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快啊!转眼就到年底,旧历只剩最后两天了,今日腊八,把八样以上的食材放在一起煮粥、喝粥的日子,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关于腊八,查阅资料,发现内容不少。
腊八节,俗称“腊八” ,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古人有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吉祥的传统,也有喝腊八粥的习俗。相传这一天还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称为“法宝节”,是佛教盛大的节日,即佛祖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修行成佛的日子。
据佛经记载,释迦牟尼为寻求人生真谛与生死解脱,毅然舍弃王位,出家修道,曾到伽耶城南优娄频罗村的苦行林,修习苦行。经过六年苦修,经常是日食一麻一米,乃至七日食一麻米,以至“身形消瘦,有若枯木”。释迦牟尼认识到如此苦修不是通往解脱的正确道路,决定放弃苦行,另辟蹊径。
这时一位牧女见到他虚弱不堪,便献乳糜供养。他吃了之后,体力有所恢复,来到岸边一棵毕波罗树下,静坐沉思,发誓“今若不证无上菩提道,宁可碎此身而终不起于座”。经过七天七夜的思考,释迦牟尼终于豁然大悟,认识了人生痛苦的原因以及灭除痛苦的方法等真谛,得到对宇宙人生真实的彻底悟,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成佛”或“成道”。后世把释迦牟尼成佛的这一天,称为“佛成道日”,为了纪念这一天而举行庆祝活动,就称为“成道节”、“成道会”。
中国传统的佛成道节是在十二月八日,也就是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节”。诸大寺作浴佛会,并送七宝五味粥与门徒,谓之腊八粥。腊八粥通常是用五谷杂粮加上枣、杏仁、核桃仁、栗子、花生等,放在一起,用微火慢慢煮熟熬烂,别具风味。
在佛成道日煮腊八粥供佛,取法于牧女向佛献乳糜的传说,在民间则有庆贺五谷丰登、驱逐鬼邪瘟疫的意义。时至今日,我国许多地区如北京、江浙、皖中、胶东、东北、西北等地,仍然保留着喝腊八粥的习俗。
很早以来,我国老百姓即有在农历十二月初八吃“腊八粥”过“腊八节”的风俗,这是由中国佛教徒纪念释迦牟尼佛成道而形成的一个风俗。据此传说,汉传佛寺每年的腊月初八都要以各种形式予以纪念。如《百丈清规》卷二中说“腊月八日,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馐,以申供养。”其熬粥供佛成为常仪。
佛教认为食粥有很多好处,因此寺院一般在早晨都有食粥的习惯。至于腊月初八煮腊八粥就更讲究,通常都用莲子、红枣、薏仁、云豆、白果、黍米、白糖花生等八种东西一起煮,称为“八宝粥”。
夏历以十二月为“腊月”,所以十二月八日称作“腊八”。中国汉族地区,将这一天作为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于是“腊八”成了佛教节日。《百丈清规》说:“腊月八日,恭遇本师释迦如来大和尚成道之辰,率比丘众,严备香花灯烛茶果珍羞,以申供养。”寺院在这天举行诵经,并效法佛成道前牧女献乳糜的传说故事,用香谷和果实等造粥供佛,名为“腊八粥”。
腊八节,最早周代有“八腊”,周代称“蜡”,蜡月初八祭八方八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寺院腊八日赐腊八粥,除了纪念佛祖成道,还有携众生度“八苦”意。佛教的“八苦”是:生、老、病、苦、恩爱、别离、怨憎会、忧悲。
早在宋代,每逢十二月初八日,东京开封各大寺院都要送七宝五味粥,即“腊八粥”。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十二月初八日,各个寺院送七宝五味粥让门徒斗饮,称之为“腊八粥”,又称“佛粥”。宋代大诗人陆游诗中说:“今朝佛粥更相馈,反觉江村节物新。”也说的是腊八送粥之事。
“腊八粥”不仅为僧侣享用,民间也很盛行。周密《武林旧事》说:“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说:“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燕都游览志》也说,十二月八日,民间作腊八粥,以米果杂成,多者为胜。
腊八,牵涉八与七两个神秘数字,腊八祭祀始于周代,四面八方,四与八是等分数,腊八祭祀原始还是为“八腊不通,则四方不成”,是祈祷天地交通。至于寺院赐腊八粥,则始于北宋,已经很晚了。腊八粥是“七宝五味粥”,七是生命之数,七而来复,佛教以七宝莲池为化生处,粥字含义,本也是养、育、生。
农历十二月初八,是我国汉族传统的腊八节,腊八节又称腊日祭、腊八祭、王侯腊或佛成道日。原来是古代欢庆丰收、感谢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仪式,除祭祖敬神的活动外,人们还要逐疫。
夏代称腊日为“嘉平”,商代为“清祀”,周代为“大蜡”;因在十二月举行,故称该月为腊月,称腊祭这一天为腊日。先秦的腊日在冬至后的第三个戌日,南北朝开始才固定在腊月初八,后演化成纪念佛祖释伽牟尼成道的宗教节日。《说文》载:“冬至后三戍日腊祭百神。”可见,冬至后第三个戍日曾是腊日。后由于佛教介入,腊日改在十二月初八,自此相沿成俗。
