的语言表达深情峻思”要求自己。2022年我撰写的散文随笔,报刊上发表了一些,大多是通过网络媒体,尤其是“都市头条”面世。在“都市头条”的自动记录中,我所发的文章阅读量都过了万,2万3万者最多,超过4万的,有《龙的定位》《邓小平与龙》《城里娃与龙村娃》《屎与诗及超越界》《陕西文化名人因何出类拔萃》《我与“西安事变”故事》《屏声墨语祭英魂》等。其中《屏声墨语祭英魂》阅读量已过11万。这也就是说,我每写、发一篇诗文,至少会有上万人阅读,这当然是一种激励了,我常常提醒自己:当敬重写下的每个字,精益求精,美美益美,尽心尽力地提供高质量的、对得起读者,也对得起自己的作品。
祝大家新年快乐、安康!
(2022年12月30日于加拿大枫华阁)
作者简介:庞进 龙凤国际联合会主席、中华龙文化协会名誉主席、中华龙凤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西安中华龙凤文化研究院院长、西安日报社高级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理事,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中华龙凤文化网(www.loongfeng.org)主编,加拿大西安大略出版社副总编辑。先后求学于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北大学,哲学学士、文学硕士。1979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和文化研究,出版《创造论》《中国龙文化》《中国凤文化》《中国祥瑞》《灵树婆娑》《龙情凤韵》等著作三十多种,获首届中国冰心散文奖、首届陕西民间文艺山花奖、全球华文母爱主题散文大赛奖、西安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八十多次。有“龙文化当代十杰”之誉。微信号:pang_j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