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明互鉴 与冲突》(四十三)
作者三木秉凤(周凤森)

二百余年来资本主义文化扩张、军事侵略与经济掠夺的历史已经证明,西方二元文化价值观无法成为东西方皆认同的普世价值观!西方的自由民主文化在近东、中东及远东都受到了强烈抵制。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发动的“阿拉伯之春”行为将北非、中东及东欧带入政治泥潭。与此同时,中国提出的合作发展互利共赢的“一带一路”倡仪以及构筑天下一家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却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拥护。中国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列入“中国梦”的范畴,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软硬两种势力的同时复兴,在文化自信自强中实现文化复兴与文化繁荣,将是中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然而,中国文化复兴之路又当从哪里走出?

中华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历史,曾创造出举世瞩目灿烂辉煌的文化,其中,太极文化一以贯之。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争鸣以前,中国的远古和中古时代原本没有思想的分歧,儒、道、墨、法、农、名、阴阳、纵横、杂、兵等学派之争。一部阴阳易道大法随中华文明纵横中原大地几千年,“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就是太极阴阳的互动变化规律对天下事务的真实写照与诠释。天下之大道,自然之真理,以“一”贯之,以“一”统之,以“一”分之,又以“一”合之。三教九流之学,诸子百家之用,本是一木逢春,枝繁叶茂,万花争艳,一木入秋,红叶满山,万果累累,分则万物复苏,归则同根一源。这是中华文化的本质上的同源性、形式上的共荣性、思想上的包容性决定的。
仰望星空,浩瀚的宇宙无边无际,然而万物起源的最初本体只有一个。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其运动的规律也只有一个。千变万化的现象法界,其最终极存在的状态也只有一个,大千世界就是在物质与能量永恒转换。千百年来,无数神学家、宗教家、哲学家、科学家、天文学家、灵魂学家等都在苦苦地用自己独特的视觉解读宇宙的本质、运动规律、以及存在状态。他们提出了多种宇宙创生理论,如神学上的上帝创造论,哲学上的唯物唯心决定论,科学上的自然创生论,天文学上的宇宙爆炸论。然而中国古人对宇宙的起源却有与众不同的独特解读。《易经》对天地万物的创造过程如是来描述“易有太极,以生两仪,两仪生四像”。中国古人将宇宙本体(太极)分出阴阳两个基本元素,天地万物都是阴阳两气冲和而成。那么“气”是什么?气就是组成宇宙能量的基础因素。中国传统文化在宇宙本体认识上的共性基础,就是将太极浑沌之气,分为阳阴二气,阴阳的变化就是宇宙及其万物的运动规律。中国五千年来的主流文化包括儒道文化,也包括中医文化,兵家文化,及诸子百家文化都源于此说。

《道德经》第四十二对于宇宙的演化如之描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前章中我曾将“道”言作“无极”,无极就是太极混沌未开之前的虚静空灵状态。道生一,也就是“无极”生“太极”,这个“一”就是阴阳未开前的太极状态,太极就像一只鸡蛋,蛋黄与蛋清合二为一就是“阴阳未开”,这种负阴抱阳的状态,是产生宇宙万物的基础。古人又把太极状态,类比为宇宙间的一团冲和之气,清气升则为天,浊气凝则为地。佛教非常简约言之“相由心生”,万物“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里的“心”既是宇宙本体,这里的“识”就是阴阳的互动之用。佛教将宇宙创生的万物众生分为有情众生和无情众生,《金刚经》中有情众生又分类为湿生、卵生、胎生、化生四种。中国孔子在《易经》系辞传中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由之可见,孔子之言与印度的释迦摩尼在佛典中的“唯心所现,唯识所变”,几乎是异曲同工之笔,其实,这里的“游魂”就是“识”。而“精气”则代表“阴阳”,精为阴,气为阳,中医则说得更直接,血为阴,气为阳。在中医文化上“精血”属阴,且“精”与“血”在广义上可以通用,这绝对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的精子与血液。但佛教在直达(本心)万物本性(宇宙本体)上,比中国古老文化的返璞归真(宇宙本体)上,实践论和方法论更加丰富多彩,我在对比世界的所有经典文化时,常常对佛教文化的自然诠释及方法运用之妙,几乎崇拜的五体投地,无以复加。相对于基督文化的上帝创造万物论,以及伊斯兰文化的真主创世纪论,中国文化的文化底蕴相比更加丰富与生动。当人类领悟到佛教文化的精髓之时,也许人类的傲慢心与狂野心从此沉默。

中国文化是个人文为基层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包容文化。“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宋代学者张载对诸子百家之共性目标,作出了言简意概的总结。立心,心为万物之根本,立心就是直达宇宙之本体,参悟大道。立命,命即万物之过程,立命就是上察天理之义,下为民生所用。这里继绝学之绝,非停止之义,绝学乃宇宙之大学问,也即开悟之学,继是承传之义,即以文载道,以意传义,以心印心,将先圣之悟理,代代世袭。开太平之开,就是开创之义,而将立心、立命、继绝学三者目的,落实到人间,就是天下太平,万物和谐,欣欣共荣。
自伏曦氏、燧人氏到神农氏,自黄帝轩辕氏、颛顼、帝筶、以及帝尧、帝舜,夏商两朝直到周朝,中国人一直沿延续着“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之理即“以道以一贯之”,兵道、药道、易道、医道、世道、自然之道、人伦之道实为一道贯之,道与术之别在于道为体,术为用,道生术,术依道,故而也可以说“合则为道,分则为用”。
春秋建国诸子百家之争,从理道与术用之层面讲,乃体用之争,非道本身之争。鬼谷子所言之道与老子、庄子、列子、孔子等所言之道并非二道,具体于各自学说之中实为一道之万用有别。

秦初“焚书坑儒”,法家独大。法家属太极阴阳四象中的”太阳”。法家先导者,韩非子与李斯,两人为墨子之徒,而墨子和孟子同师于孔伋子思之后学,子思又为曾子之后学,曾子为孔子之贤徒,孔子求学于老子,孔子与老子等诸子们皆将《易经》列为诸家百经之源。由之可见,天下之理源于一道。西汉中期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朝将儒家学说定位为治国安民之术,而非治国之道,足见汉朝定位之准确。以上可观,在太极之道面前,诸子百家皆为术数之争。中国文化一元之根,最终又回归于《易经》文化之源头。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及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三木秉凤老师带着一支草根文人组成的编辑团队在征文领域走过了六年,在这充满传奇色彩的17届征文中,每个获奖者的奖金都来自他个人倾囊相授,而他又是为了什么?为了中华文化的复兴与繁荣,这是中国文人践行文化自信与文化自强的真实写照。在利益至上物欲横流的的世界大背景下,在道德滑坡与诚信迨丧的今天,三木秉凤老师能带领一支网络文化团队,无畏艰险,逆袭而上,只为文化发声,只为文化复兴,只为文化昌盛,同时又让更多的征文者,能在中华5000年的文明沃土与文脉传承中,感受作为炎黄子孙的骄傲与伟岸,以身作则去弘扬正能正量,传播优秀文化,启迪宇宙智慧,这就是大爱无疆的中华文人典型代表!

编者按语: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传承优秀文化是民族的责任和使命。以三木秉凤(周凤森)先生为首的【世界大同文化传媒】创建以来,一直在弘扬传播民族优秀文明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软实力,为实现民族文化自信而努力奋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