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建志

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腊八节,喝腊八粥在微信朋友圈几乎都要刷爆了。作为一个平常人,我当然也是要过腊八节的,在我看来,喝不喝腊八粥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忘不了原上过腊八的情景,我的心早就回到原上老家了。
我的家在原上,最忘记不了的是儿时原上的贫瘠。那时候,原上人早饭是雷打不动的包谷糁。冬日里,晒着暖暖,喝包谷糁就着咸萝卜、浆水菜,那情那景是我所忘记不了的。
那年月,原上人虽然贫瘠,可是原上人对过节可是很讲究的,“宁穷一年,不穷一节”这句话原上人常挂在嘴边的。对于腊月初八这个重要的日子,原上家家都会过的。在我看来,白鹿原南原和北原的风俗基本上差不多,因为南原和北原人本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像南原的大刘村和北原的李华村隔鲸鱼沟而相望,都是刘姓为主;南原的赵家崖和北原的水磨村也是隔鲸鱼沟而望,也是以赵姓为主;当然还有我不知道的,听老人说,北原村子的人早年常到南原上坟,因为他们的先辈就在南原埋着。
我能清晰地记得,我儿时过腊八的情景。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原上家家都开始忙开了,洗好了白萝卜,在把白萝卜切成一个个小方块;再就是还要切点红萝卜作为点缀,当然也有好些人家不切的,像我家就有几年不切红萝卜的;还有的是,家家都要准备好在水里泡好了的黄豆。白萝卜和黄豆是腊八菜的主角,也是不需要花钱的,因为我心里清楚,大白萝卜、黄豆都是原上地里产的,唯有这红萝卜,则往往是要上前卫集购买的。
我能记起的是,这天家家锅洞里是要烧“腊八棍”的,说起这“腊八棍”,其实是我们孩子们早就准备好的东西,原上不缺的是香椿树,春季里吃了香椿,到了秋季,香椿叶落了的时候,村里的孩子们往往会折了香椿树上的香椿枝,那可是一头像喇叭,从喇叭往后则越来越细,那枝干可是不短的,那也是常常被捆成一小捆一小捆的,也会被搁置起来,一直到过腊八这天,放在锅洞里烧,做出来的腊八菜才更香,也更有一番滋味。总之,烧腊八棍是家家都少不了的,肯定也是有美丽传说的。

腊八这天早上,家家都少不了在大铁锅里放进切好的白萝卜块、红萝卜块、黄豆粒,当然离不开加适量的水了。在我看来,原上做腊八菜并不是单纯的炒菜了,那可是要用大油的。说起了大油,那可是原上人冬日里离不开的好东西,尤其是中午吃方片片面的时候,尤其是家里来了客人,此时候,从放大油的碗里挖一小块大油,放进方片片面里,搅匀,那真香啊,那才是我今生都忘不了的美味。那时候,家里煮大肉时炼的大油毕竟是有限制的,可不是顿顿饭都舍得用的,只有像吃方片片面这样的“好饭”时才让放的。用大油做的腊八菜就是不一样,也是耐贮藏的,因为萝卜是讲究用大油炖的。
在我的心里,原上人过腊八是简单的。早上做好了腊八菜,然后就是包谷糁了。在我看来,喝着包谷糁,就着腊八菜,只是比平时多了一种腊八菜而已。要说这腊八菜,可是有着讲究的,一般家庭也就是做一洋瓷盆腊八菜,那可是要一直吃到祭灶这一天的。一洋瓷盆腊八菜,说起来也不多,早上喝包谷糁就腊八菜,肯定是有限制的,再说了,中午吃面的时候,有时也会在锅里放点腊八菜的。那年月,吃着很少的腊八菜,正因为少,也就记忆深刻,也就认为是最美味的记忆了。
我是在原上生,在原上长的。在原上过了近二十年的腊八,记得最深的就是家里做的腊八菜。对于如今朋友圈刷屏的腊八粥,我是没有一点印象的,因为原上压根就没有喝腊八粥这一说。虽然是这样,可每个地方都是要过腊八的,只是地方风俗不同罢了。就像咸阳旬邑一带过腊八吃麻食时,更是少不了把用荞面捏好麻雀头下进麻食锅里,过着不一样的腊八节,据说腊八这一天,麻雀吓得都不敢飞出来一样,你说有意思么?
对一年一度的腊八节,我心里有着许多触动和感慨。我人虽然在都市,可心里肯定是恋着原上的,因为原上的腊八才是我最留恋的。

作者简介:白鹿放歌,原名刘建志,白鹿原南原人。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西部法治在线网主编,陕西旅游集团白鹿原文化艺术研究院常务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