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峰宝地武当山
文/张泽新
在中华腹地的北纬30度神奇线上,有一段陡峭山脉将南北冷暖空气汇聚,灌溉出一处湿润迷离的仙境。这个从东方文明之始,就被想象成神仙栖息之地的玄妙之山,便是武当山。她是闻名于世的中国道教名山和武当武术的发源地,历来被誉为乾坤秀翠之地。
武当山地处湖北省十堰市境内,交汇鄂豫陕渝,东接地势开阔的江汉平原,西连重峦叠嶂的秦岭巴山,南倚苍茫千里的神农架原始森林,北临碧波万顷的丹江口水库。武当山古名太和山,相传为上古玄武神得道飞升之圣地,有“非真武不足当之”,故名武当山。自唐以来,历朝皇帝曾封号武当,使其地位崇高,名声显赫。唐朝属“七十二福地”,元大德八年(1304年)封号“武当福地”,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封为“大岳”,位列五岳之上,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封为“治世玄岳”。大岳武当的地位和声望在宋代登峰造极。
矗立在汉江水口的武当山地势雄伟,可谓一座当之无愧的镇山——玄武之山。龟蛇合体,才称为“玄武”,它是中华文明原始图腾,是武当山供奉的主神。史载,从中华文化风水格局上看,无论是山水态势上的自然天成,还是山形本身的自然造化,武当山山水地理磅礴之势无出其右者,唯有“玄武”才配担当这座神山的大名。古人将武当山火焰状的山形视为“火蛇”,即“圣蛇”,把天柱峰与三天门附近的一座山峰合体为“神龟”,于是,武当山的整体山形就是“玄武”造型。它卓然而立,自然天成,因而古人才说:“惟奉北宫真武之水精以镇之,乃有水火既济之功。”“北宫真武之水精”单指“神龟”,只有当“神龟”与“圣蛇”融为一体构成“玄武”之时,才能完满地达致以水克火、水火既济、阴阳和谐的理想地理空间的景观格局。极为神奇的是,现代摄影师通过航拍发现,天柱峰上金顶的全貌图看起来宛若一只龟,空中飘绕的白云仿佛一条婀娜多姿的蛇。神龟长寿,象征“万古长青”,灵蛇勇武,象征“战无不胜”。
雄峰峻岭,标奇蕴秀。三十亿年前的造山运动,造就了武当山神奇的自然地貌和无双的秀丽风光。“四大名山皆拱极,五方仙岳共朝宗。”从清代诗人乐醒描写武当山的诗句,便可感受到武当山的巍峨与气势。身临其境,得观武当全景,揽山岭丘壑于胸中,望钟鼓红楼于眼底,听空谷回音于耳内,闻清风香气于口舌,寰宇之内,耳得为声,目遇成色。踏千年古土,立举世之峰,环顾四周,七十二峰凌耸九霄,且都俯身颌首,朝向主峰,犹如众星捧月,俨然“万山来朝”。置身云端,观云雾蒸腾,与日月对歌,同宇宙交欢,倍觉武当磅礴之势,无与争锋。这是一座伟岸的大山,每一处景观都值得向往。
武当山不仅以其秀美绚丽的自然景色著称于世,更以其宏伟轩敞的道教宫观闻名天下。史料记载,武当古建始建茅庵于秦,敕建五龙祠于唐,筑建五龙观于宋,后又创建紫霄宫,经元代累建,渐成规模。武当山古建筑群始建于唐贞观年间,明代达到鼎盛。明永乐年间,“北建故宫,南修武当”。明成祖朱棣大建武当山,耗银无数,日役使军民工匠三十万人,历时十二年建成,共建宫观庙宇两万多间,建筑面积达一百六十多万平方米。经过历代修葺的规模宏大工艺精美的古建筑群,与自然环境的巧妙结合达到了仙山琼阁的意境。千百年来,以其九宫九观富丽堂皇、三十六庵堂俏丽多姿、七十二岩庙高悬绝壁的瑰丽人文景观名扬天下,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整个建筑群严格按照真武修仙的故事统一布局,以天柱峰金殿为中心,以官道和古神道为轴线向四周辐射,采用皇家建筑规制,规模宏大,主题突出,井然有序,工艺精湛,既体现了道法自然,又保持了原始风貌。其构思之巧,建造之妙,叹为观止。