岁终之月称“腊”的含义有三:一曰“腊者,接也”,寓有新旧交替的意思(《隋书•礼仪志》记载)。二曰“腊者同猎”,指田猎获取禽兽好祭祖祭神,“腊”从“肉”旁,就是用肉“冬祭”。三曰“腊者,逐疫迎春”,腊八节又谓之“佛成道节”,亦名“成道会”,实际上可以说是十二月初八为腊日之由来。
传说上古五帝之一的颛顼氏,三个儿子死后变成恶鬼,专门出来惊吓孩子。古人相信迷信,害怕鬼神,认为大人小孩中风得病、身体不好都是由于疫鬼作祟。这些恶鬼天不怕地不怕,单怕赤红豆,故有“赤豆打鬼”的说法。所以,在腊月初八这一天以红小豆、赤小豆熬粥,以祛疫迎祥。
当年,岳飞率部抗金于朱仙镇,正值数九严冬,岳家军衣食不济、挨饿受冻,众百姓相继送粥,岳家军饱餐了一顿百姓送的“千家粥”,结果大胜而归。这天正是十二月初八。岳飞死后,人民为了纪念他,每到腊月初八,便以杂粮豆果煮粥,终于成俗。
据说当年朱元璋落难在牢监里受苦时,当时正值寒天,又冷又饿的朱元璋竟然从监牢的老鼠洞刨找出一些红豆、大米、红枣等七八种五谷杂粮。朱元璋便把这些东西熬成了粥,因那天正是腊月初八,朱元璋便美名其曰这锅杂粮粥为腊八粥。后来朱元璋平定天下,做了皇帝,为了纪念在监牢中的特殊日子,他把这一天定为腊八节,把自己那天吃的杂粮粥正式命名为腊八粥。
腊八这一天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在中国的北方,每逢腊八这一天,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
《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吃腊八粥的意义有:温暖、圆满、和谐、吉祥、健康、合作、营养、淡泊、方便、感恩、欢喜(以粥代茶)、结缘等意义。天津民俗在腊八前一晚,善男信女捻豆做粥,每捻一豆,曰结缘豆。因此做一诗:“喜到初八腊月天,门前舍豆俗相沿,信士弟子熬粥夜,善念佛声生结善缘。”
腊八粥制作原料大米50克,黄小米50克,粘黄米50克,糯米50克,秫米(粘高粱米)50克,红小豆100克,莲子100克,桂圆100克 花生米100克,栗子100克,小红枣100克,白糖适量。
制作也很简单:1、先将莲子去衣去心放入碗中加水浸没,再放入蒸笼,用旺火蒸约1小时,蒸熟取出备用。2、将桂圆去掉皮、核,只要肉;将栗子剥掉壳及衣。3、锅内放入适量的水,然后把秫米、红小豆、花生米、小红枣洗干净倒入锅内煮,待煮成半熟时,再将大米、黄小米、粘黄米、糯米洗干净倒入锅内一起煮,待锅开后,再用微火煮。
将粥煮熬到七八成熟时,把蒸熟的莲子倒入粥内搅拌均匀,开锅后再煮一会移下火来,盛入清洁消毒的锅内,撒上白糖。如今超市里有配好了的腊八粥原料,但您也可根据自己的饮食习惯以及身体状况选择腊八粥的配料,熬出的腊八粥会独具特色。
中国华北大部分地区在腊月初八这天有用醋泡蒜的习俗,叫“腊八蒜”。据老人讲,腊八蒜的蒜字,和“算”字同音,这是各家商号要在这天拢账,把这一年的收支算出来,可以看出盈亏,其中包括外欠和外债,都要在这天算清楚,“腊八算”就是这么回事。
“腊八豆腐”是安徽黔县民间风味特产。在春节前夕的腊八,即农历十二月初八前后,黔县家家户户都要晒制豆腐,民间将这种自然晒制的豆腐称作“腊八豆腐”。
我国北方一些不产或少产大米的地方,人们不吃腊八粥,而是吃腊八面。用各种果、蔬做成臊子,把面条擀好,到腊月初八早晨全家吃腊八面。
随着时代的发展,腊八粥的配料更为丰富、口味推陈出新,不少人都把腊八粥熬成了“万宝粥”。专家建议,腊八粥虽然是对身体有益的食物,但食用起来也应因人而异,注重健康。
消化不良者的尽量少放黄豆、黑豆等,因为豆类消化起来比较困难。可以多放点暖身的糯米和养胃的糙米。各种食材在烹调之前要充分浸泡,煮制的时间也要长一些,使腊八粥更加柔软,容易消化。
糖尿病患者的腊八粥则正好相反,不要加入糯米和白米,更不要加糖。宜用燕麦、大麦来增加粘稠感,同时要放一半以上的豆子,以便帮助控制血糖上升速度。
减肥者的腊八粥重在咀嚼口感和饱腹感,也要少加糯米和白米这种太容易消化的配料,不加糖。要多加皮比较厚的豆类,比如各种芸豆、红小豆等,让粥的质地软而不烂。薏米淡渗利湿,也有减肥作用。
从先秦开始,腊八节就有祭祀祖先、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的的习俗。,在腊八节这天祭神、敬佛、祭祀祖先,有祈求神灵、佛祖、先人庇佑的好兆头。
熬制腊八粥的各种原料,营养丰富,并具有保健的效果。所以,腊八粥不仅驱寒保暖,还有美容等保健功能,养人补体,延年益寿。
熬好腊八粥后,先敬神祭祖。之后就要赶紧赠送亲友,让亲友尝尝自家腊八粥的味道。亲友往往也要专门回赠腊八粥,就在这样的互相赠送中,彼此的感情又进一层。赠送腊八粥,讲究是要一定在中午之前就送出去。
过完腊八就等于开始准备过年了。我们来和下面的童谣一起倒数:“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炸豆腐。二十六煮煮肉,二十七杀年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闹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楚丰华收集、整理
2022.12.30
腊八节
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