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腊八节
文/杨登福

“腊”在古代是指猎取。按照旧历法,每年的十二月为腊月,意思 是猎取食物祭祀先祖,南朝梁代宗檩在《荆楚岁时记》中明确记载“十二月八日为腊日”,于是这一天便成为一个重要的祭祀节日。宋《梦梁录》也有记载。
在佛教中,腊八也称之为“佛成道节”,相传是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历经苦难悟道成佛的日子,也是佛教开斋念经的日子。
还有一种传说是朱元璋落难牢狱时,在腊八这天从老鼠洞里搜集出一些五谷杂粮熬制了一锅粥用以充饥,后来贵为皇帝后为了铭记那段经历,就下令在腊八这天要普天之下都吃粥纪念,定名为“腊八粥”。

民间也有“赤豆打鬼"的说法,还有为纪念岳飞攻打朱仙镇而流传下来的传说。
无论那种版本的传说,都是广大劳动人民的一种美好愿望,期盼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时至今日,腊八节已经存在了几千年,各地的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比较典型是吃腊八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于是五谷杂粮就备受推崇,这也赋予了腊八粥新时代的新内涵。

还有泡制“腊八蒜”,这是古人对食材的最佳利用,经过二十几天的泡制,蒜瓣整体呈碧绿色,非常好看,同时蒜味也完全浸泡到了醋中,有了辣味,在过年时蘸饺子吃味道绝美独特。
在汉语中“蒜”和“算"是谐音,年底了,大家都要在这一天清算盈亏,处理完所有债权债务,这也是诚信的体现,更是汉文化的奇妙之 处。
(图片选自网络)

作者简介:杨登福,甘肃省古浪县定宁乡晓光村上地湾人,现居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任职于巴彦淖尔市商富房地产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自幼爱好文学,工作之余喜欢读读写写,作品散见于中国乡村、都市头条、大靖明月、书香怡苑、天马竞辉、陇上风情等平台,百度收录。电话15047051689,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