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夕阳浅唱)
我与老妻战瘟神
肖殿群
血管热胀冷缩;常居湖南武冈的八十岳母也有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这几年我们都要请老人一起去广东避寒过冬。
2020年1月23日,我们将老人接来(湖南)邵阳后立即带她南下广州。在高铁上看到消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武汉封城!

2020.1.23武汉封城实况(视频截图)
三年来,我国采取严密封控、严防死守的抗疫政策。到处都是一声令下,城乡静止……但时至2022年11月,这种严格的封控政策却突然放开了!就像变戏法似的,一眨眼从北极秒到南极,人们全都乱了套!
因为国人个个使用手机和微信,为“全民管控”创造了条件,所以原来的封控防疫实行手机网络信息统管。如今放开时,新冠病毒又变种为“奥密克戎”毒株,虽然不再致命(并发症除外),但其传染渠道已不受限制。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很多人都成了病毒携带者,在每个人生活的圈子里,“羊群”(指核酸检测为阳性)一片片一群群,很是恐怖。被病毒感染叫“阳了”、病愈叫“阳康”、重复感染叫“王重阳”。现在,很多人“阳了”还发微信朋友圈,似乎欢天喜地像中了什么大奖一样。有人调侃:过去是“阳性清零”,现在是“阴性清零”;既然90%以上的人都得“阳”一次,那迟“阳”不如早“阳”,早“阳”早免疫,还可顺便做件好人好事:将10%的平安率留给老弱病残。
眼见自己的熟人一个接一个中招了,小叟也挺惶恐,生怕自己被传染。但是病毒无孔不入,防不胜防。我与老妻性格迥异--我好独处,她好群侃。封控放开后,我还是常常“龟缩”于宅,管他外面羊咪咪,我的书房静谧谧;而老妻却得天天去菜市场、去超市商店!2022年12月17日上午,老妻歪在沙发上弱曰“不舒服”。全家急忙去做核酸检测(此时各检测点即将撤销),结果我们都“阴”着,老妻亲自“阳了”!
真是半夜遇鬼,怕啥来啥。原计划今年要带岳母去南方避冬的,这下来戏了!隔门听到老妻躲在主卧室给她娘打电话,后来还传出抽泣声……
不知怎么了,一股莫名的硬气冲冠而上!几十年风雨多磨砺,小叟从来就没软倒过--越是危难来临,心中越是不屈;现在,我岂能向瘟神跪地求饶、任其宰割?我岂能临阵畏缩,束手待毙?于是我立即在家庭微信群里稳定“家心”:“别怕!有我呢!你在里面别出来,我给你弄药送饭。一个星期病就好了。危难来时,我还是挺能干的!”其实,做家务我是把“孬手”。但这时我是家庭主心骨,必须放下一切,挡在前面。
冷静下来,不由想起毛公教诲:“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这种时候,既要不畏惧不退缩,又要注意方法不蛮干。于是小叟精心筹谋“作战计划”,咱不打无准备之仗--和平年代战瘟神,也是一场硬仗!
几天来,小叟主要从四个方面采取行动:
一是如何供药,协助老妻与瘟抗争?首先,我请教一位从医发小,列出药名。才知道这些药物均已脱销,现在很难买到了。于是小叟四面“出击”,问战友,找同学,缠老乡,千方百计,钻天打洞;女儿似乎先知先觉,已提前备好部分抗疫药品;单位也不知从哪里搞到少量药品,分发下来;又找熟悉的中医求单方,索成药,以期达到“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的效果……
我与女儿将这些药物收齐,再分成两份,主卧和客厅各一份。我们这才嘘了一口气,就像向阵地上送去了充足弹药。

足量的药品是迎战瘟神的底气
二是如何做好生活保障,消除老妻后顾之忧?小叟虽然生长在苗区乡野,但从教从军从政,一生在外忙碌,并不擅长厨艺家务;而老妻却属于家庭技术人员,厨艺上乘,做事如飞。大树底下好乘凉。我平常只干一些洗碗切菜、拖地晾衣之类的杂活,为她打个“下手”、趟个家事“边边味”、显个高风亮节和家庭存在。但林冲被逼时,尚能枪挺风雪山神庙,上梁山、杀王伦,何况老夫乎?急切中,我看厨书,查网络,学抖音,临时抱佛脚,急病乱投医,快速钻研烹饪技术;我边想边做,完成上顿想下顿,变着花样更换菜肴品种。
开始时动作迟缓,不得要领,过了饭点仍不能送餐,还搞得手忙脚乱,糗事迭出。老妻便用微信进行私聊指导,也不知她是真心表扬还是“鼓励鼓励”,反正我弄饭菜迅速上道。三四天后老妻又说:“嘴里寡淡寡淡、清苦清苦,想吃点什么霸口(指吃些刺激性的食物增强食欲)。”一查资料,原来这是因为病毒侵扰使病人味觉厚重。我于是小心翼翼到大门外选购一些辣姜丝、萝卜皮、脆笋子、霉豆腐、老干妈之类的小食品;又回家蒸饺子,熬绿豆粥;再每天煮两个鸡蛋、每餐配点水果……
这样,每当小叟按时将饭菜放在主卧门外,而老妻食后又将溜光的碗筷放出来时,便有一丝浅浅的宽慰掠过我心头--如霞染山麓,如风拂杨柳。