峰、峦、岩、涧中雕凿无痕,可谓匠心独运,浑然天成。据明代《大岳太和山志》记载,“其宫观宏丽,皆天下所无。栋宇之盛,盖旷古所未有也”。宫观殿宇,翠瓦丹墙,画栋绘龙,飞檐衔凤,或立于峰峦之巅,或嵌在壁嶂之腰,或悬于峭崖之壁,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幅多姿多彩的丹青长卷,它正是古人崇尚自然、融入自然思想的产物,其规模的大小、间距的疏密都恰到好处,达到时隐时现、若明若暗、迂回曲折、前后呼应、玄妙超然的艺术境地,为群山增添了许多灵气与神秘。
真正代表武当山建筑精华的是天柱峰顶的金殿。三台之上的金殿,霑天地之雨露,沫日月之光辉,鎏金溢彩,八方来朝,是万世顶礼膜拜的圣殿,是游人所达之最高胜境。金殿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处于群峰之巅,具有群山环一殿、一殿镇群山的显赫作用。海拔1612米的这座鎏金铜殿重达四十多万公斤,仅从北京运到天柱峰就花费了整整两年时间。金殿为重檐九脊庑殿式,跟北京故宫的太和殿一样,规格最高为帝王之所,它的每一处构造都堪称精美绝伦。斗拱檐椽,梁柱瓦楞,卯榫焊接,计算精确,严丝合缝,浑然一体,工艺水准炉火纯青。光阴荏苒,无论是自然界的风雨雷电,还是那些征战中的炮火硝烟,这座金碧辉煌的殿堂连同整个武当山建筑群一起,始终巍然屹立在东方的地平线上,名垂青史。
武当山建筑群荟萃了我国古代优秀建筑法式,融汇了古代的智慧、历史的建筑和自然的美学,集中体现出皇宫的宏伟壮丽、道教的神奇玄妙、环境的幽静典雅等多种特色,是中华民族祖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的完美呈现,成为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是当今世界最大的宗教建筑群,被誉为“中国古代建筑成就的博物馆”,“挂在悬崖峭壁上的故宫”,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全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
武当山除了神奇的自然地貌和精妙的宗教建筑,还有独具魅力的四季风光,因天气变幻,时令交替,各呈异彩。
春天的武当山,幽静山谷绿森林,满山春意满山情。微凉的春风带着丝丝的暖意,弥漫着清新的味道,唤醒沉睡的连绵群山,吹绿漫山遍野的山冈,一草一木生机盎然,满眼的新绿温润着游人的视线。小鸟叽喳,叫一声抖一下身子,抖落一串山峦凝露。杜鹃花开得如火如霞,野山花含苞待放,樱花绽放,落英缤纷。漫步花道,真是一场与春的美丽邂逅。
“踏入武当景远幽,六月炎夏变成秋”, 夏季才是武当山的真正魅力所在。初夏的武当山是最美的,群峰叠翠,草木葱茏,南岩宫是那翠绿中的一抹深红,太子坡的古老建筑显得更加美丽,蓝天白云,红墙绿瓦,色彩绚丽。云雾里登仙山琼阁,感受武当仙境的神秘空灵、武当武术的玄妙飘灵、武当文化的华夏魂灵,荡涤心灵之余,人也变得神清气爽。武当山下的太极湖,一波万顷倒碧峰,掩映在连绵群峰中,不仅是夏日亲水避暑的好去处,而且能够一睹荆楚大地上的绝美山水画。
深秋的武当山宛如五彩缤纷的人间仙境,展现出一幅绚丽多姿的山林秋色图。秋风为武当的重峦叠嶂渲染上深深浅浅的红、绿、黄。放眼望去,漫山遍野五彩斑斓,层林尽染,一片落叶,满地金黄。漫步在紫霄宫的步道上,于路边摘几朵金黄的秋花,便能收获一缕淡雅的清香。踏着斑驳的阳光,徒步南岩,与路边的秋叶来一次亲密接触。散落在地上的松果,在阳光的映衬下显得尤为可爱。黄色的桂花藏于太子坡景区的幽静之处,散发着阵阵幽香,沁人心脾的芬芳让人陶醉,满地飘落的银杏叶碰撞上芬香四溢的桂花,别有一番韵味。大美天地间,不见“自古逢秋悲寂寥”的萧瑟,多的是“我言秋日胜春朝”的热情与灿烂。
