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中进“羊”后(散文)
许佳
防疫全面放开后,“羊”便撒欢似地往圈外跑。这不,我家三天进了两只“羊”,着实让我忙活了几天。
1
12月20日晚上接到女儿电话,我一听就知道不好,声音绵软无力,还明显沙哑。果不其然,女儿说她“羊”了,已经是第三天,才开始发冷,后来发热,现在体温38.6度,喉咙干疼,剧烈咳嗽,浑身酸疼无力。女儿为了自由清静,不跟我们住在一起,一个人住在前面的小区。
2
说一点都不担心是假的,毕竟网上传什么的都有,只是我不能表现出来罢了。妻子急着要过去,女儿坚决不让,说明天送点药给她就行。我宽她们的心,现在好多人都“羊”了,迟早会“羊”,别怕,现在的病毒毒性比之前低多了。嘱咐女儿多喝温开水,注意保暖,多休息,多喝牛奶吃鸡蛋补充营养,提高抵抗力。明天早上我就给她送药,让她认真对待但不要害怕。
3
一大早就去机关诊所开药,还是排了半个小时队。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没有,医生给开了浦地蓝、清肺利咽合剂、扶正固本方(十味抗疫合剂),四天的量,全副武装后送给女儿。可能是最难受的阶段已经过去了,看女儿精神状态还可以,又考虑到安全就没进家门,在门口询问叮嘱了几句离开,留下她一个人独自抗拒疯“羊”还真有点不舍。回来后,妻子问了女儿的状况,又问我怎么不多买点药,我说医生不许多买。其实,不到万不得已,我是不主张吃药的,更不愿意囤药,够用就行,还不一定用得上,没必要凑那个热闹。还记得几年前有人囤盐的笑话吗?
4
开始关注起朋友圈里分享的抗“羊”心得。好像说得都有道理,随手全部转发给女儿让她参照执行,也不知道有没有效果,更顾不上是不是有科学依据。再说,我等普通人,也无从辨别真伪。我知道,这就是常说的病急乱投医,只是没想到也会发生在我身上。
5
妻子也羊了。我不得不重视起来,因为家中有个80岁的丈母娘,还有基础疾病。她是跌了个跟头,摔断了胳膊,出院后被妻子接过来休养的。网上成天宣传,老人和有基础疾病的人,在新冠病毒面前是弱势群体,他们的抵抗力十分脆弱,还举出了不少因“羊”而走了的知名老人案例。我真的怕万一老人“羊”了会出现什么意外,大意不得。据说蛋白质和维生素可以增强免疫力,于是,鸡蛋、牛奶、水果成了家里的标配。天一黑,我就催老人上床休息养精神。
6
女儿翻出来两盒布洛芬,不知是什么时候买的,自己吃了几颗,送给我们一盒,说退烧效果好,要她妈赶紧吃。妻子症状不严重,自我感觉不错,体温37.8度,不是很高,坚持没有吃。是药三分毒,我支持她先依靠自身免疫系统抗“羊”,看情况再决定是否用药。只是,老人是防护重点,必须严防死守。
7
这些天,养成了封控时期也没有养成的习惯。不仅出门必戴口罩,在家里除了喝水进食,口罩也是不离嘴。外出回家先洗手消毒,餐具分开使用,碗筷洗净后再放到锅里煮透,上下午各开窗通风半小时,夜里客厅、书房、厨房、卫生间的窗户全部打开,只要有太阳,被子每天必晒。吃饭采取分餐,三个人分了三个地方吃饭,我在餐厅,丈母娘在客厅,妻子吃住都在楼上,根本不下来,三餐由我送上去,水她自己烧。
8
女儿基本恢复了,开始居家工作。她不放心我们,不时打电话发微信询问我们三人的状况,以“杨过”“杨康”的身份,叮嘱我们要怎样怎样,不能哪样哪样。有她自己的体会,但大多是从微信、抖音上“贩”来的。对此我一律“嗯嗯”,姑且听之吧,不能拂了孩子的心意。我们也不放心她,时时提醒,身体第一,你还在风险期,不要太劳累,千万不能受凉。
9
昨天夜里喉咙感觉有点痒,没忍住咳嗽了几声。妻子立即紧张起来,说她还没全好,我又“羊”了,这咋好?我说,就是感觉喉咙有点痒,跟网上说的“羊”的症状远了去了,应该不是的,不要吓人好不好?在妻子的坚持下,还是做了抗原测试,一道杠;又去做了核酸,结果出来了,果然没“羊”,虚惊一场。
10
现在有的人得了“幻阳症”,身体一有风吹草动就认为自己“羊”了,紧张得不行,其实大可不必。新形势下,“羊”是迟早的事,要以平常心对待。用老人家的话说,要“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各人体质不同,症状有轻有重,总体感觉并不十分可怕,但老人孩子除外。我的经验是,坚持防护不松懈,保持营养均衡,睡眠充足,运动适量,心态乐观,这些都是防“羊”抗“羊”的灵丹妙药。
网上有人戏说,挺过圣诞不“羊”,就是“八强”,挺过元旦,“四强”,挺过春节,进“决赛”。按此说法,我已闯入“八强”,力争挺进“决赛”。
2022.12.25
许佳,原名许加华,1968年生,江苏兴化人,机关工作人员,散文、古诗词爱好者,海陵红粟诗社社员,泰州市诗词协会会员、理事,泰州市作协会员。

中华作家网、国际文艺网总编:
王伟(微信a13720085131)
执行总编:晨起、副总编:王鑫
常务主编:小河、刘培、刘海兰、云水禅心、浪淘沙、王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