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古日月明诗联学院》关于《天净沙》平仄四声格律的探讨(王玉明)
关于《天净沙》的格律,先举例如下:
【越调】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上)树(去)昏鸦,小(上)桥流水人家,古(上)道(去)西风瘦(去)马(上)。夕阳西下(去),断(仄)肠人在天涯。

再来看其他名家的作品:
天净沙·即事
乔吉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
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表示押韵)
此曲修辞上从头到尾完全用叠字,例如第三句“事事风风韵韵”,结尾为“韵韵”,不可能是马致远《秋思》之“去上”。

天净沙·春
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栏杆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平平* 平仄平平去平*(平声) 平平仄仄(不押韵)仄平平仄平平*。
第三句末尾为平声韵“中”,第四句“啼莺舞燕”之“燕”与“中”等字不押韵。

天净沙·秋
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上去)。青山绿水(不押韵),白草(仄)红叶黄花。
第三句“一点飞鸿影下”之“影下”为“上去”,也不是马致远《秋思》范例之“去上”。四字句末尾“水”,不押韵。

以上例子都与按照马致远的《秋思》而确定的格律不同。而如果完全按照马致远的《秋思》,则平仄格律应为:
枯藤老树昏鸦
平平上去平平*,
小桥流水人家
上平平仄平平*,
古道西风瘦马。
上去平平去上*,
夕阳西下
平平平去*,
断肠人在天涯
仄平平仄平平*。
特别说明:北曲没有入声,夕阳之“夕”在此为平声。
看来,在古人那里也很难找到其平仄四声同第一首完全一致的作品,包括马致远自己。

综合以上例证,不妨把古人已有的上述几种例证都涵盖进去,归纳《天净沙》格律如下:
1.正格+'
{以马致远《秋思》之平仄四声为准,如不少资料所给出的那样}
平平上去平平*
上平平上平平*
上去平平去上*
平平平去*
仄平平仄平平*

2.正格
{按唐圭章先生《元人小令格律》}
(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去上*
平平(平)去*
(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这样表示(“中”表示可平可仄,*表示押韵):
中平中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
中仄平平去上*
平平中去*
中平中仄平平*
“
3.变格一
{不分上去,以乔吉的《即事》为例}
(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表示为:
中平中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
中仄中平仄仄*
平平中仄*
中平中仄平平*

4.变格二
{第三句平声韵,第四句不押韵。如白朴之《春》}
(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
平平(平)仄(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
即:
中平中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平*
平平中仄(不押韵)
中平中仄平平*

5.变格三
{第四句不押韵,以白朴的《秋》为例}
(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不押韵)
(平)平(仄)仄平平*
即:
中平中仄平平*
中平中仄平平*
中仄平平仄仄*
平平中仄(不押韵)
中平中仄平平*

我对词和曲平仄格律的基本观点是:
基本合律,合理放宽。不要以某一范例所用平仄四声作为不可替代的唯一规则,不能以偶然性代表一般性。这样才有利于诗词曲的发展。因此,我不太赞成某些资料所给出的《天净沙》上述过于严格的平仄四声格律(正格+)。既然在古人那里都很难找出另外一首其平仄四声格律为“正格+”的作品,作为现代人的我们,何必要“作茧自缚”呢?还是放宽松一点为好。
我特别喜爱《天净沙》 ,因此不揣冒昧进行了上述的探讨。此外,我还写了不少习作,其中只有一首《天净沙·荒山月夜》是接近上面那种最严格的格律(我称之为“正格+”),其他都比较“自由”,有正格的,但多用变格,有时甚至明知出律也不愿因词害意(例如,《北欧印象》中的“姓资姓社”,明显出律),因为我追求的主要是意境。

附:
【越调】天净沙·荒山月夜
(近似于附录所列举之正格+)
荒山冷月疏星,平平上去平平*
敗林衰草残冰。去平平上平平*
险路凄风倦影。上去平平去上*
依稀春径,平平平去*
红桃绿柳黄莺。平平去上平平*
(1975年冬末)
【赵义山点评】《天净沙》是元散曲中知名度最高曲牌,历代作者亦最喜欢选用。王玉明先生亦是。观其所作十五曲,其正、变之体,皆有所用,但首首合律,句句合规,字字敲打,其百般锻炼之作也。其所标平仄,初学者可取以为法。第一首,写荒山月夜,题目及前三句,写1975年冬末当时凄暗衰煞之境。第四句过渡,至末句陡转,突现盎然春景、蓬勃生机,让人眼前一亮,将衰煞之气一扫而空!诗人似乎预感到了1976年之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此大反转而出奇制胜,实“豹尾”也。

【林峰(香港)点评】曲题已使人毛骨悚然。况败林衰草之下又一片残冰。在如此苍凉的际遇中,更何堪路险颠簸,凄风袭人,倦影何如?当在不言之中矣!第四句,依稀春径,已告诉了读者,柳暗花明又一村或许已隐约可见。最后以红桃绿柳黄莺煞卷。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已披露出一派晴光绮丽的新天。