粗茶淡饭是迎战瘟神的依托
三是如何加强自我防护,守住底线保住本钱?如今不是年轻时候了,小叟与老妻不怕新冠,却怕并发症。既然不是病毒对手,惹不起它,那就得千方百计安全脱险,咱“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当下病毒疯传,最怕一家人同时“阳了”,在最困难的时候没个后援。但如今老妻先“阳”,我必须步步设防,尽量不感染或晚感染,最臭屁也得等老妻痊愈后自己再阳。疫场如战场,我得与老妻交叉掩护,轮流撤退。
幸好女儿在家里还备有消毒液、手套、口罩、体温计等物;她还可以“老猫候鼠”、守株待兔,用手机抢购药物、抗疫和生活用品,成为我强大后援。老妻闭关后,我们在第一时间用消毒液将家里全面消毒;又将女儿赶进她房间,为战瘟留下革命的火种,而自己则义无反顾披挂上阵;将所有碗筷都狠煮一次,将老妻的餐具远离厨房存放,给她送药送水送饭菜、洗碗倒垃圾时,我全副武装,不敢大意;我与女儿在家里都戴着N95口罩,尽量减少接触,并轮流进餐,使用公筷;每餐收拾完毕,我都将厨房餐厅消毒;虽然清洗老妻餐具时戴着胶皮手套,但还是应防止二次接触,就用酒精杀菌湿巾擦拭瓢把、锅盖、水电开关等;如果外出,每次回屋都要向全身喷洒消毒液;手机是防疫重灾区,必须经常用杀菌湿巾擦拭……
小叟迎战瘟神,还注意中西结合,打出一套“组合拳”。有位文友是古稀老中医。他在山径文学社的微信群里及时晒出几个中药单方。小叟冲最简单、易操作之法,择其三而为之:①每晚睡前口含盐水,用盐水漱口;②每天为家人熬煮红糖生姜汤,每次趁热喝得全身起汗;③用棉签或餐纸沾了白醋捅塞鼻孔--白醋呛鼻,还想将棉签“深入虎穴”,傻乎乎捅得自己喷嚏连天、涕泪长流。为保险起见,我们还服用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
如是,直到老妻病愈归队,我与女儿仍安然无恙。

口罩手套消毒液是迎战瘟神的盔甲
四是完成老妻未竟“事业”--制作腊菜!
我们南方民间做腊菜,先将已经抹好食盐、酱油、米酒的猪牛肉、鱼块、鸡鸭等晾干后,再实施烘焙;用木炭和干燥的花生壳引火,用潮湿的甘蔗渣和桔子皮起烟。每年冬月腊月做了腊菜好过年,这是家家户户不可或缺的美好时光和保留节目。
不管是去粤避寒还是在湘过年,先做好腊菜再说--老妻如是想。不料才刚刚起势,她就亲自“阳了”!想起南行计划泡汤,做腊菜“事业”未竟,自己出师未捷身先“阳”,老妻与岳母通话时不禁嘤嘤咽咽起来。但是小叟却表示不服!这事有我呀!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于是将胸脯拍得叭叭响:“老夫当年能文能武、有勇有谋。如今此等小事,当然不在话下。放心交我好了!”
可是实战中又洋相百出!开始,小叟将那些干的湿的燃料,管它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还是“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我一股脑儿全堆上。本指望“狼烟起,江山北望,剑气如霜”,可谁知回头去看,却是“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偃旗息鼓,灭屁消风。于是只烧干的,不放湿的。谁知那火苗又像眼镜蛇一样丝丝地往上窜,燎了我灰白眉毛,灼了咱山羊胡须。有块腊肉还油腻腻黄嘟嘟掉落于地,吹不得拍不得哭笑不得,只好做个记号如实报告老妻……
哎哟看来制作腊菜还有蛮多诀窍。见邻家也在做着同样的事,小叟便故作高雅,像个领导一样背手踱将过去,将表扬推崇的话讲得脆嘣脆嘣。其实是“心怀鬼胎”,想刺探情报,打听烘焙要领,自己好照葫芦画瓢,如法炮制……
眼看制作腊菜的事业走上了康庄大道,偏偏屋漏又逢连夜雨--老妻贮存的引烟材料用完了。于是依了老妻指示,背一个破麻袋,找到一家卖甘蔗的小店铺:“老板,你这些甘蔗皮皮、甘蔗渣渣、甘蔗蔸蔸,都还要么?我想弄点回去……”怯怯而猥琐着,活像一枚《聊斋志异》里的落魄书生……
就这样,待老妻修炼成功、飘然出洞时,小叟已将腊菜全都制作好了。我将挂在阳台外的一杠杠一串串腊菜指给她看时,嘿嘿,小叟无意中瞟见她眸子里突然闪过当年第一次见到我时的那种闪亮闪亮的眼神……

这是小叟奋斗八天的战果
我与老妻战瘟神,终于打赢第一仗。于是想起毛公诗句:“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不过小叟心里明白,这次与老妻渡过难关,只是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也许,好戏还在后头。
--瘟神,我要防备你贼心不死,卷土重来!(2022.12.24)
(照片由作者拍摄或截图)
作者简介:肖殿群,男,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苗族。读过大学中文,修过志书,做过机关职员;曾两度从教,两次入伍,两番从政,两试经商;山径文学社创始人之一,第二任社长,第三任主编。
推荐阅读山径文学社部分作品:
点击链接-肖仁福作品
点击链接-张正清作品
点击链接-肖殿群《搏命梅山女》
点击链接-《山径文学社小记》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