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看不清路的远方
大立

无论你在当官,发财,做学问,读书,甚至泡妞,我想,经历2022年的混乱,尤其年底的突然袭击,此刻的你,在这新旧交替之际,恐怕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心里没底。
从2019年底开始,到2022年底,我们的人生被切成了三段,疫情前,疫情中,疫情后。尽管2023年的疫情风暴还未知,甚至不排除更猛烈的可能性,但2023年肯定已被划到新的一页。因为经过3年的缠斗,人类终于认识到,病毒不是用来消灭的,而是用来共存的。连后知后觉的我们,不管出于哪种理由,保持到最后一个觉醒,但也终于觉醒了。因为我们的经济撑不住了,我们的心理撑不住了,我们的生理也已到极限。大人要养家,孩子要学习,国家要交流,人民要来往,百业要复兴,不能坐以待毙。
但此刻的我们,已准备好转变和上路了吗?可以说还没准备好。尽管三年的封控已难再回来,但我们确实还不知道2023有多少困难和风险在前面等待,小到经济压力,大到健康甚至生命风险。但显然我们已到了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时候。我们已不能再等,因为短短人生已经不起蹉跎。
国际上,和我们密切相关的有,俄.乌战争会不会升级为核战争,从而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国内安全方面,美.国对台海方面的持续加压,会不会使一场真正的战争打响。
民生方面,收入的减少,物价的增高,就业压力加大,竞争日趋激烈,会不会使我们更加感到居不易?
精神方面,通过疫情3年的洗礼,各个年龄段,只要已能独立思考,都会更多的考虑自己的一生,无论余生还有多久,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危机,安全度过,并且这种思考涉及到个人和家庭,包括单位,社会。
倘若在更高的政治、经济层面,在今日全球观点分歧加大,发展参差不齐,各种异见势力风起云涌的形势背景下,如何保持安全发展的轨道,比以往更需要三思。
涉及到更广泛的芸芸众生,每一个黎民百姓,不仅继续有“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的哲学困惑,更有“明天的早餐在哪里”的现实焦灼。铁饭碗不是没有,但恐怕不是为大多数人所有;饿的想吃饱,饱的想吃好,好的想管三代,无人不在上下而求索的链条之中。
那些学富五车之士依然困惑,为什么这个时代没有李白、鲁迅,没有泰戈尔、托尔斯泰,没有牛顿、爱因斯坦?
那些富豪在思忖如何避免胡雪岩的命运,那些大小和珅在筹划怎样规避前车之鉴。
远方没有到过的风景还像迷一样的吸引我,但我确实已没了以前的自信,能走到哪,能走多远,甚至已不取决于我的钱袋,和我是否扛熬的身体。个人对全局的掌控力进一步削弱,观望情绪笼罩心头。
事业方面,无论抗挫折能力,抗损失能力,以及心理承受力,都已不如从前。求稳思想占据主流,再不敢贸然轻进。
站在新旧交点,身后一片狼藉,前路迷雾茫茫。万千祈祷,只在心中。曾经的少年,虽还不到穷途末路,但也颤颤巍巍,有点未老先衰。
鲁迅先生说,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虽然我们不敢与勇士相比,但内心深处,也有余温尚存,还留一丝躁动。
2023,不轻言放弃,不鲁莽出击,于夜色中寻光明,倘有突起,我幸;若更平庸,我命。
鲁迅先生还说,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鲁迅先生又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
这个世界有两种路,一种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而另一种,就是让别人去说吧,你自己须独自行走的路。
写到这里,赵二狗说,老师,你像绕口令,我不懂。我说,不懂,就是懂的开始。到2023年底,也许你会懂一些,因为你已走过这段没有方向的路,又到达了一处看不见路的远方。
2022.12.31(中国时间)于加拿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