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是岁暮,腊八时节
作者:吕娜
年关将近,又是腊八节。耳边响起儿子上一年级时念的童谣:“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满街走。”过了腊八就是年了,腊月从腊八开始年味也越来越浓了。
腊八节,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也叫“法宝节”“佛成道节”“成道会”。最初为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的节日,后面逐渐发展为民间的节日。据说释迦牟尼佛成道前苦修多年,形销骨立,不得解脱之道。忽见一牧女呈现乳糜,食后体力恢复,端坐菩提树下沉思,终得大道,这一天就是十二月初八。佛教为纪念此事,做法会,以米和果物煮粥供佛。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寺庙在这天煮粥赠给门徒和香客们。南宋吴自牧《梦梁录》记载“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传说喝了腊八粥以后,就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因此,腊八粥也叫“福寿粥”、“福德粥”和“佛粥”。经过历代的发展和演变,腊八节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节日之一。
先秦时期,我国一些地方有在腊月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习俗,祈求丰收和吉祥。“腊者,猎也,言田猎取禽兽,以祭祀其先祖也。”还有一种说法,即“腊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报功也。”因“腊”与“猎”通假,“猎祭”亦为“腊祭”。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该祭祀的习俗被后人视为“腊八节”的来源之一。
腊八节这一天传统习俗是喝腊八粥。腊八粥,又称“七宝五味粥”、“佛粥”、“大家饭”等,是一种由多样食材熬制而成的粥。腊八粥的食材是由大米、小米、玉米、薏米、红枣、莲子、花生、桂圆、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葡萄干、白果和红豆、绿豆、黄豆、黑豆、芸豆等组成。有的地方是咸粥,有的地方是甜粥。总体来说,北方煮腊八粥时习惯用碾碎的大玉米粒,加上肉臊子,各种豆子,红白萝卜,蔬菜熬煮而成。多数是在腊月初七晚上开始熬粥,等到初八早晨一碗浓郁的香气扑鼻的混合了各种食材的腊八粥勾起了嘴里的馋虫。南方更多的用各种米配着豆类,腊肉,香肠,莲子桂圆,核桃杏仁熬煮而成。

今年的腊八节,在成都买不到玉米,所以小丁昨天买了煮腊八粥的各种米和豆子,昨晚看了他拍照的食材,种类挺丰富的。他让我看下李子柒煮腊八粥视频,学习用各种米和豆类、果子煮粥。今天早晨他发给我一张小米熬煮的腊八粥照片,看起来香气袭人,不亚于玉米煮的腊八粥。可能是习惯使然,北方人的豪爽习惯了用大颗的玉米粒煮粥配着各种食材;南方人细腻习惯用各种米和豆子,干果煮粥。一碗腊八粥中蕴含着南北方文化的差异,正如郁达夫写南国之秋和北国之秋时,“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形象地写出南国之秋的淡和北国之秋的浓。同样的,南方的腊八粥和北方的腊八粥味道也有浓淡之分,食材也有小大之别。
记忆中的腊八这天,母亲在七点左右就喊我们起床吃饭。因为妈妈在小的时候吃腻了各种豆子,煮腊八粥从不放豆类。在缺衣少食的年代里,余粮不充足的时候,多数的家里都会用豆子代替主食,玉米面代替白面。从我记事起,只要煮粥,我们家从不放豆子,腊八粥也是如此。我总是很向往一碗有各种豆子的腊八粥!有时候煮好粥,左邻右舍会互相赠送,趁着中午之前将粥送去,寓意福泽他人,和睦美满,万事如意;熬很多的腊八粥余下来要吃好几天,寓意“年年有余”。上高中时,在腊八这一天,亚妮总是邀请关系比较好的同学去她家里吃腊八粥。早读下了,十几个男女同学一起去亚妮家里,她家离学校最近,走五六分钟就到了。阿姨给我们盛上一碗热气腾腾的腊八粥,在欢声笑语之中温暖了整个冬天。
工作之后,在腊八节这天吃腊八粥越来越少了,已经很多年不吃腊八粥了。自己从未煮过腊八粥,总是觉得那是一项很复杂浩大的工程。尽管自己也爱做饭,厨艺还算过得去,但是很少挑战这么有难度的腊八粥。腊八是祭祀神灵祖先的重要日子,祭祀用的供品由原来的各种干物,逐渐变成腊八粥。因此在这一天人们要准备好腊八粥来祭天拜地、祭祀祖先神灵,感恩这一年的恩泽庇佑,祈求来年万事如意。因为腊八粥代表了祭祀,所以我心中总是觉得煮腊八粥是很神圣的。
2019年的时候,看到有一座庙烧毁了,但在腊八这天,寺庙的僧人仍然在庙前施粥。庙虽破败善心依旧在,情满腊八福气带回家。寺庙前面排起了长队,大家都在等那碗“福寿粥”。寒冬季节,一碗腊八粥让人们暖了心。
又是岁暮,腊八时节,年关将近,时光飞逝。年少的记忆终成回忆,腊八节的传统习俗根植于血液之中。虽然没有喝到腊八粥,但是幸福在传递。福气满满的腊八粥,愿你在冬日收到温暖的祝福!



作者简介:吕娜,陕西周至人,文学爱好者,从事教育行业,喜欢用笔书写生活。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陈昌文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