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生态好不好,鸟类就是晴雨表。鸟类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环境变化敏感,常作为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洛河生态治理工程的实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鸟类有了更加适宜的栖息地。

近日,洛河湿地公园迎来最美季节,大批白天鹅等珍稀鸟类陆续飞抵洛河湿地公园栖息越冬,洛河湿地已成为河南省洛阳市洛宁县一张耀眼的“生态名片”。

在冬日暖阳下,宽阔的水面波光粼粼,鸟儿或贴着河面飞行,或悠闲地在水中觅食,此起彼伏的鸟鸣声和着哗哗的流水声、沙沙的水草声,仿佛奏响一支美妙的乐曲,滨河公园散步的市民无不驻足欣赏这和谐美妙的画面。

洛宁县洛河湿地公园东西跨度28.3千米,南北跨度6.26千米,总面积1420.65公顷,湿地率达到67.6%,目前监测到鸟类185种,1000余只。此次发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黑鹳12只、中华秋沙鸭9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大天鹅90余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小天鹅6只,鸳鸯、赤麻鸭、绿头鸭、绿翅鸭、小鷿鷈、骨顶鸡、大白鹭、苍鹭等不计其数。据了解,12月23日,洛宁县洛河省级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继2019年西子湖省级湿地公园获批后,将再增一处省级湿地公园。

近年来,洛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持续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采取多种措施不断强化湿地保护,积极开展湿地恢复,着力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和多样性,不断推动洛河流域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系统持续优化、整体功能持续提升,使洛宁湿地逐步成为野生动植物繁衍生息的理想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