冬日的武当山,满山是一幅浅淡却充满深意的水墨,处处透露出古典的诗意。此时走进武当深山,寂静无比,静若止水,静中现美,美中显静,如同走进一个江湖梦境,给人超尘脱俗之感。雪后武当八百里仙山尽披圣洁雪衣,银装素裹下的丹墙翠瓦分外迷人,冰雪世界里琼楼玉宇宛如仙境。依山就势修建的太子坡犹如白雪中的一粒丹砂,岁月几许沧桑,人间几多风雪,沉淀出穿越百年的厚重与纯美。白雪覆盖的南岩,满目晶莹,峻美秀丽,玉树琼林遥相守望,有一种遗世独立的美。雪落紫霄,清尘净土,高大的御碑亭像卫士更像信徒,聆听道法,感悟天地。登上金顶,雪霁缥缈,云涛风涌,九霄清绝,恍若云海仙境。
武当山因神话而勃起,承传说而兴旺。山水之间,是一个延续了千年的逍遥天地梦,历史如幻象般浮现在眼前。史载,函谷关关令尹喜自从请求老子写下《道德经》并读完后,决定辞官归隐,遂南行至武当山“隐仙岩”修真悟道,不久又选择距天柱峰最近的地方开始长久修道,后来得道,与老子在武当山五龙宫的青羊桥相见,然后一同仙去,不知所终。正是尹喜与老子的结缘,注定了武当山与中国道教的历史宿命。从此,《道德经》从武当山流传开来,武当也与“道”结下绵延千年的深厚之缘。
人有觉悟处得修炼,能随缘时才入道。传说,净乐国善胜王后梦中吞日而孕,历十四月,诞下真武太玄。他天资聪颖,读典览籍,过目不忘。执着修行,虔心向道,弃王位,辞双亲,孤舟远渡,入山修道,潜心苦修四十二年。一天,祥云满天,瑞气缭绕,他感到天宽地阔,神清气爽,身似流云飞翔,心如水晶明亮。忽来一绝色美女,娇娇欲滴,投怀送抱。真武不为所动,拔剑相向。美人满面羞愧,纵身跳崖。真武决定以命相抵,当即飞崖而去,以求杀身成仁,却受到五龙捧圣。真武终于通过了最后一关的考验,功成道满,升天成神,被玉皇大帝封为“玄天上帝”,坐镇武当。
作为武术和哲学的摇篮,武当山还向我们展示了同山峦和森林一样古老的秘密,吸引了世界的目光。武当武术渊源流长,作为内家拳的鼻祖,太极拳的发祥地,可谓博大精深。相传元末明初的一代高道张三丰,曾在武当山潜心研习天下众家功夫之精华,并根据喜鹊和蛇相斗的道理,创立了以静制动、以柔克刚的武当内家拳和太极拳,在武林中独树一帜,特别是他所倡导的习武而不耀武,不以武术技击自炫,致意于阴阳流转之道、怡养性情之方的武德武风,被尊为武当功夫的祖训。武当武术诠释着道家哲学的睿智聪慧和武当名门的潇洒至境。如今,武当武术已经被世界所接受,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之一。
历史总是惊人的巧合。六百年前,北京故宫与武当山古建筑群这两大国家工程,在相隔一千公里的两地同时开工,这对世界古建筑史上独一无二的孪生兄弟,代表着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水平,成为全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如果不是地平线的差别,你很难分辨出两座紫禁(金)城的不同。正如今天的北京与武当,因南水北调伟大输水工程而血脉相连,命运与共。千年来仙人的汇聚之地,如今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文明交响地,人们向往的诗意养生谷。
动静两仪,天人合一。山间水畔,道法自然,武当这片文化传承从未中断的厚蕴福地,正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众妙之门。
【作者简介】
张泽新,湖北省作协会员,仙桃市作协副主席兼党支部副书记,仙桃市孔子研究会副会长。出版有《一代人杰张难先》《说痴道怪》《沔水廉思录》等著述七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