【江合友点评】荒山冷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也。前三句皆肃杀之景物,以眼前所见,喻1975年冬末之时事也。冬已末矣,春天将至,此自然之理,末二句一转,写心中期盼。处乎逆境,而心怀希望,揆诸实际,世人极难达到。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诗人处乎艰难,而不坠青云之志,此曲虽小,而透露胸襟之大,故深可吟味。

【越调】天净沙•崂山(正格)
名山古观仙家,平平仄仄平平*
蓝天碧海银沙,平平仄仄平平*
翠谷青峰黛岬。仄仄平平去上*
秋光如画,平平平去*
金风玉露黄花。平平仄仄平平*
(1977年秋)
【孙明君点评】人云玉明先生是一位诗人院士,我观玉明先生乃是一位爱国诗人院士。两首小令(包括《天净沙·荒山月夜》)虽然写作年份相近(分别为1975年冬末和1977年秋), 但因政治氛围截然不同,其意境和修辞色调也截然不同。一切景语皆情语。足见玉明院士不忘国事、心系天下之情怀。

【江合友点评】前三句铺写崂山美景,建筑、峰谷、碧海、蓝天、沙滩,组成海滨风情画卷,自然与人文,皆在其中,将崂山特点写出。末二句,更添秋色,更显画面之斑斓,亦抒发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可谓景到、情到、韵到,颇堪吟味。

【越调】天净沙·元上都遗址——步韵奉和周文彰先生(正格)
荒丘萎草残花,平平仄仄平平*
西风落日黄沙,平平仄仄平平*
断壁颓垣敗瓦。仄仄平平去上*
虽曾称霸,平平平去*
铁蹄同葬胡笳。仄平平仄平平*
附:周文彰先生【原玉】
土堆杂草黄花,残垣断壁灰沙,础石雕龙片瓦。辉煌何去,静思朝日西霞。
【赵义山点评】此首和周文彰先生之作。文彰会长大作,主旨为吊古感怀,意境苍凉,其伤衰悼残之意耐人玩味。此首和作,既和其题,亦和其韵,更和其旨,皆为佳构。其开篇三句,与原作一样,皆用对仗。其对仗似略逊原作之工巧,且意象亦见重复,第二句“西风落日黄沙”,其苍凉之境,落寞远大,则又过之。此细玩之差异也。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末句一反古今对“一代天骄”的武功夸赞,转而揭露其“铁蹄”横行的侵略屠杀,无数生灵的惨遭不幸,就令人生无限悲悯之情,作者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粲然可见。
‘
【越调】天净沙·海南夜色
(变格一)
长湾灯火微茫,平平平仄平平*
海空月隐星藏,仄平仄仄平平*
风啸云飞水涨。平仄平平仄仄*
波涛鼓荡,平平仄仄*
滩头独自徜徉。平平平仄平平*
【霜凝点评】
前四句写景,有港湾灯火之景,有星月风云之景,有波涛海浪之景。诗人在“灯火微茫”“星月隐藏”“风啸水涨”“波涛鼓荡”这样的夜晚,在并不平静、甚至有点令人不安的孤寂海滩上,仍然安闲自在地“独自徜徉”,应该是感悟自然之大美。
【林峰(香港)点评】
眼看长长的港湾,灯火微茫。海空白云镂月,星光隐去。海风呼啸,晴云飞奔,海潮升起,波涛鼓荡,好一个美丽的海南夜色!诗人独自在海滩信步闲吟,歆享着海南的醉人夜色。何其安闲 、何其写意的人间月夜......曲人之人生境界,多么清幽淡远!


《盘古日月明诗联学院工作人员》
总院长:敬金忠 孙俊霞
院 长:朱玉玲 姜中林 王国昕 欧阳彦红 尚思华 于清秋 罡风 刘永忠 胡伟娥 巩艳玲
名誉院长: 中华楹联学会会长倪进祥
:诗经协会主任李瑞林
院长助理: 卫秀花 刘雅芬 李凤梅 宋喜萍 徐云
院长兼总教官:胡爱民
诗词督查:张英
楹联主席:蔡巧玲
秘书长:潘用水 葛团娇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绝)系长尚思华
教官: 朱艳萍 袁谷成 张琳 庄云 杨秀红 甄文华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联)系长:蔡巧玲
教官:江月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银河)系长:姜中林
教官:程霞 姜中林 赵德清 王国昕
欧阳彦红 于清秋 曾美兰 李凤梅 庄云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律)系长:吕德然
指导:胡爱民
委员:谢云峰
教官:刘巧英,韦秀鲜,陈雅琴,马书靖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盘古日月明诗联学院词系》
系长 柯凤婷(梦影)
星期六 文华
呈期日 文华
星期一 龚仁秀(月白风清)
星期二 祝红生(清心听风)
星期三 连芳 (莫言)
星期四 孙敏(潺潺的流水淡淡的花香)
学习委员 何瑞云(飞鱼)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曲)系长:崔艳蕊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
日月启蒙老师: 陶冉
日月授业老师: 孙俊霞 陌上花开
日月导航:诗经协会主任 李瑞林先生
诗词定航: 王若凡
院徽制作;策划师:王凤娇 设计师:李妍
主编兼制作:孙俊霞 尚思华 庄云 朱玉玲 胜玉 白玉兰
《盘古日月明诗联学院编辑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