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官箴》(二)
文/方路
播讲/M先生
当好官的前提是要建立良好的情感,情感错了一切都错了。好的情感是:对待君王如同孝敬自己父亲一样谦恭,对待上级如同友悌自己兄长一样勤谨,对待同事如同亲人一样友善,对待下级办事员如同对待奴仆一样驱使和监督,对待平民百姓则要像对待老婆孩子一般亲爱。吕本中认为,处理官场事务要如料理家事一样。这样,才能尽我的心力。只要有丝毫不足,就是我没有全力以赴,一心一意。所以,侍奉父母孝顺,就能对君王尽忠;对待兄长恭敬,就能对长官服从;治理家庭有方,就能胜任官职。家事、政事、不是同一道理么?
当官做事,要推已及人,常替别人着想。从人世大规律看,“不与人争者,常得利多;退一步者,常进百步;取之廉者,得之常过其初;约于今者,必有垂报于后,不可不思也。”只有那些不能忍耐和克制自己的人才会走向失败,这个就是分不清厉害的人的结果,也是贤和愚之间的分别。
吕本中认为,“当官之法,直道为先”。也就是官员们要多走正道,不要净搞一些歪门邪道。他认为,“当官既自廉洁,又须关防小人”,自己做的好还不够,还要时刻提防小人,所以写文章讲话都要特别的小心,引用的证据要清清楚楚安全可靠,以免被人钻了空子进行造谣中伤,不能不慎重,不能不知晓。
当官的人,千万不要怕疑难问题,更不能回避这些问题,如果把难题积攒下来那就是大麻烦。当官的人,千万要懂得避嫌,不要轻易的让自己有了嫌疑,这是最愚蠢的做法。这两条要特别注意和小心,无论说话行文和办事都要加以注意,这样可以减少很多很多的不必要麻烦。
有一个长辈曾经对吕本中说,“小人和君子不是一路人,小人的特性是得过且过,只顾眼前,这样会给后人后世留下一大堆的麻烦。一个有良知的官员应该不使性子不放任自己,任何时候都不放弃自己的职责。”充满戒惧,严谨地对待自己的职责,这是为官之道。有句谚语就说,“劳心不如劳力。”不仅要操心,还要事事亲躬,小心戒惧,这是值得推崇的话呀。丞相徐择之曾经说:“历代好的丞相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尽心职事。”
在宋仁宗时期,有一个京西转运使,一天他召见检查监督窑官问:“每天烧柴共有几灶?”这个窑官回答说:“十八九灶。”京西转运使诘问道:“我怎么就看见了十一灶,这是什么缘故?”窑官很惊讶,立刻就傻了。这是什么缘故呢?转运使者怎么会了解的这样清楚?原来,转运使早晨起来就开始观察和记录窑中所冒出的烟,一窑一道,一共冒了十一次,由此得知。他们用心就到了如此地步。这样用心,下属才不敢欺瞒自己,能小心翼翼地工作。
前辈大官曾经说过,那些下面办事的人不怕严只怕读。这是什么意思呢?主要是因为官员在阅读各种公文、数据、报表的时候,能够仔细核实真伪、明察秋毫,对虚假的东西毫不客气和容情,所以官员的认真会导致下面不敢有任何的懈怠和疏忽。
吕本中说,“当官者,凡异色人皆不宜与之相接,巫祝尼媪之类尤宜疏绝,要以清心省事为本。”一个官员不要轻信什么大师,还请到自己办公室看风水?是不智慧的,被迷住了心窍。
一个年轻的官员刚刚任职,最怕一件事就是轻易被底下狡猾的办事人员给欺骗了,这一点尤其小心。
一个官员,首先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一个暴怒的官场行为,是不合适的,也会影响到自己的职务行为,千万不要发火,要压住自己的怒气。如果发现有些事情做得很不好很不合适,那就详细了解缘由,找到根本所在,没有得不到解决的。如果下发大脾气,甚至不问青红皂白,会有损于自己的威信,而对没有做好这件事的责任者却不是最好的处理办法。前辈有经验的官员说:“凡事只怕待。”什么是待呢?待,就是缓,就是慢,就是详细了解和研究。如果对待事情能够冷静详加了解研究,认真思考过的东西必定成熟,就不会给别人中伤自己的理由啊。
吕本中认为,一个官员做事时候不要觉得自己很聪明,而要仔细了解考证清楚了才重要。不要把考虑做成事做大事放在首位,而是以方便安定社会为首要任务。吕本中引用名医孙思邈的话,“忧于身者,不拘于人;畏于已者,不制于彼;慎于小者,不惧于大;戒于近者,不侈于远。”这段话真是说的太好了,对自己身体谨慎小心的就不会有求于医生,对自己思想行为充满谨慎小心的人就不会受制于别人,对小事都很谨慎严谨就不会惧怕即将到来的大事,对眼前的非常认真仔细也不会轻易恐惧未来。吕本中认为,“如此,则人事毕矣,实当官之要也。”
官员为人处事关键要符合人情,对上忠对下恕,这离大道不远,这是吕本中多年担任官员的经验之谈,他认为好的官员“未有舍此二字”者,这忠恕两个字对谁都是可通用的。
为官最值得注意的事情有两个,第一个是“直不犯祸”,也就是虽然耿直但不能触怒上级,第二个“和不害义”,也就是虽然和气但不能丧失原则。虽然人应该在这方面仔细认真的揣摩,但都不能脱离和违背大道,要以合于道理为原则,也不能完全出于私心专为自己考虑。
吕本中提醒官员们,一个官员的行为行事应该以务实为根本。他说,“百种奸伪,不如一实;反覆变诈,不如慎始;防人疑众,不如自慎;智数周密,不如省事。”
吕本中还叮咛道,“忍之一事,众妙之门。”忍是一门大学问,不急不躁是忍,不怕困难坚持前行也是忍,心上一把刀,忍字第一高。吕本中认为,“若能清、慎、勤之外,更忍一忍,何事不办!”
吕本中说,前辈有经验的官员曾经说,“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这也非常重要。什么是私罪?就是因为私心去处罚别人,这样做当然不合适不合法。什么是公罪?就是因为触犯了国法政规,这种情况如不加以处罚,那就显得不敢得罪人,毫无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