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到今生读已迟
王维明
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旭先生是中学时代的同学。那时我们一起读书、一起讨论、一起比作文、一起体会年少轻狂,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里度过了几年充实而快乐的青春时光。春节期间,我们互致祝福,我请他发一些文章过来学习,他说正在办出国学术交流手续,准备学术交流材料,没有时间挑选好的文章,只能把他好朋友李天飞先生讲解《西游记》的文章转发给我。
因为工作需要,我读过有关《西游记》的解析文章很多,正说的、戏说的都有,甚至跨界到经济学、行政管理学等领域,与学生代对《西游记》这部名著的认知已有天壤之别。
李天飞先生是中华书局文学室编辑,多年潜心研究《西游记》,并著述完成了《西游记校注》一书,这本书被学界公认为《西游记》最详细、最成熟的注本。李先生对《西游记》的讲解文章由《西游记》一书的作者考证而起,到西游故事的成书过程,到故事里的精典段落、有名人物、知名物件,再到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等,涉及儒、释、道三教哲学概念和故事,深入到西游故事场景与真实世界的对应,分析了主要人物的来龙去脉。李先生旁征博引,运用了哲学、文学、地理、历史、天文等多学科知识,并进行多维重组,把《西游记》故事讲解的淋漓尽致,人物和故事场景似立体化呈现在眼前,令人叹为观止。
感慨之余,也颇觉惭愧。经常认为自己也读过不少书,也行过万里路,应该有些知识和见识,但所学深度以及多维的运用能力真是微不足道。这种感觉在读当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的书是就曾强烈地产生过。“今人能为古人事,述者当知作者心”。时过境迁,沧海桑田,对先贤们的认知、对他们著作的理解已经很难,需要开阔的视野和广博的知识体系。
“书到今生读已迟”。关于这句诗的作者一直有争议,但应该是对庄子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一种诠释吧。我们需要多读书以长智慧,来拓展人生的深度与宽度。小到可以修身、齐家,大到能够治国、平天下,这是读书的意义,也是人生的价值。
2016-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