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肌体的‘神经末梢’,要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农村基层党组织与基层群众距离最近、联系最广、接触最多,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基层组织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第一工程”。今年以来,李村镇坚持以“五星”支部创建为抓手,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治理,为乡村振兴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和队伍保障。

聚焦阵地建设 夯实组织基础
各社区党支部按照“筑好一个阵地、配好一个班子、建好一套机制、用好一个平台、发展好一个产业”的“五个好”工作思路,促进在外乡贤返乡创业、回村任职、参与乡村运营。29个社区阵地全面提升,完成1个省级集体经济试点老井社区特色种植项目。坚持抓头雁工程,强化干部队伍建设,每个社区建立3名以上后备干部库,从退役军人、返乡乡贤等人员中确定97名“镇选村培”人选并跟踪培养。


强化示范带动 突出组织引领
南部山区社区积极探索“党支部+党员+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采取支部组织、党员引领、干群联动相结合方式,因地制宜、精心谋划,发动一批致富能手创办合作社、企业带头发展,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同合作社专业优势、企业的市场优势、基地和农户的生产优势相互融合,激发“一村一品”发展内生动力,有效把分散生产经营的农户联合起来抱团发展,让群众利益实现最大化,实现支部有作为、党员起作用、集体能增收、群众得实惠。
城市区社区整合现有的教育、养老、医疗、商业、文化等资源,积极打造“党建+”邻里中心,推动公共服务进社区,实施邻里空间、邻里服务和邻里平台“三邻营造”工作法,投入120余万元打造3个社区体育公园、6个儿童乐园、4个笼式篮球场,增加健身器材60余套,投入100余万打造5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5个小区乐养居正常运营,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成立29个社区文化合作社,聚集65支文化艺术团队举办文艺演出45场;完成吉庆嘉苑三组团智慧小区建设,建立以党员、民警、网格员、志愿者等为网格化治理体系,切实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发挥乡贤力量 壮大产业基础
围绕在外企业家、高知分子、专业技术工人、外出经商人员等四类群体,建立167人的镇级乡贤库,完成乡贤落地项目16个,投入资金4000万左右,吸引15名在外乡贤返乡创业、5名乡贤回村任职。建成了袁沟羊肚菌种植基地、老井果树栽培基地、石罢灵芝菇采摘园、南宋草莓采摘园、东宋肉鸽养殖场项目等5个乡贤创业点;成功引进袁沟音乐小镇文旅产业、陈沟酒流沟小米种植、油赵社区宝生生态园等项目;支持返乡乡贤徐辉辉投资90余万元入股参加村级集体合作社,共同种植300余亩红薯新品种;支持在洛工作乡贤贾洛欣在老井社区投入700余万元种植1000余亩野酸枣中药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